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百色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多轮台风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城乡内涝成为此次灾情中最普遍、最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之一。据统计,全市累计出现内涝点365处。
面对内涝灾害,全市上下迅速行动,科学调度,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和内涝处置工作。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进展:截至10月22日12时,全市已有296个内涝点的积水成功消退,较前一日新增消退10个,内涝点消退总数已占累计发生总数的八成以上。目前,未消退的内涝点已减少至69个,救灾排涝工作正向着最后的胜利稳步推进。
科学施策,“一点一策”精准发力
内涝处置工作高效推进的背后,是科学精准的指挥与部署。为积极应对内涝灾害,百色迅速组织水利、水文、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专家,分组赶赴各内涝点,积极探寻排涝治涝方案。灾情也牵动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心。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派出应急管理、水利水文、地质岩溶、消防救援、安能施工等方面的专家队伍,星夜兼程赶赴内涝严重的德保、靖西等地开展技术指导。区市两级专家并肩作战,深入每一个内涝点实地查勘、科学研判、反复论证,针对各内涝点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点一策”治理方案。
此次内涝消退难度极大,不同地区面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采取的排涝方法也截然不同,充分体现了“一点一策”的精准要义。在靖西市渠洋镇雅力村大力屯,救援力量通过架设抽水设施,将村内积水强力排送到村外不远处一个消水能力巨大的天然溶洞,利用喀斯特地貌特点实现高效排水。而在德保县那甲镇多睦村多目屯,则创新性地采用“上拦下泄”的综合方案:在连接水库和村庄的垭口处修建堤坝拦截上游来水,同时将屯内积水抽排到上游洼地里。每个地方面临的自然条件、现场条件都不一样,此次百色内涝消退积水的难度可见一斑。而这些因地制宜的举措,正是科学决策与精准施治的生动实践。
众志成城,多方力量汇聚一线
在百色市排涝的战场上,各方救援力量闻令而动,按照“一点一策”方案,迅速集结于受灾一线。
内涝处置方面,应急管理、水利水文、自然资源、消防救援、安能集团、华锡救援队等多支专业力量协同作战,成效显著。在靖西市渠洋镇雅力村大力屯,安能集团铺设约4.8公里排水管,截至10月22日,累计抽排积水约27.44万立方米,水位显著下降95.5厘米。在德保县多旁洼地,安能集团与华锡救援队联合封堵垭口,累计抛填土石方约940立方米,为后续抽排奠定基础。德保县马隘镇古寿村则通过加高培厚水淹路段,迅速恢复了道路畅通。
在靖西市渠洋镇雅力村大力屯,救援力量通过架设抽水设施,将村内积水强力排送到村外不远处一个消水能力巨大的天然溶洞。
消防救援队伍持续发挥主力军作用,累计出动车辆386辆次、人员1722人次,清淤2.24万平方米。那坡县消防救援大队在该县龙合镇果力村采用“自然排水+抽水泵辅助”方式,一日内水位下降40厘米。此外,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已调配南宁、河池、来宾等地4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8辆排涝车辆紧急驰援,进一步增强排涝攻坚力量。
与此同时,一张由党员先锋引领、覆盖受灾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保障网迅速铺开。全市3349个基层党组织主动扛起“主心骨”职责,筑牢防汛救灾“红色堤坝”。
德保县380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党员服务岗、党员责任区,坚守在防汛救灾一线。
靖西市乡、村两级党员积极加入“党员攻坚总队”,按照“一屯两员”“屯内摸排处置+屯外联动支援”驻屯包干工作机制,24小时驻守屯组快速精准响应防汛指令。
住建部门持续对受灾村屯开展房屋安全指导,严防次生风险。
自然资源部门运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重点区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
交通部门全力开展道路抢通工作。
水利部门组织开展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工作。
卫健系统全力守护群众健康,为受灾群众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并完成退水区域消杀工作。
教育部门审慎推进复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靖西市龙临镇通业小学等学校学生已重返课堂。
供电部门昼夜不息抢修保供,为排涝工作和群众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电力支撑。
德保县干群清扫街道。德保县城关镇人民政府供图
在尚未完全退水的区域,排涝前置点依然坚守,各方力量正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争取最后的胜利。
重现生机,已退水区域加快恢复
随着内涝的大面积消退,各受灾点正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各方工作重心也从紧急排涝抢险,稳步转向细致的灾后恢复与重建。
在靖西市吞盘乡念录村念乃屯,积水一退去,一场温暖而有序的重建行动便迅速展开。乡镇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们并肩作战,手持铁锹、扫帚,合力清理村头巷尾沉积的淤泥。清淤刚结束,消杀队伍立刻跟上,沿着巷道、公共区域仔细喷洒消毒水,并为有需要的村民上门进行院落消杀。据悉,该屯34户受灾群众家中积水已全部消退,水电通讯基本恢复,生产生活重回正轨。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靖西市渠洋镇雅力村大力屯。积水退去后,村民们正忙着清理垃圾、收拾房屋,村干部积极组织自救,专业消杀队伍也已准备就绪,誓要守护好群众的身体健康。
积水消退,带来的不仅是重现的土地,更是重建的信心。百色市正全力推进受损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同时,用心用情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服务,及时组织力量对内涝已经消退的村庄进行清淤、消杀防疫、房屋安全评估及饮用水检测等,全力保障好受灾群众的饮食、住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
当前,百色的排涝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剩余的69个未消退内涝点多为积水较深、地形复杂、排水困难的“硬骨头”。百色市将坚决按照既定的“一点一策”排涝治涝方案,集中优势力量和装备,加大排涝力度,特别是对山区村屯、低洼地带等关键区域进行重点突破。同时,严密防范地质灾害的滞后性风险,加强监测预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