邓军1,2,王庆飞1,2,陈福川1,2,李龚健1,2,杨立强1,2,王长明1,2,张静1,2,孙祥1,2,舒启海1,2,和文言1,2,高雪1,2,高亮1,3,刘学飞1,2,郑远川1,2,邱昆峰1,2,薛胜超1,2,徐佳豪1,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作者简介:邓军,男,博士,教授,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
导读:
本推文有4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况
第二部分:三江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
第三部分:复合成矿系统理论
第四部分:结论
1 基本概况
图1 三江特提斯大地构造位置
图2 中国主要成矿系统分布
图3 中国主要矿床成矿类型及其分布
表1 三江特提斯主要成矿系统类型及其特征
图4 东南亚陆块与缝合带分布(a)和三江特提斯构造格架(b)
图5 西南三江特提斯增生造山演化模型
图6 西南三江特提斯碰撞造山演化模型
表2三江特提斯主要复合成矿系统类型及其特征
图7 三江特提斯主要成矿系统及复合成矿系统分布:增生造山相关成矿系统(a)、碰撞造山相关成矿系统(b)、四类典型复合成矿系统(c)
2.1 昌宁一孟连带增生-碰撞造山VM&岩浆热液复合成矿系统
图8昌宁孟连缝合带矿床分布
图9 昌宁一孟连缝合带晚石炭世VMS型Ag-Pb-Zn与始新世斑岩-夕卡岩型Mo~Cu复合成矿模型
2.2 义敦岛弧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复合成矿系统
图10 义敦岛弧矿床分布
图11 义敦岛弧晩三叠世斑岩型Cu-Au与晩白垩世斑岩-夕卡岩型Cu-Mo复合成矿模型
2.3 腾冲一保山地块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复合成矿系统
图12 腾冲保山地块矿床分布
图13 腾冲一保山地块早白垩世夕卡岩型Fe-Cu-Pb-Zn与晚白垩世一古近纪热液脉型Sn-W-REE复合成矿模型
2.4 扬子西缘碰撞富碱斑岩和造山型金复合成矿系统
图14 扬子西缘哀牢山造山带矿床分布
图15扬子西缘始新世斑岩型Cu-Au-Mo与渐新世造山型Au复合成矿模型
2.5 兰坪盆地碰撞造山盆地卤水-热液复合成矿系统
图16 兰坪盆地矿床分布
图17兰坪盆地中低温热液脉型Cu-Ag、浅成低温热液型Sb-Au-Hg-As和MVT型Pb-Zn复合成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