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麒院士作序推荐本专著对中国乃至世界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内 容 提 要

本书介绍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历程、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发育特点、储层类型及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总结了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油气藏类型与油气分布规律及火山岩油气藏预测的配套技术,指出了未来中国火山岩油气勘探的方向。

通常油气藏产于沉积岩中,而高温形成的火成岩(包括火山岩)往往被认为是油气勘探的禁区,虽然在100年前国际上就发现有火山岩型油气藏,却一直未受到重视,也一直未有重大发现,它在整个油气藏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中国的油气勘探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就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来说,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处于受冷落的状态,直至2000年以来,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打破了火山岩不利油气成藏的桎梏,相继在松辽盆地深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和新疆准噶尔、三塘湖等盆地的古生代火山岩中发现了大气田、大油田,火山岩才被视为中国陆上重大油气藏靶区开始全面勘探,从而开拓了油气勘探的新局面。这是继陆相成油理论之后,中国石油勘探事业的又一次飞跃。

火山岩油气藏是以火山岩为储层或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的油气藏,它较常规的沉积岩储层油气藏来得复杂,在油气的生、运、储、封等方面均具有特殊性。然而,它却能独立于沉积岩之外单独成藏,补充或替代了沉积岩储层油气藏,拓展了寻找油气藏的新领域。

中国火山岩分布广泛,火山岩油气藏类型众多,有新生古储型,也有自生自储型;其成因有陆内裂谷型,也有碰撞造山后裂谷型及岛弧型。当务之急是创立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专门理论和技术方法,以指导寻找和勘查这类油气藏。

邹才能教授及其率领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从松辽盆地到天山南北,从野外调查到室内研究,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在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面有很高的建树,由他们撰写的《火山岩油气地质》专著就是他们多年辛劳和智慧的结晶。该书从回顾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与研究历程人手,系统阐述了火山岩的形成与分布、火山岩油气储层类型及特征、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以及火山岩油气藏的评价方法与技术……进而结合中国重点盆地火山岩油气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揭示了中国火山岩油气藏的地质背景、构造环境、岩性岩相特征、储层类型及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总结了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和油气分布规律,以及火山岩油气成藏的认知方法和勘探技术;为进一步寻找火山岩油气藏指明了方向和勘探的重点领域。不难看出,这部关于火山岩油气藏最新成藏机理与勘探技术的专著,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对中国乃至世界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期待着这部专著早日面世。

前 言

火山岩油气藏是以火山岩为储层的一类特殊油气藏。国外火山岩油气勘探已有120年的历史,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现了一系列油气藏,但多为偶然发现,未作为主要领域勘探。已发现火山岩油气藏的火山岩储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储层以中基性玄武岩、安山岩为主,裂缝对改善储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油气藏规模较小,也有大型油田、大型气田。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历经50余年,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于石炭系火山岩中发现了一批以二叠系为烃源岩的新生古储油气田,其后在渤海湾等11个盆地陆续发现了一些火山岩油气藏,其中,东部渤海湾盆地为自生自储油气藏。进人21世纪以来,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由偶然或局部勘探进入全面勘探和研究阶段,如在松辽盆地深层、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大发现,目前火山岩已作为重要的领域进行全面勘探,成为增储的重要领域,东部松辽、新疆北部两大火山岩油气区初具规模。储层既有中新生界,也有古生界;形成环境有陆内裂谷型,也有碰撞造山后裂谷及岛弧型;除自生自储型外,还有新生古储型。此外,在勘探过程中还初步形成了针对火山岩分布与储层预测的配套勘探技术。

火山岩油气藏在形成条件和成藏规律等方面与沉积岩有很大区别,一是火山岩系本身不能生烃,储层与烃源岩在时空上的有效匹配是成藏的关键;二是火山岩由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火山岩相、成岩作用、有效储层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预测与沉积岩有很大差别;三是火山岩油气藏圈闭发育具有不规则性,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复杂;四是火山岩分布与储层预测需要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方法的联合预测。

近年来,随着松辽、准噶尔、三塘湖和渤海湾等重点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进展,火山岩油气藏已成为中国陆上重大勘探领域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岩性地层油气藏项目等科研团队加强了对该重大勘探领域的研究,对火山岩形成与分布、火山岩储层类型、形成机理与分布、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火山岩油气藏评价方法与技术,这些成果对火山岩油气勘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指出了未来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发展方向。本书是在对国内外火山岩油气勘探与研究现状分析、重点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深人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地质特征、 下一步勘探方向与勘探技术的系统论述。

本书共分6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历程与已发现油气田的特点,并就典型大油气田进行分析;对国内油气藏勘探历程也进行了回顾,总结了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成果与特点。

第二章在分析全球火山岩分布与形成构造环境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火山岩特别是含油气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分布,指出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新疆北部、塔里木、川藏四大盆地群。东部地区火山岩以中新生代为主,主要形成于陆内陆相裂谷环境;中西部地区火山岩以晚古生代为主,主要形成于造山期后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裂谷环境,盆地边缘发育岛弧型火山岩。

第三章阐述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的发育特点、储层类型、特征及有利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以沿断裂的中心式、复合式喷发为主,主要形成层火山,爆发相和喷溢相较发育,火山岩体规模小,成群成带大面积展布。火山岩经过3 种作用,形成熔岩、火山碎屑岩、溶蚀与裂缝型等4类储层。中国东部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原始爆发相火III碎屑岩和喷溢相熔岩是最有利储集相带;西部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经后期风化淋滤,不同岩性均可形成溶蚀型好储层。火山岩储层受压实作用影响小,储集性能受埋深控制不明显。

第四章总结了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油气藏类型与油气分布规律。指出储层与有效烃源岩匹配是成藏的关键,源内或近源组合最有利,生烃中心区控制油气分布,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中国东部断陷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裂高部位爆发相储层发育,形成构造-岩性型油气藏;斜坡部位喷溢相大面积分布,经裂缝改造的储层有利成藏,主要形成岩性型油气藏。西部存在近源、远源两种组合,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储层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在内幕也发育岩性型油气藏。火山岩区域还存在无机成因天然气,松辽盆地高CO2气以无机幔源成因为主,主要分布在晚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附近。

第五章指出了下一步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提出立足松辽盆地深层、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构建两大火山岩油气区;深化三塘湖、渤海湾盆地火山岩勘探,形成亿吨级规模大油气田;积极探索吐哈盆地石炭-二叠系及新疆北部其他外围盆地、四川、塔里木盆地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等火山岩勘探新领域,力争实现新突破。

第六章初步总结了火山岩区域预测、区带预测、储层预测、流体预测的配套技术。

本书由邹才能、张光亚、朱如凯、袁选俊、赵霞、侯连华、文百红、吴晓智等编写完成,由邹才能、张光亚负责统稿。

本书编写工作得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赵政璋副总裁、王道富总地质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赵文智副总经理、杜金虎副总经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冯志强副总经理,吉林油田分公司赵志魁总地质师,新疆油田分公司匡立春副总经 理,吐哈油田分公司梁世君总地质师等给予了指导与帮助,戴金星院士、贾承造院士、高瑞琪教授、赵化昆教授、顾家裕教授等专家给予了指导和支持,刘嘉麒院士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张研、胡素云、陶士振、贾进华、王岚、高晓辉、杨春、方杰、卫延召、张庆春、张国生、刘晓、杨辉、毛治国、尉远江、刘幕、冯有良、李伟、赵一民、方向、罗贝维等同志参加了部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THE END
0.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豆瓣)内容简介· ··· 杜金虎等著的《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在恢复了新疆北部原型盆地的基础上,对上石炭统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在对火山岩区域分布、火山岩岩相及机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形成了火山岩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 《新疆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8:::6@81
1.渤海湾盆地海域白垩系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基于渤海湾盆地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以2019年以来发现的火山岩高产工业油气井为依据,系统总结渤海海域白垩系大中型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渤海海域中生界大型中酸性熔岩火山机构和中酸性熔岩复合火山机构是规模性火山岩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火山口-近源相带中发育的溢流相上部亚相和火山jvzquC41yy}/eyjfo0ipo8HP136/3:;;:1VFF7724563:A
2.唐华风等ESR—中国火山岩储层地质研究综述地球科学学院火山地层基本单元叠置构成了火山机构,火山机构类型和相带控制着储层的分布。 酸性碎屑岩火山机构储层厚度变化较小,其形态为板状或席状;酸性复合熔岩火山机构气藏的储层厚度变化小,其形态为丘状和席状;中基性熔岩火山机构储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形态为丘状或楔状。复杂岩性岩相构成的火山机构比单一岩性岩相火山机构物jvzq<84igq4kn~3gfw4dp8nphq522B=134?767mvo
3.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渗流机理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在架上P618.130.2/159 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中文流通书库在架上P618.130.2/159 5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作者:邵昭媛 出版年:2015 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周学民 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b9?;g:7<66==:;9>77:7eee:b39f9687
4.火山岩油气藏开发7篇(全文)火山岩气藏埋藏深、岩性、岩相复杂, 气藏受构造、岩相及断裂等多方面因素控制, 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很强, 气井单井产能差异较大, 常规直井开发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提高火山岩气藏开发效果, 国内首先开始探索利用水平井开发火山岩气藏, 发挥水平井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和更好的沟通多个储渗体的优势。2007年12月19日完钻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hhwt{g=q0jvsm
5.王璞珺奖项1:“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地质理论与应用”,2012年2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奖项2:“盆地火山岩:岩性.岩相.储层.气藏.勘探”,2009年12月获吉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奖项3:“火山岩油气储层勘探地质理论与识别刻画技术”,2008年获吉jvzq<84rcngfqwy0ln{/gmz0ep5jpot133661:8;50nuo
6.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二叠统火山岩岩性、岩相及其与储层的关系6肖毓祥;李军;陈再学;丛玉梅;刘小燕;深埋藏气孔状流纹质熔结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2井区火山岩油藏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5期 7邹才能;赵文智;贾承造;朱如凯;张光亚;赵霞;袁选俊;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年03期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MYFa72356229<0jvs
7.溢流相火山岩定量刻画新尝试—以渤海海域B构造为例B构造火山岩岩性以致密的玄武岩为主,少量凝灰岩可见,喷发能量低,溢流相是主要的火山岩相,且钻遇的火山岩中均未见油气,据此分析,B构造揭示的致密火山岩为非储层.火山岩对B构造的油气勘探存在两方面影响:一是分布广、厚度大的致密火山岩作为非储层占据了有效的储集空间,影响了储量规模的整体把握;二是古近系地层为jvzquC41jvsm0{mj|0tfv8isyn~k|8mvon532:<2579/j}r
8.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期刊[1]王政军,黄红祥,赵莉莉,等.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其勘探意义[C].2013. [2]王政军,夏景生,左虎,等.南堡凹陷海域中浅层天然气混源特征及混源比例[C].2017. [3]马尚伟.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识别及储层主控因素研究[D].2019. [4]牟敦山,付广,陈雪晴.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及其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u{~c496427617
9.SYT61102016气藏描述方法.pdf藏描述阶段的划分各阶段气藏描述的任务3.24气藏描述的资料要求电话心曲,气藏描述的内容55.1气藏概况5. 2构造描述沉积相和岩相描述5.35. 4裂缝特征描述5. 5储层特征描述流体、压力和温度特征描述5.65.7气藏动态特征描述气藏类型5.85.9气藏模型储量计算及评价…5.10开发潜力区评价5.1186气藏描述报告报告内容6.16. 2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711A6483762962277327xjvo
10.新闻浏览专著围绕我国盆地复杂构造区、新区新层系海相、海陆交互相及陆相页岩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创新提出“岩相控碳、成岩控烃、构造控藏”的页岩气富集规律,总结提炼了我国页岩气为“七岩相、四演化、七控藏”成藏模式,首次建立“成因分类、勘探程度分级”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思想和“地质-技术-生态-经济”四位一体评价体系jvzquC41yy}/sqxffl4dp8ig1xofyjwvkerfAjwvkerfKmB525<25?
11.松辽盆地断陷层火山机构类型及其气藏特征期刊[3]唐华风,庞彦明,边伟华,等.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机构储层定量分析[J].石油学报.2008,(6).DOI:10.3321/j.issn:0253-2697.2008.06.010. [4]赵文智,邹才能,冯志强,等.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2).DOI:10.3321/j.issn:1000-0747.2008.02.001. 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eeqkf}d42732<523
12.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基底岩性特征及勘探方向探讨Discussiononthe近年来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拐6井基底大理岩缝洞型储层试油获高产,吉格达凹陷蒙额参3井基底花岗岩裂缝型储层试油获工业油流,为查干凹陷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指明了方向,寻找基底缝洞型储层成为查干凹陷潜山勘探的关键因素。基于基底岩心薄片鉴定和测井资料,明确了查干凹陷发育变质岩基底,已发现变质玄武岩、蛇纹石化橄榄岩、板jvzquC41koghg7mcpuvvd7tti1nuou44/3=83;=:a6;15?3jvo
13.对五八区佳木河组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的整体认识摘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佳木河组地层厚度较大,火山岩和碎屑岩共存。研究区发育有5个相,分别是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喷溢相、爆发相和再搬运火山碎屑岩相。佳木河组一段发育火山岩相和扇三角洲相以及冲积扇的扇中亚相,而火山岩分布范围广,且多岩断层分布。佳木河组一段物性较好,I、II类储层较多,且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69986
14.蜀南地区孔滩气田茅口组气藏开发动态研究23曹华;陈延贵;陈聪;高兆龙;山述娇;李天军;胡罗嘉;谢静平;四川盆地东北部茅口组岩溶储层控制因素[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22年03期 24羊文;陶小郎;崔云祥;贵州水银洞金矿茅口组岩溶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资源;2018年02期 25巫显钧;开拓巷道布置在茅口组灰岩中的岩溶水患防治技术[J];中国煤炭地质;2013年04期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83<.496243>95?3jvo
15.松辽盆地徐深9区块营一段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摘要】: 徐深气田是松辽盆地已发现最大的火山岩气藏,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制约了该气藏的高效开发,因此在加强储层微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定量评价,就成为火山岩气藏开发的关键。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直径物性分析、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多种测试资料,系统分析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ZEMa723:6229;0jvs
1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油气智能勘探与开发重点实验室针对“新疆砾岩沉积储集层特征及成因机理、页岩油储集层沉积环境与甜点预测以及煤系气或煤岩气成藏与沉积控制”举办专题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欢迎各位代表提供新专题研讨的题目,并针对新疆砾岩和页岩油气以及煤系气勘探开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3.展板 jvzquC41yy}/e~um0gjv0ls1qnmbu8h14286/9:/44564A887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