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谢霆锋创立的烤肠品牌“锋味派”,累计销售额突破15亿元,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销量冠军。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他主演电影《怒火·重案》的票房纪录。
网友戏称:“谢霆锋用一根烤肠,在抖音上演了比《十二道锋味》更精彩的商业大片。”有人惊叹于明星带货的魔力,有人质疑“4.5元一根的烤肠凭什么卖爆”,更多人则好奇:这位曾经的“叛逆偶像”,如何从金像奖影帝蜕变成“烤肠大王”?
一、从顶流到“烤肠大王”
1.一场蓄谋20年的跨界
时间倒回2014年,当谢霆锋在综艺《十二道锋味》中系上围裙、操刀烹饪时,观众只当这是明星的“玩票”尝试。谁也没想到,这档节目竟成了他商业帝国的起点。
镜头里的他,带着米其林主厨的挑剔,走遍全球寻找顶级食材;镜头外的他,早已在商业战场布局:23岁创办特效公司PO朝霆,巅峰期包揽香港90%的汽车广告;30岁投资中环商铺,7年升值1.5亿港元,被港媒封为“铺王”。
2.但真正让他“出圈”的,却是最接地气的烤肠
2021年,谢霆锋与直播女王薇娅的丈夫董海峰联手,创立“锋味派”品牌,首场直播销售额破千万,单条烤肠制作视频播放量超12亿次。
网友调侃:“别人直播卖货靠吆喝,谢霆锋直播拉小提琴煎烤肠——这波文化输出赢麻了。”
二、一根烤肠的商业密码
1.明星光环下的硬核逻辑
“109元3盒,每根4.5元,比路边摊贵三倍!”价格争议曾让锋味派屡上热搜。
但质检报告上的数据却让质疑者闭了嘴:猪肉含量超80%,零防腐剂添加,复购率高达65%。
这背后,是谢霆锋对“烟火气生意”的极致把控:
产品端:与江南大学联合研发液氮锁鲜技术,确保每根烤肠“爆汁不油腻”
供应链:耗资2.3亿自建生产线,从黑猪养殖到终端配送全程把控
营销端:在抖音用“煎烤肠+小提琴”的创意内容破圈,邀请美食博主“暴力测评”——用空气炸锅狂炸10分钟仍不焦糊的硬核展示,让网友直呼“科技与狠活” 。
2.就连定价策略也充满心机
对标便利店5元/根的烤肠,锋味派用“高端食材+亲民价格”精准切中都市白领的“轻奢零食”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商品已改价为99元3盒。
图源:抖音
三、薇娅隐身幕后
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商业神话的背后,站着另一个关键人物——消失已久的薇娅。 2021年,谢霆锋与薇娅团队(谦寻控股)深度绑定,前者负责品牌形象,后者主攻供应链和直播运营。
谦寻将生产成本压缩30%,并打通全国12000家线下门店。
网友戏称:“薇娅虽退居幕后,但直播间每卖出一根烤肠,都有她的‘钞能力’加持。” 这种“明星IP+专业团队”的模式,彻底打破明星带货“割韭菜”的魔咒。对比李亚鹏投资35亿的丽江雪山艺术小镇惨败收场,谢霆锋的商业逻辑更显务实:不赚快钱,而是用实业思维做品牌。
四、争议与破局
4.5元的烤肠值不值?“明星卖货,不就是靠粉丝买单?”面对质疑,谢霆锋的回应很直接——公开生产线直播。
镜头里,流水线上的黑猪肉经过18道工序变成烤肠,质检员随机切开检查肉质,网友惊叹:“这哪是烤肠?简直是猪肉界的爱马仕!”
更让同行压力倍增的是,锋味派已跳出“粉丝经济”陷阱。数据显示,其消费者中仅30%是谢霆锋粉丝,更多人因“网红种草”和线下便利店推荐下单。
在成都的夜市摊位上,锋味派烤肠甚至和长沙臭豆腐、东北烤冷面并列成为“小吃三巨头”。
五、商业帝国的“三栖作战”
不止于烤肠15亿的烤肠生意,只是谢霆锋商业版图的冰山一角。
餐饮矩阵:从锋味曲奇到私厨意面,产品覆盖16个品类,年营收超26亿
资本运作:手握6家上市公司股权,涉及影视、科技、运动品牌 。
文化符号:2025年宣布重启演唱会,被解读为“用音乐反哺品牌” 。
这种“文娱+实业+投资”的三栖模式,让他即便在PO朝霆被收购、房地产遇冷时,仍能快速转型。
正如他在香港科大的演讲中所说:“商业的本质不是赌风口,而是建护城河。”
六、结语——顶流转型启示录
当48岁的谢霆锋在直播间煎烤肠时,有人看到明星光环,有人看到供应链战争,更多人看到一种新商业范式的崛起——用做艺术的匠心做产品,用玩资本的魄力做品牌。
这根烤肠的火爆,不仅是一个明星的转型成功,更预示着“国潮消费”的深层变革:消费者不再为虚高的明星溢价买单,但愿意为“真材实料+情感共鸣”支付溢价。
正如网友评论:“我们吃的不是烤肠,是谢霆锋用了20年熬制的‘人生复调’。” 或许正如他在《怒火·重案》中的台词:“这个世界变了,我们也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