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第二版)》,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研究

本书是在刘宝珺和曾允孚(1985)主编的《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基础上修编而成,在内容和篇幅上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精选了内容,完善了体系。全书系统阐述了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分为三篇十章:第一篇为基本原理篇,主要阐述岩相古地理的基本分析原则、沉积作用机理和沉积环境判别标志;第二篇为基础理论篇,系统阐明各类沉积环境及其相模式;第三篇为技术方法篇,全面阐释岩相古地理内容分析、编图方法与实例。本书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可读性强,反映了近期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地质、矿产、石油地质等专业及综合性大学地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岩相古地理学”“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地质、矿山、石油、煤田地质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生产人员参考。

序 言

02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1985年问世,迄今近40载。该书出版以来深得我国广大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科技工作者的欢迎与好评,在我国地质、石油、冶金等行业的专业培训中曾作为教材使用,对提高我国岩相古地理工作者科研业务水平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推动了我国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使岩相古地理呈现古地理研究的中国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的专门人才,指导了相关的矿产预测、成矿远景区划和油气勘查,对发展和丰富我国基础地质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30多年来,随着地球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岩相古地理基础理论与编图实践及其基础学科地层学、沉积学,在理论上、方法上都有了突破性进展。进入新时代后,地质调查、资源能源矿产普查与勘探、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宜居星球演化研究等,对岩相古地理基础与工作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不论是为岩相古地理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为满足新的地质调查与找矿形势对岩相古地理学科的需求,与时俱进修编《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已迫在眉睫。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第二版)理论和应用并重,较系统地吸取、总结了我国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基础理论的最新进展和近10余年研究工作的实践成果,并在众多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际沉积学界具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及新的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基本上反映了国内外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当前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现状。全书分为三篇,共十章:第一篇为基本原理篇,主要阐述岩相古地理的基本分析原则、沉积作用机理和沉积环境判别标志;第二篇为基础理论篇,系统阐明各类沉积环境与相模式;第三篇为技术方法篇,全面阐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内容与编图方法。

以侯明才教授等新一代沉积学与古地理学学者为主力,修编的《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第二版),既保留了1985年版《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的精髓,又增加了大量近年来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是一部理论前沿、方法先进的岩相古地理学教材。在资源能源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宜居地球演化等研究日益重要的当前,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在本书编撰完成之际,特作序深表祝贺。

前 言

03

“岩相古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地质学科。开展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对揭示地球表层层圈的相互作用、重建地球系统的演变历史、资源能源的勘探预测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5年由刘宝珺、曾允孚主编的《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对我国的岩相古地理学科发展和实践应用发挥了引领作用,促成了我国侧重资源能源勘探应用特色的岩相古地理学的发展壮大。随着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岩相古地理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了诸多新进展。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应对资源高效勘探开发、宜居地球形成演化等领域的挑战上,对岩相古地理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承经典、迭代更新修编《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已迫在眉睫。

本书继承了1985年版《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的编写风格、思路,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增补了近年来的岩相古地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了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交融、深入浅出,编入了大量新的科研实例。全书系统阐述了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分为三篇十章:第一篇为基本原理篇,主要阐述岩相古地理的基本分析原则、沉积作用机理和沉积环境判别标志;第二篇为基础理论篇,系统阐明各类沉积环境及其相模式;第三篇为技术方法篇,全面阐释岩相古地理的内容分析、编图方法与实例。

本书由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组织编写,侯明才教授领衔,编写分工如下:前言,侯明才;第一章,侯明才;第二章,向芳、陈安清、杨田;第三章,向芳、杨文光、黄虎、王峻;第四章,王峰、李凤杰;第五章,邢凤存;第六章,陈安清、李凤杰、杨田;第七章,侯明才、陈安清、王夏;第八章,时志强、赵应权;第九章,陈安清、李凤杰、时志强、王峻;第十章,侯明才、陈安清、李凤杰、向芳、杨文光。全书由侯明才、李凤杰、陈安清统稿、定稿。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成都理工大学诸多专家学者的指导,也得到了地质出版社刘亚军编审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的胡晓强的大力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国内外许多单位和专家的成果资料。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江文剑、晁辉、周倩玉、何家伟、罗来、田馨、宋见春、王佳、苑广尧、任栩莹、付文念、刘小勤、王超群、刘耀祖、刘彦欣、唐玮玮、张鹏飞、陈政安、李杰、马小康等为插图绘制、录排和校稿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编写,承蒙自然资源部西南地质调查中心丘东洲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由衷感谢。全书初稿完成后,中国科学院刘宝珺院士及成都理工大学陈洪德教授、田景春教授审阅全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刘宝珺院士还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THE END
0.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岩相古地理和工作方法 : 作者:刘宝君,曾允孚主编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年:1985 变质岩的一些基础问题和工作方法 作者:程裕淇 出版社:中国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1963 岩相古地理 作者:岩相古地理编辑部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1988 岩相古地理文集 作者: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hBhde69g3mkh4e>5e@i4cf>9;9;6::9
1.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刘宝珺曾允孚主编作者:刘宝珺 曾允孚 主编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5-00-00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1985-00-00 版次:一版一印 ,购买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等理科工程技术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jvzquC41dqul0ttpih€/exr145=:68885893:?<1
2.评《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摘要】:<正> 由著名沉积岩石学家刘宝珺教授和曾允孚教授主编的有18人参加编写的《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一书,最近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岩相古地理学是一门基础地质理论学科,是地质学的上层建筑之一。自六十年代以来,沉积学及沉积相的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YZ[]6;:9622:;0jvs
3.成理·云端课堂特别报道:“战时”成理,分外温暖课程名称:《沉积岩岩石学与岩相古地理》 任课老师:王夏 老师说: 起初,我担心学生会因为线上教学而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但当我提前十五分钟进入线上会议室,看见已经在会议室中等待的几十位同学时,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看起来同学们的求知欲并不因为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有所减少。 在这短短的两节课中,线上教学的优点体现了出来,首先PPT的展示比在jvzquC41yy}/cjt0ef{u0niw0et0kwkq13784896394ivv
4.年涛副教授【研究方向】:储层裂缝、岩相古地理、旋回沉积记录、古气候重建、测井处理与解释等 【研究方法】 1.储层裂缝: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描述;常规及声电成像测井解释;petrel建模等 2.岩相古地理: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描述,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等 3.旋回沉积记录:地球物理测井、录井岩性、地化元素等指标(Past、R、Acycjvzq<84|{ii/z|~w0gjv0ls1kplp1:5::1863;3jvo
5.年度总结工作计划集合(精选8篇)“沉积岩石学”课程共120学时,包括沉积岩和沉积相(岩相古地理)两部分。岩石学部分共80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沉积相部分共40学时,2学分。 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高工、讲师5人。 二、XX年工作总结 1、按学校要求建立完善了具有石油地质特色的《沉积岩石学》教学团队网站。该网站介绍jvzquC41o0je2:3eqo5hqwl|wq€pppokg1>:89:70jznn
6.理论与实践:上游业务如何创造新辉煌?中国石油新闻中心通过开展盆地整体研究,深化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富烃凹陷等基础认识,强化成烃、成储、成藏动态评价,按照全油气系统理论,加强领域性、战略性风险勘探目标优选。突出页岩油气、深层超深层、湖相碳酸盐岩断缝体等成藏新领域、新模式理论和认识创新,加快天然气甩开勘探,围绕柴北缘煤型气、柴西油型气等现实领域,持续jvzq<84pgyy/ewue0eun0ls1u{yugv4424:03;4421642::29;8/uqyon
7.交通安全日建议书格式14篇(全文)然而,一字线“一”表起止,如“冯增昭等.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50—55”。这里的“一”连接两个相关的数字,表示这篇文章在这本书中占据 的位置为从50页到55页,而不是从50页到55页之间的任一数字。 由上分析可知,按照著录上的连续性原则,笔者认为应用“一”或“—”。但一字线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e|6|lr}{0jvsm
8.科技工作者田在艺:“中国石油战线上的老兵”1993年,田在艺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退休。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工作,笔耕不辍、“退而不休”是他那个时候的状态。这一时期,也成为他学术理论的成型期。 1994年,田在艺开始着手《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油气》和《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的写作。这两本书全面阐述了田在艺“盆地论”思想,出版后获得了业内很大反响。区域地质学家、油气jvzq<84yyy4xpjxv0eun1j4{wctdjnsi14634864345829;0jvsm
9.王福[1]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地质结构和岩相古地理研究(子课题负责人,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起止时间:2023.01-2027.12;经费:64万元) [2]环渤海海岸线调查与评价(专题负责人;项目来源: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专题;起止时间:2021.09-2025.08;经费28万元) jvzquC41fe~z0}hw0gjv0ls1kplp1:6571757@3jvo
10.周伟(6)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课题: 川中古隆起及太和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层序充填过程及优质储层发育分布规律,2021-2023,主研; (7)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课题: 四川盆地高台组岩相古地理及有利储集相带研究,2020-2020,技术首席; (8)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课题: 川中安岳地区灯二段储层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vzquC41gpksi‚3efwz/gmz0ep5jpot135741<655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