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火山地层成因入手,系统介绍以火山地层界面、火山地层单元和火山地层架构三要素为核心的火山地层学理论体系;结合实例分析火山地层界面、单元和架构的地质地球物理刻画方法;基于火山地层的成因分析指出储层分布规律及其地震响应特征;总结适合火山地层特征的储层分布规律和地质地震综合研究方法;为火山地层勘探早期阶段的地震相地质解译和油气开发阶段的储层精细刻画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开拓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刘嘉麒
在传统观念中,火成岩(包括火山岩)曾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研究发现,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火成岩,特别是火山岩,可以成为油气的储层,形成油气田,使之前的禁区变成靶区,从而开拓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吉林大学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地质-地球物理创新团队在我国较早地开展了火山地层学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等多渠道项目的资助。
通过撰写的《盆地火山地层学导论与应用》一书,对国内外火山岩勘探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系统总结了我国火山岩勘探的研究成果,厘定了火山地层界面和地层单元的类型、特征和识别标志;建立了熔岩流、熔岩穹丘、侵入体和碎屑崩塌等典型堆积单元的储层分布模式和高精度火山地层格架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刻画方法;明确了界面控制风化型储层和堆积单元控制内幕储层的宏观分布规律,指出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之下0到150m的范围是有利储层集中分布带和油气富集区;对火山岩储集空间的类型、控制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总结;形成了以火山地层界面、火山地层单元和火山地层架构三要素为主要概念框架的理论体系,大大提升了我国火山岩油气勘探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了火山岩油气勘探目标,开拓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为解决我国油气能源短缺开辟了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希望这部专著早日面世。
在全球13个国家的40个盆地的火山岩中获得了工业性油气流和大规模的储量,火山岩油气藏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从分布范围来看,火山岩油气藏在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比例较高。从时代属性来看,全球火山岩油气藏多集中在中—新生代(约占70%),古生代次之。近年来,在中国多个盆地的火山岩中也发现了高产油气藏。截至2019年,在火山岩中累计探明约6亿方石油和5800亿方天然气储量,证实了火山岩储层的良好含烃能力。从勘探发现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实践的主体;从论文发表数量来看,也产出了大量有关火山岩油气藏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2007年之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地质理论的深化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突破的重要基础。如20世纪末认识到火山岩可以作为储层,改变了之前勘探避开火山岩的认识,将火山岩作为勘探目标,才有了近20年的火山岩勘探的良好局面。火山岩勘探的突破过程是曲折的,一个区块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历程整体上可划分为4个阶段,如在松辽盆地为:①兼探发现阶段(1985年之前);②有针对性的探索阶段(1985~2000年);③勘探重大突破阶段(2000~2004年);④勘探大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其他区块的火山岩勘探也具有相似的经历,只是在时间节点上存在差别。
各个盆地或区块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同一盆地或区块的储层物性变化也很大。火山岩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小孔喉储层,局部可发育高孔、中高渗储层;在一些盆地内也称作致密储层。火山岩的孔渗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少,通常在3km之上(沉)火山碎屑岩孔渗高于熔岩类,在3km之下则相反。钻井揭示的火山岩种类丰富,从各区块揭示的情况来看,熔岩类储层最发育,占54%;其次为火山碎屑岩类,占38%;火山碎屑熔岩类储层最不发育,只占8%。各种成分和成岩方式的火山岩均可发育储层,但在具体的区块中只能有特定的岩性成为有利岩性。采用5相15亚相的分类方案,通过岩相的识别及其与储层关系的分析,可知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空落亚相、喷溢相上部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火山沉积相含外碎屑火山沉积亚相,共5相6亚相为有利相带。钻井揭示火山机构中心相带是有利储层和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场所,普遍适用于松辽、海拉尔、准噶尔和渤海湾等盆地。上述研究成果为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出现预探井、评价井、水平井目的层段的储层符合率低的问题,在储层层数、厚度和分布部位等方面与预测相距甚远,在密井网开发时500m的井距依然不能全面有效预测储层和油气层的分布。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火山地层单位认识不清、刻画精度不够和基本地层单位的储层分布规律不清晰,对火山地层的储层分布规律认识不全面。本书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本书从火山地层的成因入手,结合现代火山喷发记录,采用将今论古的方式,分析火山地层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据此进行地层单位的厘定,明确地层单位的类型和特征。探讨火山地层格架建立的要点,以期为建立合理的火山地层格架提供理论依据。希望以这样抛砖引玉的方式促进我国盆地火山地层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
火山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特征
火山地层界面特征示意图
熔岩穹丘和简单熔岩流堆积单元 (厚层) 特征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丘状外形地震相单元解译
点击图片可跳转购买
本书兼顾理论阐述和实例解剖,易于阅读和快速掌握。既可用作资源勘查工程和地质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用作油气勘探和地质调查人员的参考书。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本文摘自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盆地火山地层学导论与应用》一书“序”和“前言”,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地球为你而转!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