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奥格泰莱克洞穴群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群
英文名称: Caves of Aggtelek and Slovak Karst
国家: 匈牙利 斯洛伐克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标准
1995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i),奥格泰莱克洞穴群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因其描绘出一幅温带喀斯特的神奇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该遗产范围又进行了增扩。
洞穴群位于奥格泰莱克国家公园和斯洛伐克喀斯特风景保护区,坐落于南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东北部的国际交界线上,横跨阿尔巴阡山脉南麓。
总体上来看,保护洞穴群的陆地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奥格泰莱克国家公园,占地19,708公顷,另一部分即斯洛伐克喀斯特风景保护区,面积是36,165公顷。但是真正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范围却相当小,仅仅包括洞穴群本身。
在已经探测的诸多喀斯特地区中,这里幅员最为辽阔,迄今为止已经识别出712个洞穴。较年轻的洞穴形成于高地边缘地带。其中长为21米的巴拉德拉-多米卡洞穴群是最著名的一个,它贯通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之间,里面有一个能容纳1000人的巨大洞穴和一条当地的地下冥河。同时,这个洞穴群中还有世界上最高的石笋,高达32.7m,有文石和泉华构造和一个完全由冰碛物填充起来的深渊,据认为当地的高度大约与海平面相齐,这在整个中欧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这些喀斯特面貌的形成都是缘于这种长期受到当地温和气候影响的地貌作用。这里的主要水文特征就是地表水的匮乏,水体仅仅限于在山脉盆地与地下水进行循环流通。
受卡尔巴阡山脉的影响,当地的气候属于湿润的大陆型气候,夏季较长。在较低的地区,平均气温的变化是一月份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这些温度值随着地势的升高而相应地有所降低。年均降水量在海拔最低的地区为620毫米,而在地势最高的地区可达1000毫米。随着地形高度的变化,积雪覆盖可持续60天至139天。
极具科学价值的动物群是生活于洞穴中以及地下的水生动物。一些甲虫动物和昆虫的数量比较丰富。洞穴昆虫经常会出露于沙地上和粘土沉积物中,而一些软体动物如豆蚬属、小豆螺属总与地下溪流环境戚戚相关。这里还有地方性的蜗牛。地方性的动物还有奥格泰莱克非常著名的原始螃蟹。
涵盖了自然特征与生物组成为一体的奥格泰莱克洞穴群以其独特的喀斯特风貌而闻名于世,它不仅具有可观的美学价值,在科学上,它的地位也是不可估量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奥格泰莱克洞穴群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群是一组形态各异,联系紧密的喀斯特现象群,他们处在同一地区,拥有712处洞穴,面积广阔,特征典型,是罕见的热带气候和冰川气候相互作用的结果,为研究千百万年来地球地质演变历史提供了依据。
奥格泰莱克洞穴于1978年被匈牙利环境与自然保护部门首次列为风景保护区,后于1985年以立法形式被重新确定为国家公园;斯洛伐克喀斯特则是在1973年被斯洛伐克文化部列为风景保护区。二者先后于1977年和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生物圈计划”。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奥格泰莱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保护区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