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辖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行政区域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长白山是一座古老的火山,其丰富的资源养育了东北的原始民族,也孕育了东北文化。长白山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长白山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不咸山",北朝时称"徙太山";隋唐时称"白山"、"太白山",辽金时,用汉语定名为"长白山",并延续至今。历史上对长白山的不同称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长白山的认识,也反映了国家对长白山的领属关系。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不咸"之语出自满族先世,合乎满族及其先世世居此地的历史背景和长白山的独有特征。金朝女真人在东北建立政权,将长白山视为"兴邦之地"、"旧邦之镇",先被封王,后被尊称为帝,并建立庙宇。
2.“日吉纳格格”的传说
“日吉纳”在满语中的意思是野杜鹃花,也是俗称的金达莱花,是满族的族花。
相传在很久以前,每逢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必有天火喷吐,浓烟滚滚,光照天际。待烧到七七四十九天时,烟消气散,万物焚尽。山下百姓只好举家外走,流离失所。
天火由火魔吞火而生。为了根治火魔,有一个有氏无姓的满族姑娘带领着大家一起治理火山口,但是久治无效,情急之下,她带着刺骨的冰块,登上了天池火山口,一头钻进了火口中。
此时,风、雨、雪神各展神术,很快将火口填平,烧红了的山峰冷却了,由于冷热不均,一声巨响过后,山峰坍塌下来,炸成个巨大的坑,集水成湖。
火魔降服后,她又借助天鹅的两只翅膀,飞上天庭,去答谢玉帝。被王母娘娘收下当作义女。但是仍然不忘长白山地区的黎民百姓,经常往下撒杜鹃花和草药的种子,使得长白山地区的百姓都有饭可吃。
当地人民为了感谢她的恩德,给她起名为“日吉纳格格”。
2.天池的传说
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
西王母娘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谁也难辨姐妹俩究竟谁更美丽。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说,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谁更美。
小女儿先接过镜子一照,便羞涩地递给了姐姐。姐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越看越觉得自己漂亮。这时,宝镜说话了:“我看,还是妹妹更漂亮。”姐姐一气之下,当即将宝镜抛下瑶池,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
3.王池的传说
王池位于长白山西南坡距离天池二十五华里的地方,是长白山“七十二龙潭”之一,池水清澈见底,无望宛若一轮皎月,镶嵌在林海之中,素有“王池笑月”之美誉。
传说,努尔哈赤乳名小罕子,从小家里很穷,听说长白山老林子里有人参,很值钱,为了活命,他想上山挖参,可是老放山的见他是个初把,谁也不肯带他。没办法,他只好一个人进山。
小罕子进了长白山老林子里,头几天没有采到人参,就往山上攀登,又走了几天几夜,肚子里没了食,身上没了劲,想下山回家也只能爬行了。爬到一个漂亮的大池子跟前,小罕子已经连饿带累,快不行了。这时,他突然看见池子里有一条金色的大龙,口含龙珠,在那里游来游去。他便跳进水中,骑上龙脊,从龙嘴里取出龙珠,塞进自己的嘴里。那龙珠到了小罕子的口中,清凉滑腻,被他轻轻一咽,就吞了下去。
龙珠下肚,小罕子立觉浑身有力,耳聪目明,便轻松游回到岸上。游到岸上后的小罕子立刻回头向金龙道谢,那金色的大龙早已没了踪影。小罕子朝着池子中心磕了三个响头,冲着金龙消失的方向大声说:"待他年我有了能耐,一定归来答谢你!"
此话一出,掷地有声,一诺千金。被日后满族人和大清朝庭奉为龙兴之地的长白山的辅佑,日后小罕子终成大器,当了大清朝的太祖天子。
老罕王当了天子之后,即带百官来池祭拜,并亲封该池为小王池。
4.林蛙油的传说
相传清王朝始祖努尔哈赤年轻时,曾听一术士指点,说辽中永陵(今辽宁新宾)有山,势如龙腾,内蕴王气,若以葬人,其后代必得天下。因思欲背负先祖遗骨前往安葬。
时值冬季,长白山区异常冷酷。他因旅途劳顿,疲惫交加,不幸途中染病,再由于饥渴难耐,便潦倒于一河边。挣扎中欲取河冰化水煮冻干粮,偶见破冰之处有一冻干哈蟆。虽饥饿之极,努尔哈赤亦不舍得一次吃完,便将哈蟆撕作两瓣,取其一随冰煮下。待水开时,忽然发现这半只哈蟆腹内的一块只有拇指般大小的脂状物,竟涨满装了一鹿蹄碗。食后顿觉元气立升,浑身劲从底起,疲劳全无,精神大振。
遂起身夜行,身负祖先遗骨持续80里路而不觉饥乏。因而想到这哈蟆体内之物是不可多得的极好食品。此后,努尔哈赤率军征战,每临阵前必令将士服食哈蟆油以壮军力。
入关立朝之后,清皇族遂将哈蟆油列为贡品,每年由长白山区地方官员进奉食用,以期延年益寿,强筋壮体。后宫嫔妃们则以此驻容保颜,永持芳华。
此种哈蟆即为生长在长白山区的中国吉林长白山林蛙。民间百姓常以林蛙油作为孝敬老人之上乘滋补营养品。
5.浮石的传说
很早以前,天池没有水,长白山是个火焰山。天上有兄弟二人,哥哥叫玉柱,弟弟叫天柱,听说长白山是座火焰山,草木不生,很是同情,向玉皇大帝求雨。玉皇大帝恩准以后,下了三天三夜大雨,终于将火浇灭。长白山的火虽然灭了,但仍然又干又旱没有一点水。
玉柱跟天柱决定在长白山山峰中间挖个井,兄弟俩不分白天黑夜挖到七七四十九天,只听呜呜作响,突然从井底蹿出大火,哥儿俩迅速跳上峰顶,只见大火越烧越旺,他俩连忙往深井里填石头。哥儿俩填了七天七夜,才把大火压灭。
哥俩顾不上休息,继续挖井。先把填进去的石头挖出来,这些石头被火烧得轻飘飘的,净蜂窝眼儿。玉柱和天柱又挖了许多日子,终于挖出了水。水越涨越大,一直涨到山顶,顺着山豁口哗哗往外淌,那些被烧过的有蜂窝眼儿的石头,漂在水面上,随着水一起流走了
这些被火烧过的石头,就是江沫石——浮石。
6.天女浴躬池的传说
天女浴躬池位于长白山北坡天文峰东侧30公里处。为火山积水成湖,池圆而深,形如荷叶,故名圆池,也称元池,玉莲池。圆池立有天女浴躬处碑。
传说很久以前,天宫的三位仙女到圆池沐浴,树林里飞出一群神鹊口中叼着朱果,小妹佛古伦误食仙果怀孕生下一男孩,这男孩一出生就会行走和讲话,相貌非凡,这就是满族的祖先努尔哈赤。
王母娘娘得知小女儿为人间增加了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心中十分兴奋,遂传谕人间,命名长白山北的圆池为天女浴躬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