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本文上篇主要 讲述了英法两国百年战争的起因、发展过程、重大战役、代表性历史人物及战争时期使用的各种长弓、骑士剑、头盔等,下篇继续呈现铠甲、弩机、投石机和火炮——
本文上期链接
头盔上装个手柄,方便当锅用?走进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系列⑥:百年战争武器(上)
英王亨利二世的国玺( 1154~1159年 )。图案可见国王跨在一匹没有披挂的马上,其身上的锁甲与10世纪后期诺曼骑士的盔甲类似
铠甲
14世纪之前,欧洲标准的金属铠甲是锁甲,锁甲又称锁子甲或锁链甲,一个单件锁甲衫是由数以千计的铁环通过焊接和铆接“编织”而成的。博物馆收藏的4枚12~13世纪的国玺,上面描绘的图案均为当时身着锁甲的英格兰国王形象。一幅1306年的铜板浮雕,表现了骑士罗伯特·赛特文斯的形象,他披挂的锁甲从头包裹到脚,只有膝盖处为板甲。
锁甲坚固耐用穿着灵活,但难以抵御箭矢和突刺型锋利武器的攻击。1330年代开始,锁甲开始逐渐向板甲过渡,出现了锁甲与板甲相结合的混合型铠甲。进入15世纪,板甲已基本取代了锁甲,锁甲只作为辅助装甲,使用在板甲难以覆盖的区域,如腹股沟,肘内侧,腋窝等部位。与锁甲相比,使用硬钢板制作的铠甲不仅直接提高了抵抗打击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倾斜弯曲的弧形表面,使攻击的着力点改变方向,有效提高了防护能力。到15世纪中期,板甲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备,量身定制的防护部件20余种,一套完整的盔甲质量达27~32kg。
博物馆展出的锁甲,包括锁甲衫和锁甲护面、护肩、护腿、护裆等。一件制作于1331~1370年的锁甲衫是百年战争初期标准锁甲的实物样例,它由一个个铆接和焊接的链环交替排列组成,链环外径12.68mm,内径8.66mm,锁甲长1100mm,宽500mm,质量约10.6kg;与之相匹配的是一个铆接在头盔上的护肩护面锁甲。一件制作于1430年的锁甲,产于德国南部城市巴伐利亚,上面带有制造商Bertolt VOR的铭文标记,锁甲链环外径12.37mm,内径9.33mm,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锁甲。与锁甲放在一起展出的板甲部件有护手甲、护膝甲、护臂甲、护腹甲、护肩甲、护腿甲、护背甲、护脚甲。这些防护人体重要部位的板甲部件,最初与锁甲搭配在一起混合使用。
展品中有两件百年战争期间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盔甲模型:一件14世纪后期的混合型骑士盔甲,是根据意大利切尔城堡和法国沙特尔大教堂保存的盔甲部件制作的,这种盔甲在阿金库尔战役中被英法双方广泛采用;另一件15世纪中期的全身板甲,是根据沃尔克伯爵理查德·伯尚的肖像画( 1447~1450年 )制作的。
15世纪中期米兰盔甲模型
哥特式全身盔甲,因斯布鲁克,约1480年
装备盔甲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整套板甲( Harnesses )异常昂贵。展出的一份购买盔甲的账单显示,1441年,在里希厄、奥尔巴克和埃沃克桥担任英军指挥官的北汉普顿郡克雷塞的约翰爵士,购买的一套米兰式盔甲价格为8.6.8d( 8磅6先令8便士,以下类推 ),一套随从的盔甲价格为5.16.8d,其他配件6.0.0d。这在当时几乎就是天价,要知道在百年战争期间,一名普通长弓手每日的薪酬也只有2便士,可见盔甲只能是贵族的装备。
弩机、投石机和火炮
博物馆通过实物展品、武器模型及图文资料,介绍了弩、弩车、投石机及火炮在中世纪战争中的应用。
弩、弩机、搭载火箭燃烧弹的制作以及火炮在战争中的应用,展板图片主要来自《皇家兵工厂烟火书图稿》
弩,据传是中国人发明的,罗马帝国时代传到欧洲后被广泛使用。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中罗曼人军队使用了大量弩兵。百年战争期间,英国投射部队以长弓手为主,而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则以弩兵为主。由于弩箭的装填速度非常缓慢,装填时很容易受到攻击,所以通常使用墙盾对弩兵加以保护。墙盾包括一般墙盾、小墙盾和落地式墙盾,落地式墙盾的高度一般都在1m以上,由墙盾手或长枪兵执掌使用,墙盾手、长枪兵与弩兵通常混合编队作战。
在英格兰地区,从13世纪开始弩就让位于长弓,但弩的军用使命并没有完全消失,一直把它作为城堡防卫战的主要武器。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亨利五世的军队里还配有一个38人的弩手连队。在攻城战中,弩兵还可以向敌军城堡内发射火箭燃烧弹。
弩机(Ballista)
也称为弩炮,其实是一种特大的弩,它是利用木材或其他复合材料的张力来发射巨大的弩箭,将螺旋轴倒卷在滑块上,爪钩拖动弓绳然后发射,或者使用绞盘。有些弩机来源于古代罗马的设计,使用两个独立的执弓臂,每一个都使用扭转一个竖直的一束动物筋或毛发作为驱动力发射。弩机常常被守城者放置在城堡塔楼内或被围城者放置在城门通道方向,以阻止守城者突围,巨大的弩箭可以轻易穿透盾牌并同时射杀数人。
投石机是一种攻城武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扭绞绳索产生的力量发射石弹。在攻城战中,如果城堡或堡垒守军拒绝投降,城陷之时等待守城者的一定是毫无怜悯的大屠杀。围城者将堡垒团团围住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试图用饥饿逼迫守军投降,但这十分耗时并且风险太高。因此更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各种手段破城。在使用投石机攻城的时候,为打击守军士气,也会向城内抛射被俘守军的头颅或病亡牲畜的尸体。
抛石机和弩机在攻城战中的应用
左上:抛石机模型;右下:14世纪弩箭和弩机模型
在百年战争后期,火器的大量应用使战争形态发生了新变化,火器成为当时战场上的标志性武器。1453年,施鲁斯伯里伯爵约翰·塔尔博特率领数千名士兵前往卡斯蒂隆城解救被围困的英国军队,法军构建了防御工事并史无前例地使用了超过300门小型火炮,塔尔博特的军队尽管数量众多,冲锋在第一线的步兵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密集炮火的狂轰滥炸,塔尔博特也被法军火枪手发射的枪弹击穿了大腿,落马后连同战马一道惨遭屠戮,此役突显了炮兵的重要性。法军在卡斯蒂隆战役中获得全胜,同时也宣告了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束。
15世纪后期的盔甲与武器
百年战争后期和百年战争结束后,盔甲有了新的发展。在当时的欧洲有两种风格的盔甲最为盛行,一种是在意大利、法国和勃艮第流行的外形圆润的球形盔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米兰盔甲,另一种是细长带有尖角的德国盔甲。德国盔甲的款式也被称为哥特式,从15世纪中期开始发展成型,产地主要集中于德国中南部城市奥格斯堡、兰茨胡特和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德国盔甲的特色在于样式细长、对称,表面有波纹凹槽,模仿了同时期投枪的形状和平民服装上的褶皱造型,通常带有蚀刻和尖锐的边缘,哥特式盔甲普遍被看作盔甲工匠手艺的最高点,完美地平衡了力与美。博物馆展出的一件制作于1480年的全身盔甲,是哥特式盔甲的代表作。
盔甲的强化促成了攻击型武器特别是长柄兵器的进一步改进。百年战争后期,经过不断改进的各式长柄兵器得以广泛应用,并一直流行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博物馆的一个大型展柜,展出了一批百年战争结束后流行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步兵武器,这些类型的武器还被使用在1455~1485年发生的“玫瑰战争”( 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为争夺王位而展开的战争 )中,其中包括1485年残忍杀害英王理查三世的博斯沃思战役中使用的武器。
钩镰枪( Bill或Bills )
钩镰枪一直是英国重装步兵的特色武器,它来源于一种被称为钩镰( Billhook )的原始农具,其用途介于刀、斧之间,通常被用来切割灌木、树杈和修剪葡萄藤等,转为军事用途是从13世纪后期开始的。在15世纪英国军队中,装备钩镰枪的重装步兵已全面取代了轻装步兵,成为战场上近战搏杀的主力。钩镰枪带有前刺、背刺和鸟喙状的钩刃,集刺、砍、钩多种功能于一身,是对付身着盔甲的骑兵和重装步兵的利器。钩镰枪在意大利被称为“Roncone”,也被广泛使用,在15世纪后期有大批意大利制造的钩镰枪被进口至英格兰。
长戟( Halberd )
原本是瑞士步兵的特色武器,集战斧、长矛功能于一体,斧头用于劈砍,矛头用于刺杀,斧头背面的钩刺还可以用来攻击战马的马腿,使其致残,或者直接将骑兵钩落马下。瑞士长戟在欧洲中世纪战争史上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在1302年的科特赖克战役、1314年的班诺克战役、1339年的牢彭战役、1386年的森帕赫战役、1388年的奈弗尔斯战役中,均有着极其辉煌的记录。至15世纪中期以后,作为瑞士步兵主要武器的长戟,虽然逐渐被长矛取代,但仍继续在特种精英部队中使用。另外,从15世纪开始,瑞士向国外输出大量雇佣兵,瑞士长戟步兵出现在多个国家军队中。博物馆展出的瑞士长戟,长度在2~2.1m之间,戟首的形状和尺寸不尽相同,其中短而宽的一种被称为“森帕赫型”,是1386年森帕赫战役中使用的型号。
53.科西嘉长枪;54.意大利钩镰枪;55.意大利长矛;56.德国翼矛;57.英国钩镰枪;58.英国剑和短剑;59.西班牙步兵轻盔;60.西班牙步兵无檐轻盔;61.锁甲斗篷( 又称“锁帷子” );62.中型墙盾,意大利,13世纪;63.落地式大型墙盾,德国,15世纪后期
15世纪中后期英国和欧洲大陆步兵的武器与盔甲
兵器:64.弩,德国,15世纪;65.弩箭,欧洲,15世纪;66.各类箭头,欧洲,15世纪;67.苏格兰Gisarme战斧;68~71. 瑞士长戟;
墙盾:72.小型墙盾;73.中型墙盾;74.大型落地式墙盾,15世纪后期,德国
盔甲:75.意大利轻盔;76.西班牙步兵轻盔;77.西班牙步兵无檐轻盔;78.弗兰德胸甲;79.意大利胸甲;80.意大利镶铁皮甲
战斧(Pollaxe)
是一种步兵双手使用的武器,通常由斧刃、后锤和尖刺组成,具有劈砍、击打和刺杀等多种功能。在15世纪后期,这种战斧成为以步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骑士在战场上偏爱的作战兵器,而剑则成为了次要的辅助兵器。展出的一件战斧,来自北欧(也可能是英国 ),制造年代1450~1500年,上面带有黄铜镶嵌和花纹雕饰,表明是贵族骑士使用的武器。该件展品的握柄是现代复制品。通常情况下长柄战斧斧柄长度在1.2~2m之间,也有长达2.4m的特例。展品中还有另一种被称为“Gisarme”的战斧,其形态与“Pollaxe”战斧有着很大差异,它是15世纪后期~16世纪苏格兰的特色武器,斧刃前端细长而尖锐,在战斗中既可以像普通战斧那样劈砍,又可以作为长枪突刺。
长枪(Pike)
是14~15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的武器。长枪的种类多种多样,基本上都是从传统的长矛进化而来的。展出的展品有:意大利长矛(spear ),总长2550mm,矛头长590mm,最大宽度66mm,是意大利步兵的主要装备;翼矛(Winged spear ),总长2270mm,矛头长508mm,最大宽度188mm,出现在15世纪后期的德国,矛尖后面的两个凸翼,可以防止在战斗中刺入过度并确保在刺入后迅速拔出,同时在挥动长矛时凸翼也能给敌人造成致命伤害;科西嘉长枪(Corseque ),产于意大利,是由此前的双耳矛发展而来的,主要在法国和意大利使用;大锥( Ahispeiss ),一种锥形长矛,带有细长的矛尖和圆形护手,总长2795mm,锥长1220mm,质量3.6kg,15世纪曾在德国一度流行。
与此同时,步兵的防御装备也得到加强。除了头盔、护胸板甲、盾牌外,还出现了一种专供步兵使用的镶铁皮甲,这种比板甲便宜很多的镶铁皮甲,是一种在皮质服装外罩上镶嵌铁板块而制成的防护装备。15世纪后期,披挂镶铁皮甲的重装步兵取代轻装士兵成为英格兰战场上近战的主力,由意大利制造的镶铁皮甲与钩镰枪、开面轻盔等一道被大量进口到英国。同时期的文献表明,镶铁皮甲通常都会和锁甲袖套、锁甲罩肩、锁甲斗篷、锁甲护腰、锁甲马甲等一同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