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究竟是火山口,还是陨石坑它的经历比这两种要复杂得多地幔

地球地质变化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如今的地理地貌已是过去几十亿年中,地球陆地板块和地幔活动的结果。

如今我们在对这些地质变化感到惊奇的同时,仍然别忘了它们在这漫长岁月中的变迁。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便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也被称作川渝盆地,周围连接着各地的山脉。

东边为巫山,南边有大娄山、大凉山,西边连接大雪山、岷山、邛峡山,北边是大巴山、米仓山。

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海拔在1~3千米左右,地理表现几乎为完全封闭。

而在水源方面,盆地唯一的排水通道为长江巫峡。盆地大部分被丘陵地带覆盖,最西端为成都平原。

关于平原的形成,大多也是因为冲积作用出现。

主要由岷江等河流以扇形散开从西北地区汇入盆地与盆地的其他部分分割开来。

四川盆地的最东部有显著的褶皱和山谷地形,进而导致长长的植被山脊在低地处向上升起。

这类山脊主要有明月山、华蓥山、方斗山等,主要位于重庆区域。

到了西北部,盆地靠近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与印度次大陆向西南方向延伸,然后被横断山脉划开。

盆地南部和东南部则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的山脉众多,构建了整个盆地的独特面貌。

红盆地区

在主要的山脉地区中,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其主要的岩石组成部分。

另外云贵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并且溶洞、地下河众多。长江干流地区,地表被大面积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和泥岩覆盖,因此被称作红床盆地。

不过正是由于周围群山众多,四川盆地经常出现雾霾,这是由于温度反转给盆地对流层覆盖了一层向东穿过的青藏高原空气。

因此潮湿和长期的阴天占据了四川盆地的整个季节变化的主导位置。

夏季十分炎热潮湿,冬季偶尔霜冻,另外夏季的气候强度在整个流域变化中很大,具体取决于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内形成雾霾

从地理环境和外形特征来看,四川盆地在中国版图中看起极为特殊。

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在现代的研究调查中也仍然不乏有许多关于四川盆地的猜测。

从俯视状态下来看,四川盆地就像一个火山口,但并没有火山痕迹。

又像是陨石坑,却很少有陨石撞击的实际证据。

另外在四川盆地中,侏罗纪地层得以较好的保留,例如自贡地区有保存丰富的恐龙化石和其他史前动物的遗骸。

盆地内部的景色

是火山口还是撞击坑?

要想知道四川盆地是否属于火山口和陨石坑实际上很简单。

既然在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它属于盆地地形,那么就可以通过比对很好的排除这种猜测的可能性。

首先简单说说火山口,这是火山最明显的外在特征。

火山最常出现在构造板块的分叉或汇合处,并且大部分都在水下,另外也有发散构造板块形成的火山。

一座典型的火山展示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岩石圈被分成16个较大的板块和几个较小的板块,它们处于慢速运动中。

地幔对流下方,则是地球上大多数火山活动的地带,板块的汇聚或发散使得岩石圈被破坏或形成新的岩石圈。

在大洋脊中,连个构造板块会随着变热的地幔岩石发展成变薄的洋壳。

上升的地幔岩石中的压力降低,并导致绝热膨胀和岩石部分融化,最终形成火山并产生新的洋壳。

板块构造理论的火山表现

而在会聚板块边界,通常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间会出现俯冲带,它是两者之间发生碰撞的地方。

海洋板块俯冲作用在近海形成深海沟,由于俯冲作用,释放的水降低了上地幔的熔化温度,最终因通量融化产生岩浆。

但由于里面存在大量二氧化硅,因此这时的岩浆会非常粘稠,通常它不会到达地表,而是在深处进行冷却和凝固。

不过当它被抬升至地表时,便会形成火山。

岩流圈和软流圈的表现

很明显,四川盆地并不属于两种火山构造过程中的一种。

那么对于撞击坑来讲,这个就更简单了。

由于地外天体或者流星的撞击,猛烈的物理撞击会在地表形成巨大的坑洞。

撞击爆炸的能力还有接触加速过程中的气体压缩,冲击波的出现使得坑洞进一步形成。

陨石撞击形成的坑洞

要想识别撞击坑,一个显著的标志在于,撞击之后通常会留下经过冲击变质作用的岩石,比如晶体变形、熔化的岩石等。

但问题在于,这类物质通常埋得很深,因此撞击坑的判别存在一定难度。

不过撞击引起的冲击变质则是很好的识别手段,撞击残留下来的物质可以通过材料分析获得。

撞击留下的细粒白云岩

但四川盆地主要来自造山运动和印度板块的挤压,最终形成四川盆地的西部边缘。

褶皱在扬子板块内沿着东部盆地形成古代断层和大巴山,它们本身是扬子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垂直方向压力的结果。

地理学家对四川盆地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盆地的刚性经受住了青藏高原大部分的东部运动。

换据说,四川盆地正是因为过去经历了许多板块和造山的变化才得以形成,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四川盆地的经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四川盆地与周边地区的连接

漫长复杂的演变

四川盆地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叠合盆地,它的演化受其外围造山带的变形控制。

在大陆内部有一块不能忽视的古代板块,克拉通大陆核心。

这是大陆地壳上古老又十分稳定的部分。它在过去的5亿年中,大陆和超大陆的会聚和分裂对它没有起到任何改变。

早期的克拉通地图

有些克拉通大陆甚至在20亿年前甚至更早就形成了,为什么它能在亿万年的变化中如此坚挺呢?

这是因为克拉通大陆核心一般存在于大陆内部,是由古代岩石晶体基底组建。

这部分基岩的成分主要是小比重的长英质火成岩、花岗岩,并且克拉通内的地壳很厚实,就像是深植进地幔的根系一样,深度可达200公里。

四川盆地为内陆沉积盆地,从过去的研究结果来看。

正是因为克拉通大陆在四川盆地中起到了稳定作用,才使得盆地在过去的造山运动中没有出现抬升。

四川盆地的沉积表现

科学家对四川盆地新元古代裂谷的研究表明,华南地块北缘和西北北缘由多种混合岩层和变质灰泥板岩层组合。

对其深部的地震反射资料显示,四川盆地下方存在古代俯冲遗迹。

新元古代华南地块西北缘发生浅倾俯冲,再到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的组建。

后来受到地幔柱的影响,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解体,华南地块形成大陆裂谷。

中新元古代地层的沉积序列

到了中晚古生代的乐山-龙女石古隆起研究显示,四川盆地容纳了约2000米沉积在碳酸盐太低和陆棚上的地层。

后来加里山造山运动导致川中盆地中西部早古生代地质环境出现侵蚀,并形成了一个更大的东西向东倾的隆起。

喀里多尼亚乐山-龙女石古隆起图 部分

另外在其他多个地质时期都有类似的发现,即陆地地层形成复杂,并且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质环境不整合。

沉积盖层与基底之间以及覆盖四川盆地多个沉积层之间的结构十分复杂,多个克拉通内凹陷,以及古隆起与盆地边缘成高角度定向。

最终在长期的造山运动中,克拉通大陆核心使得四川盆地稳稳地扎根在这里,周围不断升起的山脉迫使当地成为盆地。

另外,整个过程十分漫长,也很缓和,因此四川盆地的连接显得相当平滑。

四川盆地的结构极为复杂

可以看出,四川盆地的经历复杂多变,不过也正因如此,当地也充满了各种原生态的地理特征,这也使得四川成了国内著名的旅游景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南美洲地质与矿产分布成矿特点:剪切带型金矿通常与韧性剪切带或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而风化型铝土矿则与富含铝的岩石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关。这些成矿条件共同构成了圭亚那地盾金-铝成矿带的独特特征。 (四)亚马逊油气盆地 地质作用:亚马逊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层中的烃源岩及大西洋裂谷作用有关。烃源岩是油气藏的主要来源,而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283386215;42:;7a3759;<337;/uqyon
1.稀土元素资料这类矿床主要是铍矿床,分布于中新生代中心式火山构造盆地的边缘及其活化带。矿化明显受构造及火山岩控制,特别是富含萤石的岩石中成矿最好。与成矿有关的岩石以富含二氧化矽和碱质为特征。铍矿物主要是羟矽铍石,伴生矿物有萤石、石英、冰长石等。围岩蚀变以矽化为主,其次是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及萤石化。矿体中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312:1485214>62?<5a3678>88354tj}rn
2.火山热液活动,volcanogenehydrothermalactivities,音标,读音准噶尔盆地被古生代缝合线构造包围,周缘山系向盆地方向逆冲推覆,显示了盆地处于长期受压的构造环境;火山喷发由海相转变为大陆相,火山活动由强到弱,表明二叠纪以后,上地幔物质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盆地整体持续下沉接受沉积,地壳增厚。 3. The authors have deeply realize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volcanism in the formjvzq<84fkezbnu3eqo5jpmz144>04;<86;6C9=H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