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模友江东先生制作的海象式水上飞机,张线就花了个整天!英国皇家海军机身

浪尖英杰、勤劳的小“海象”

——“海象”水上巡逻机模型制作记

图/文 江东

英国的超级马林公司,是英伦三岛著名飞机老企业,“海象”(Supermarine Walrus )水上飞机,是她众多佳作之一,堪称二战期间空中无名英雄之一。“海象”的原准机是1922 年私人研制的“海鸥1 ”(Seagull I )飞机,1933 年6 月21 日,其改进型“海鸥5 ”首飞,立即获得澳大利亚官方的订单,这一行动也引起了英国皇家海军第702 弹射飞行中队的关注,因此引出航空部于1935 年首次订购12 架“海象Mk I ”型飞机的第一笔交易。

“海象”飞机是一种采用船身结构的中轻型水上飞机,左右翼下另设置2 具小浮筒,以保持水面的姿态平衡。“海象”的机身就像一个前宽后窄的梭子,其下部为船底。双层机翼之下层翼就安装在机身背部,而上层机翼则直接安装在发动机短舱的上方,其中央翼盒直接和一台空冷活塞式发动机短舱上方的短支架连接,从而将螺旋桨高高举起,远离水面。而上下翼之间依靠一系列支柱和张线连接补强,是30 年代很典型的水上飞机布局。机身内部从前到后安排3 至4 名空勤员,在机头(船头)开启式勤务舱的“井口”附近设置了可装卸活动机关枪,乘员在探出身子在此观察海面或操作机枪,飞机着水以后则负责抛缆下锚等工作。稍后是盒形驾驶舱,飞行员偏左操控,座舱盖很宽大,飞行中玻璃窗可大部开启,便于观察海空状况。领航员和通讯员工作舱在驾驶舱的后部,配备一些工作桌椅和必要的仪表、电台和领航绘图设备。机身的后部另有一个可开闭的圆形顶盖,滑动开启之,尾部机关枪的射手就钻出来向后射击。机舱内部的右侧从头到尾有一条贯穿前后的过道,方便空勤人员走动联络。机身为全金属结构,后机身、机翼和活动面的蒙皮基本采用蒙布结构。飞机虽然太不大,但内部配置考虑很全面,乘坐很人性化。

在1933-1934 年的一系列飞行测试中,皇家海军从“纳尔逊”号战舰上,数次将满载状态的“海象”飞机从甲板上的发射架上弹射出去,试飞结果令人满意。于是海军又采购了204 架装有635 马力“飞马2 M2 ”(Pegasus II M2 )星型活塞发动机的“海象”,并于1936 年进入海军航空兵服役。在二战中,装备“海象”飞机的有第700 、第701 、第711 、第712 和第714 飞行中队,他们的主要作战任务是超视距搜索德意两国的舰船位置、海面侦察、反潜巡逻和船队护航。部分“海象”还被安装了早期反潜雷达,担任反潜任务。战争期间,飞行速度缓慢的“海象”自然是德国战斗机极好的猎物,二战中几乎任何战斗机都对它都拥有绝对优势。但是,面对水面下的潜艇,猎物可能会变成猎人!据统计,一共有5 艘德意两国的潜艇被“海象”击伤或击沉、可谓劳苦功高。1940 年11 月18 日,一架“海象”飞机还从皇家海军“多塞特号”巡洋舰的弹射架上弹射起飞,成功袭击了意大利在索马里领地的陆地目标,这是一个特殊战例。

必须强调的是,在“海象”所执行的各种各样战斗任务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海空救援。皇家空军第269 、第275 、第276 、第277 、第278 、第281 和第282 中队是英国本土从事此类任务的飞行部队,驻中东的救援部队则是第283 、第284 、第292 和第294 中队。无论天候如何,无论白天黑夜,“海象”水上救援机常常飞抵敌国水域,救援那些被击落的盟国飞行员。这些水域往往布设了水雷,所以一般救援船艇可能无法进入。

1944 年后,“海象”开始慢慢退出现役,取代它的是改装“水星”发动机的“海獭”水上飞机(后者的气动布局依然近似于前者,但螺旋桨放在了发动机短舱的前面)。尽管如此,1944 年12 月在意大利新成立的英国海军第624 飞行中队,却依然选择购买“海象”,投入扫清水雷的任务。

我已是七十几岁的人了,自幼爱好模型制作。而颇具特色的“海象”水上飞机一直是我所心仪的老式飞机之一,其实在80 年代环球模型盛行中国大陆时,已经做过一架1/72 比例的。这次看到网店有销售,立马买下。1/48 的比例,对于细节的表现刚刚好。

套材开模精细,铆钉、蒙皮线、钢接头,蒙布的起伏等都有良好表现,唯机舱侧壁开关手柄等内构只做出了浮雕效果,需自行改造。透明件很大方的提供了两套,可分别制成打开和密闭两种不同状态。虽然套材塑胶材料偏软,但却也容易切削。除了机身内侧推出孔太多,零部件组合精度倒也不错,方便了打磨。

飞机内部的船底之上加铺了一层行走地板,形成一个长长的统舱走廊。机舱从前到后一共有五六个舱段,行走地板成为联络通道。在素组内构时发现,所有座椅设备都偏靠在机身的左壁。按惯例,我先装好所有的机舱内构。然后不忘下载尽量多的实物历史图片,有选择地重点添加了十几处细节。见图示,它们包括有:①、②、③全新制作的油门操纵盒和驾驶舱的小开关盒;④飞行控制拉索和摇臂等;⑤脚蹬座的前半部;⑥脚蹬前的横杠;⑦备用子弹匣;⑧小设备匣子;⑨设备辅助矮桌;⑩通讯舱电台类设备;⑪领航员软头靠;⑫尾舱设备匣等等……。虽然总装以后绝大多数内构件再也看不到了,有点可惜,但认认真真走完整个创作流程,很有成就感。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驾驶舱,必须重新制作一些小设备。特别是油门杆,我自制出油门杆箱子和L 造型的手柄。在飞行员左腿处,从实物照片看至少应该有3 套摇臂和3 根通往后舱的操纵钢丝,但套材完全或略了这些细节,我用0.20 厚度的胶板和0.15 直径的硬直钢丝还原了这些小物件。

接下来是喷“机内色”,英美机内色不止一种,有的偏黄绿、有的偏深绿。这次选择了郡仕油性漆的325 号,但机舱中间有一段经考证,也可以涂铝色。

开关手柄和有些附加小设备需另外用毛笔手涂相应的杂色。领航员和通讯员的工作台面要涂出木板的质感,其中的木纹依靠干笔蘸褐色漆随手刷出。然后就是传统的内舱做旧:渍洗/ 干扫/ 掉漆。在喷“机内色”漆之前,我通常会不厌其烦地对左右爿机身粘接面进行保护性遮盖,以确保后续合拢时溜缝胶的正常功效,这是我的加工习惯。

要注意的是,机身两侧观察窗(玻璃板)必须从内部贴上去,所以只能提前粘在机身内,合拢以后就无法再行操作了。

一旦总装之后,精细的内构大多数应该是再也看不到了,好几个朋友都觉得可惜,建议我是否可以做成可开/ 闭的机身侧壁,或者干脆做个半个透明的机身,以便日后可以随时再现机舱内部的“精华”。但考虑到上机翼装配着力点就设在侧壁上方,所以还是毅然而然合拢了整个机身。唯一的办法是为它多拍照,留下一些纪念。

机身由下部船底、两侧机壁和天花板四大块组成,在合拢拼装时发现略有落差,需要稍作修整。而且在上胶粘接时要适当施加压力,甚至需要请出瞬间胶进行加固。

在利用8 片单件组合出上下左右4 片机翼以后,单独开出的襟翼和副翼也随后另行胶上,这样的处理可更逼真一些。机翼我选择了不向后折叠的“飞行状态”,所以零件的取舍和具体加工,要严格按图纸处理。比如要在机身顶部两侧的壁板上端预钻4 个直径2 毫米的水平通孔,用于确保下层机翼的定位和固定。而上层机翼的中央翼一对张开的隼梁,要插入上层左右机翼的内部,帮助你起到对称定位的作用,并确保了准确的后掠角。这些措施,来自套材周到的设计,它会使装配变得很愉悦很省心。如果大部件之间的装配缝隙很小,就不用专门填充打磨。这是因为30 年代之前的老式飞机大部件连接处基本没有设置弧形整流片,都呈90 度“直角连接”形式。

因为海象的螺旋桨是推进式布局,所以发动机裸装在一个橄榄球形状的短舱后部,短舱依靠四条长腿高高矗立在机身中段背部的上方,不对称的撑脚支架设计确保了推力轴线和飞机中心轴保持向左几度的偏斜,籍以产生一个抵抗偏航的力矩。而短舱上方,另有四条短撑脚与上层机翼相连,使螺旋桨高高在上远离水面,这也是水机一般常见的气动特点。上述上下八个脚要分别粘在上下机翼表面,各个安装定位坑开模精准,装配很顺畅。

因为是水上飞机,机头舱内备有一副铁锚和它的收放绞车,机头舱开有大井孔,掀起“井盖”后,可以架上活动机枪,空勤员可以站起来向前开火。仪表盘和海上用的罗盘就挂在机头天花板下,由于提供了水贴纸,使细微的仪表指针也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在上基本色之前就要考虑好总装的顺序。我做双翼老爷飞机一般喜欢先将所有翼间支架粘到上层机翼(的下表面),待上“机翼/ 发动机”和“下机翼/ 机身”两大“组合体”都上色旧化完毕后,才考虑将两者合为一整架飞机,这样必定能大大方便遮盖、涂色、渍洗等一系列操作。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容易碰落掉小零件,双手把持也更加方便。

套材给出两套驾驶舱座舱盖的透明件,我选择了可打开状的那一套,这完全是为了能够在模型完工以后尽可能多地再次窥视到丰富的机舱内构。在早期假组时,由于对透明件单件的前后方向理解错误,不得不进行后期的修补与挽救。后来又有局部细微处被不慎压断,又不得不再行修理。然后是喷漆前的遮盖作业。尤其是前风挡东西很小,而且框架宽度只有0.5 毫米,因此化了两个多小时。如果遮盖漫不经心,换来的结果就是外观的不堪。在对驾驶舱舱盖单独喷(主色)漆以后,座舱盖才可粘上驾驶舱的口沿,而且前风挡还是单独提供、单独粘接的。粘接后应保证同时打开驾驶舱玻璃“天棚”以及左侧的方窗。在安装过程中又不断进行了小修小补,可谓一波三折,好在有惊无险。

现在,进入喷漆作业。先喷机翼和机身下部的所谓“鸭蛋青”色,这是40 至50 年代英国军用飞机下表面常用的色泽,倾向于是一种“加进极少黄绿色的浅灰”,自己拿捏很困难。幸好郡仕给出了现成的26 号油性漆,调浅了喷就可以。然后薄薄的随意的局部浅喷一些阴影,反正是泡在水里的飞行器,稍偏黄褐是可以解释的。

严严实实遮盖好下翼面和船底以后,就可以喷飞机侧面和上翼面的主色了。我选择的是双色迷彩,经过变换遮盖,做出不同的色块。先喷灰色,我利用郡仕油性331 号漆掺适当白漆混合以后施工,基本接近技术要求。另一种迷彩颜色是“绿”,它更倾向于中等程度的草绿,有一点点偏黄的意思。这次手头没有资料,全凭经验调制,一开始怎么也达不到要求,浪费了不少漆料。后来无意一瞥看到我油漆储藏箱里的郡仕油性351 号倒是很接近,于是就以它为基础、不断掺一些其他的色漆,做出一些色差来。当双色迷彩统统喷涂结束之后。最后再回过来对先前喷好灰色色块,用0.2 喷笔选择各中央区域、随手补喷上更浅的色差。(后也有模友提出采用郡仕油性303 和306 号漆)

双翼机涂装前的遮盖裁剪工作格外麻烦,前前后后用了四个小时。

接下来是喷涂或笔涂一些外部细小零件,如机关枪、炸弹,主轮轮毂、发动机、排气管、航行灯等。其中排气管如果仅仅涂通常惯用的“铁烧色”似乎无法真正模拟长期高温烘烤以后的铁管烧灼色,我的老办法是在“铁烧色”基础上轻刷褐色粉彩、可以轻松得到效果。

全机上色之后就是贴水贴了。因为购买时产品编号选型失误,我的套材里没有合适的英国飞机水贴,只能自己解决(去冰箱里找出往年的库存多余品)。水贴之后自然是喷光油保护,然后就是传统的渍洗。

这次增加了渍洗液里的褐色成分,我认为对水上飞机模型而言,这样的渲染还是允许的。机翼蒙皮因为是布质的,万不可做掉漆,只能做退色处理,也即减淡色泽的一种干扫。机身底下的船身部分可以做得脏一点,战时水上飞机,通常旧化得比较厉害。

机身侧面的机号,套材里同样没有我所需要的水贴,模友小邓伸出了援助之手,专门为我制作了漏喷模板贴纸。

此时,我还不忘对全机总装进行了第二次假组,以确定正式安装时无大碍。

经过反复考证,终于弄明白全机一共存在38 根张线!顿时头皮一阵发麻,这是我头一次遇见的状况,也是对制作者一次耐心加细心的大考验。有些模友就因为怕麻烦,不愿接触老爷飞机。

为此,浮筒本体在粘上下层机翼前一刻,不要忘记预先在浮筒的上表面和下层机翼的下表面预钻24 个直径0.30 的微孔,它们将在稍后安装浮筒钢丝张线时更方便的定位。套材居然忘记提供浮筒支架,只好自己制作。同样道理,套材尽管不提供张线材料,但却细心地在上层机翼的下表面和下机翼的上表面小心开出24 个芝麻粒一样的小“鼓包”,它们都是以后供模友自行固定张线的“落脚点”。因此,也必须提前预钻24 个直径0.30 的微孔,它们将在稍后安装上下翼间钢丝张线时、用于定位和点胶。(海象的这批张线的起始点居然都离开支架一点距离,而非想象中的靠在支架根部)

为了尽量方便操作,我在“上层机翼/ 发动机” 组合体单独存在、单独上色完毕、且尚未合上机身之前,先单独配做粘接于发动机短舱上下前后8 根“撑脚支架”之间的第一批14 根X 形钢丝张线。然后单独完成旧化备用。此时,我依然选用0.18 毫米直径的校直硬不锈钢丝做张线。而“撑脚支架”呈非对称形态造型、加之结构件之间的相互阻隔,使用直尺根本无法测量每一根钢丝的落料长度,这时,我想到了两头都是尖针的那种两脚圆规。然后用硬剪钳剪切钢丝、经过多次长度修正后、用CA40H 瞬间胶固定住两端端头 。

同样,浮筒和下层机翼之间,也存在第二批12 根张线需要处理,在上下机翼合拢(总装)前,单独提前完成腹下张线的粘接,同样可以让制作更显方便一些。然后一样单独进行了旧化,顺便挂好炸弹。这样操作,要比全机总装以后再一根根把钢丝粘上去顺手好多。

就这样,在总装之前,“上翼/ 发动机” 组合体、“下翼/ 机身”组合体已双双分别完成了渍洗旧化扫银等外观处理工作。

全机总装的同时,不可忘记同时装进左右2 根翼根支撑棍,它们可能用于机翼折叠操作。

全机总装完成以后,只需粘接剩下的存在于上下主翼或主支架附近的第三批12 根尺寸相对较长的张线。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批张线的粘接难度是先前的好多倍,因为每一根张线的两头、要同一时刻严格对准并塞入“小鼓包”上的小微孔内,钢丝如果过长,会拱起产生弯曲,过短则彻底报废。每一根钢丝须一次次渐进修短,直到长度完全恰如其分!在将其两端塞进微孔时,钢丝经常会发生弹跳,以至于“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而最要命的是安装翼间张线的手势操作可达性不佳。同时,右手用镊子夹紧钢丝的哪个部位、如何将钢丝拐弯抹角地送进相应位置进行假组、以及如何小心翼翼避开会阻挡它就位的“已完成张线”,都是麻烦事。如果要重新修正长度,那所有的动作就得再重复一次,凡此种种、你需要耐着性子、不厌其烦。因此,安装全机全部38 根张线耗时两个白昼,而其中最后这12 根居然就占了其中四分之三的工时!

留给我的教训是:以后宁可把翼面上预钻的微孔再钻深一些(建议至少2 —3 毫米),这样,假组钢丝过程可以相对从容方便一些,因为调节钢丝长度的宽容性增加了。

而在各大部件上色旧化以后、全机总成之前,我再一次浏览了国外飞机实物照片,发现在海象的外部还可以适当添加些许小细节,比如上层机翼的下表面通向发动机短舱的2 根软油管、通讯天线的小撑脚、后射击舱口后面两个微小的T 字物、后射击舱翻盖上面的2 根窗户启闭拉索、方向舵和尾轮的方向操纵拉索……等等。

为模型适当添加构造细节,自制出各种各样小零件,对模型迷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创作享受,当然也考验着你对航空知识的掌控程度。

老爷机的所谓总装,其实就是“将上层机翼扣到下机翼上”。早前进行的假组似乎完全没有问题,开模真心不错。但安装张线之后,发现发动机下部4 个撑脚再想坐进机身背部的安装坑就没那么服帖了,因为紧绷的一根根硬钢丝造成了塑料撑脚摆动微调的困难,因此个别撑脚支架不得不依赖“暴力加瞬间胶”予以解决。

总成以后的模型,就是安装剩下的零零碎碎的小零件,比如炸弹、陆上起落架和天线之类。天线选择弹性天线拉丝,操作上比用流道丝或者尼龙丝的确要方便许多。因为它有弹性,利用其张力可以保证绷紧应力,但又不对细弱的天线撑杆形成额外外力。

在旧化后期,机翼布蒙皮的风吹日露之掉色效果只可采用浅色漆干扫来表达。机身等铝结构外部的掉漆,可以用眉笔或海绵蘸银漆随意点出,也有朋友推荐用灰色、银色或深灰色彩色铅笔去点涂,效果不错,也容易消除。

油画颜料配合煤油(或打火机油)做模型表面滤镜效果,可以起到非常微妙又不显夸张的旧化效果,一般见于战车制作。原想这次试用在机翼和机身上,但最后还是采用了我习惯的粉彩渲染法。我将中灰、黑、浅棕和深褐色粉彩笔在同一张粗砂皮上磨出一些细粉末,然后按需混合或单独蘸取、用小毛笔刷在需要增加色彩的地方,比如铁铰链后面、船身污染区、机翼蒙布的局部、机身金属件的下方……等等。笔触要轻,不要企图一次完事,要边观察效果边刷,使色泽渲染尽量自然过度和不唐突。个别金属口盖边缘,用渗线液加强了凹线的效果。

当全机完工之际,尽管水平很一般,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还是暖洋洋的。希望能再此抛砖引玉,得到广大模友的指导和批评。

THE END
0.模型飞机机翼设计与空气动力学模型飞机之所以能在空中飞行,很重要的条件是需要有一副能产生足以支持模型重量的机翼。模型飞机飞行性能的好坏与机翼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竞赛留空时间的模型飞机,由于它的主要飞行阶段是滑翔飞行,所以机翼设计得好坏对于提高飞行成绩更为重要。 对于模型飞机来说,怎样的机翼才是合乎理想的呢?总括起来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jvzquC41dnuh0lxfp0tfv8z233934<::1cxuklqg1fkucrqu13654B:877
1.战争雷霆将自己制作的飞机模型导入游戏方法网络游戏游戏攻略3、飞机的设置文件内需要用cockpit{}指定一个座舱 ,或者在设置文件旁边会有一个像这样指定了座舱的BLK文件。(CDK包中同样有文件和设置的样本) 以上就是战争雷霆将自己制作的飞机模型导入游戏方法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游戏活动与游戏攻略,请持续关注本站,本站小编将在第一时间为大家jvzquC41yy}/lk:30pku1ptpin{f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