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并重,系统治理!番禺区水务局扎实筑牢城市内涝防线

419.8毫米特大暴雨、113.7毫米超标准强降雨——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挑战,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局坚持“污涝同治、系统治理、管治双抓”,走出一条城市内涝治理的特色之路。

这一治理模式成效显著:区市政道路内涝积水点数量从年均超30处降至2025年汛期的9处,城市防灾韧性和排水防涝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精准施策 筑牢水安全屏障

番禺区聚焦内涝治理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在市水务局等上级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举全区之力,以“污涝同治、系统治理”为核心,通过排水设施“补短板”、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措施,不断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2022年以来完成了市“277台账”涉及番禺区易涝风险点治理30处、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35宗、完成村居范围内积水点治理187处。

针对富山北路、105国道与南大干线交叉路口等水浸黑点,区水务局组织水务系统、属地镇街、区排水公司、勘察设计单位等骨干技术人员到每个点现场踏勘,对水浸原因及解决措施等进行系统分析,逐个反复研究最优治理方案,制定兼顾科学、经济与效果的“一点一策”方案,同时印发水浸点整治效果检验工作方案,在暴雨中检验整治效果。

例如,在富山北路水浸点,采取实施村居雨污分流改造、扩建雨水通道、抬高路面等“组合拳”,有效缓解水浸问题。在105国道与南大干线交叉路口水浸点,构建“上蓄中通下排”系统治理格局:上游通过挖潜天鹅湖,将其调蓄容积从1万立方米提升至2.3万立方米;中游开辟“高水高排”新通道,同时建设7立方米/秒的固定强排泵站,解决管网过流能力不足的问题;下游推进狮子涌阻水段拓宽工程,并扩建狮子涌泵闸工程,这些工程措施显著提升了番禺区的排水防涝能力。

富山北路水浸点治理前

富山北路水浸点治理后

精细化管理 提升应急能力

“三分建,七分管”,为巩固治理成果,番禺区建立起精细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着力抓好“清篦子、通管网、开排口、预腾空、强布防”等管理措施落实。

在“清篦子”方面,创新推行雨水篦子“一雨三清”制度——雨前清理、雨中巡查疏通、雨后检查清疏。区水务局联合属地镇(街)明确责任分工:密闭管网由排水公司清疏,敞开式雨水篦子由属地镇(街)环卫部门清理。同时建立雨水篦子常态化巡查清理机制,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圈周边等路段的雨水篦子进行全面摸排,重点巡查夜经济活跃区域的雨水篦子,逐一清理篦子及周边的落叶、淤泥、碎石、塑料袋、食物残渣等。2025年以来,累计完成雨水篦子联通管清疏47337段,清理雨水篦子37.8万个次,清理雨水沟渠121.1公里,有效减少管网堵塞。

在“通管网”方面,按照“清一遍、查一遍、修一遍”的原则,对全区排水设施开展全面排查、清淤、检测和修复。对重复积淤较多的重点雨水管道及区域内污水管、合流管实行深度清疏,确保管网畅通。联合区城管局、镇街、排水公司等单位对雨水沟渠、排水管网等开展常态化清疏维护。2022年至今,已清疏管网15582.39公里,发现并完成小修10571个、大修4286个,保障排水系统畅通。

在开排口方面,创新提出系统化治理“九步曲”做法,紧抓管网定性、现场摸查、问题整改、完善一张图等关键环节,对全区1001个排水分区落实“连片专治”,坚持标本兼治,力促排口常态化打开。全区共有雨水排口4067个,现已打开排口3660个,其中雨水排口3355个、拍门142个、闸门163个,打开率89.99%。常态化开启了贵涌、沙墟涌、明经圩涌等一大批“以前一直想打开却长期无法打开”的截污闸,不仅消除了污水溢流的风险,而且大大降低内涝风险。

预腾空机制为雨水排放预留空间。持续关注天气状况,每逢暴雨或台风来临前,科学调度河涌泵闸运行,利用外江退潮有利时机,组织并督促检查各镇街及相关水管单位落实全区11座山塘、5座水库、217条内河涌预腾空工作,为雨水排放预留空间;全面检修抽排设施,确保设施完好,及时启动抽排,防止水位顶托,有效降低内涝风险;累计完成110.45平方公里既有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建设,增强路面雨水渗透能力,从源头减少径流。

强布防,织密防汛“应急网络”。强化跟踪已治理水浸点的效果核验,修订完善全区29处易涝风险点“一点一预案”,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设备运行良好。对2025年汛前不能完成治理的市桥地铁站、雄峰城等5处水浸风险点,以及已治理未经检验的天安科技园等7处重要水浸点,印发实施《2025年未完成治理及重要水浸点防涝抢险应急预案》,定人定点,并发动施工单位、水务集团与排水公司共528人,组建应急队伍39支,强化应急防御,确保出现积水情况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开展管网清疏

强化防汛抢险布防

用治理实绩展现防涝体系韧性

经过系统性治理,番禺区内涝防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其中,市桥地铁站易涝点通过以打开截污闸为目标落实“连片专治”,对片区雨水管渠沿线错混接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及清淤,释放雨水排口9个,管网排水能力显著提高。同时组织市桥街、区排水公司现场勘查研究,在富华花园、桥兴大道、工商银行、怡乐小区、邻里时光商场等6处关键节点部署排水泵、龙吸水等设备强排,抽排能力达25400m³/h,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上述措施,市桥地铁站2025年未出现积水内涝的情况。

下一步,番禺区将坚持“污涝同治、系统治理、管治双抓”,压实主体责任,重点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村居雨污分流改造,并完成市桥地铁站、海涌路口等剩余3处水浸点的治理。同时,建立长效跟踪与动态排查机制,持续检验治理成效、排查新风险点,通过补齐设施与管理短板,全面提升内涝防治工作标准与实效,筑牢城市运行安全防线。

THE END
0.抢险排涝护民生筑牢城市“安全堤”绥化市为保障城市安全度汛,汛期前进行排水防涝摸排工作。绥化市市政建设服务中心组建了216人的应急抢险队伍,进行了汛期排涝演练,以保证汛期安全度汛。根据实际,统筹建立排水防涝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制定易涝点“一点一策”整治方案。针对不同易涝点进行整治,在汛期前对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重jvzquC41yy}/eww0ep5ins4jnlx1;546362:8y424:22:=a74<:6=7270yivvq
1.加速推进排水防涝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王雄飞强调,治理城市内涝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形象。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紧迫感,加速推进排水防涝治理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内涝防治能力。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高效指挥调度,持续抓好易涝点等关键部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jvzq<84if0vfqyqg0eun0ls1p4532;:128791l645;93/=6485:677mvon
2.拧紧“安全阀”打通城市内涝治理堵点面对频繁的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排水防涝工作不仅关乎着城市的正常运转,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安宁。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解析城市内涝影响因素,探讨打通城市内涝治理堵点路径,介绍内涝防治经验做法。jvzq<84yyy4djrscluh/ew4jvor049772953:8:2568/j}rn
3.赵敏涛调研城区易积水点位治理工作内涝易积水泵站赵敏涛赵敏涛指出,城市内涝治理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容不得丝毫马虎与懈怠。全市上下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抓实抓细各项治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聚焦“快排、畅排”的核心目标,在现有治理方案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细化流程,全面落实“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TIRI57UU9:36DHRN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