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山一周喷发四次,富士山会不会也……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就当全球目光还聚焦在土叙两国地震救援,以及塔吉克斯坦发生的强烈地震时,远在东亚的日本也拉响了警报。从 2 月 8 日起日本九州地区鹿儿岛县的樱岛昭和火山口连续喷发,距昭和火山不远的樱岛南岳火山也开始小规模喷发。

日本九州地区火山分布图。基于 PIE-Engine Studio 制图

日本气象厅照旧将樱岛的火山警戒级别列为 3 级,提醒民众注意火山口方圆 2 千米范围内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流。

坐落在地球表面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上的日本,火山喷发不稀奇。但多个火山口密集式同时喷发,让日本民众和专家再次对火山大boss富士山深深担忧起来。

01

天神为何发威?

在人类对自然还不了解的年代,火山被认为是神的居所。当古代西西里的埃特纳火山爆发时,人们说这是火神在震怒。今天,经过科学考证之后,喷薄的火山更多的是这个星球内部勃勃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火山一般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但三类之间没有公认的界限。有的火山几千年间不过喷发了十几次,从地球尺度来看它们很活跃,但从人类生命周期来看,它们并不活跃。

日本全境有200多座火山,其中80多座活火山呈“人”字形有规律地排列在日本列岛。基于 PIE-Engine Studio 制图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可以划分出若干不同形状、大小的板块,所有板块都在移动,导致板块之间会产生碰撞挤压或相互分离,因此板块的边界是最不稳定的地带,而日本恰好就在这样的不稳定地带。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在这里相互作用,带来频繁的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基于 PIE-Engine Studio 制图

作为临海的日本第一高山,不管是从海上还是空中到达日本,每每最先见到的就是山体端正、高入云霄的富士山。过去的 10 万年里,富士山两翼岩浆已累积多达 500 立方千米,圣洁的锥形山体由此和谐成型。

公元 1707 年,即中国的清康熙年间,是富士山最后一次大规模喷发。火口喷发出高达 3000 米的浓烟可上抵平流层,在相距 100 千米的东京堆积出4 厘米厚火山灰,还伴随着 8.6 级的宝永地震。

虽然日本民众早已学会了与火山共处,樱岛火山喷发见怪不怪,阿苏火山甚至玩味地诞生出吉祥物熊本熊,但“富士山随时可能重新喷发”的魔咒始终让日本充满难以逃脱的末世感。

02

与火山为邻

打开日本地图,唯有“上帝的弃儿”能够形容它。空间上,火山群、地震带、山地多、无资源,无疑是地球上最多灾多难的地方;时间上,当经过明治维新踌躇满志地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帝国时,却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帝国了。

距离富士山东部约 100 千米,是日本的心脏——东京城市群。这里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可达数千人或上万人,同时也分布着全日本 80% 以上的金融、教育、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而东京是世界上少有的距离大火山如此之近的国家首都,火山一旦喷发意味着它将难逃厄运,湮没在火山灰之中。

濒临东京湾、瑟瑟发抖的东京都市圈,整个东京湾沿岸已完全是扩张相连的城市用地。基于PIE-Engine Server制图

近几年,科学家们探测到来自富士山深处的隆隆声——这是熔岩在汩汩涌动。如果这是火山喷发的先兆,那么东京将寸步难行。若是不巧夏季喷发,散布在火山侧翼各种高尔夫球场、娱乐公园和夏季旅馆上千万游客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

如果喷发,熔岩流到连接东西的东名和新东名高速公路可能只需2小时图源:富士山防灾协议会。

富士山成为日本文化符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在此之前,人们对于富士山的情感大多停留在对自然的欣赏与敬畏。之后富士山被神话为“火神浅间大神”,祭祀火神的浅间神社遍布日本各地,脱胎于日本民间信仰的富岳崇拜也突破了富士山周边这一地理范围。

此后,无数文人雅士对富士山更是竞相讴歌。奈良初期的宫廷歌人,号称三十六歌仙之一的山部赤人,赞美其“巍巍一秀峰,举目趣无穷”。一个民族的信仰便出现在那块离天很近的地方,至今,庶民信徒从者如云,参拜行列仍是富士山夏季风情一景。

所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富士山虽不是日本最危险的火山,但其他火山稍有活动时,它总处在喷发谣言 C 位的原因。

不过,以人类现有的科学研究水平,还不能够准确预测火山喷发的周期性,想在威力巨大的大自然支配下生存下来,就必须保持诚惶诚恐也是情理之中。

参考资料:

[1] 孙力舟.约5亿人住在活火山附近 火山引发“末日想象”[J].环境与生活,2012,12:18-23.[2] 苏德辰&孙爱萍.能量释放惊天地,激情似火化作山——火山知识知多少[J].地球,2022,03:6-12.

[3] 侯方辉,秦轲,陆凯,等.九州-帕劳海脊中段及两侧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俯冲起始:多道反射地震综合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42(5):187-198.

[4] 王海波.板内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研究:四种典型构造区的对比[D].南京大学,2021.

[5] 王敏钊.富士山:日本文化符号的建构与传播[A].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1(2):161-171.

[6] 王颖&王敏京.火山地貌例述[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38(4):3-19.

THE END
0.南美洲地质与矿产分布成矿特点:剪切带型金矿通常与韧性剪切带或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而风化型铝土矿则与富含铝的岩石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关。这些成矿条件共同构成了圭亚那地盾金-铝成矿带的独特特征。 (四)亚马逊油气盆地 地质作用:亚马逊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层中的烃源岩及大西洋裂谷作用有关。烃源岩是油气藏的主要来源,而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283386215;42:;7a3759;<337;/uqyon
1.稀土元素资料这类矿床主要是铍矿床,分布于中新生代中心式火山构造盆地的边缘及其活化带。矿化明显受构造及火山岩控制,特别是富含萤石的岩石中成矿最好。与成矿有关的岩石以富含二氧化矽和碱质为特征。铍矿物主要是羟矽铍石,伴生矿物有萤石、石英、冰长石等。围岩蚀变以矽化为主,其次是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及萤石化。矿体中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312:1485214>62?<5a3678>88354tj}rn
2.火山热液活动,volcanogenehydrothermalactivities,音标,读音准噶尔盆地被古生代缝合线构造包围,周缘山系向盆地方向逆冲推覆,显示了盆地处于长期受压的构造环境;火山喷发由海相转变为大陆相,火山活动由强到弱,表明二叠纪以后,上地幔物质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盆地整体持续下沉接受沉积,地壳增厚。 3. The authors have deeply realize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volcanism in the formjvzq<84fkezbnu3eqo5jpmz144>04;<86;6C9=H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