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梵净山是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2018年被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孑遗有多种古老珍稀物种,生态学家称其为“喀斯特高原中的生态孤岛”。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为落叶乔木,是10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第四纪冰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目前梵净山海拔1300-1400米处集中分布着天然珙桐林。图为“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1)简述梵净山高大山体的形成过程。
(2)说明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的自然原因。
(3)推测梵净山大面积存在天然珙桐林的原因。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请提出梵净山地区发展的合理措施。
参考答案:
(1)海底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碳酸盐岩;地壳抬升,碳酸盐岩出露地表;上覆岩层(碳酸盐岩)被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变质岩不易被侵蚀,周围碳酸盐岩被侵蚀掉后,形成高大山体。
(2)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变质岩山体难以溶蚀,地表水丰富;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土层深厚,发育较好。因此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
(3)当第四纪冰川时期来临,温度大幅下降,梵净山珙桐林生长区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当冰期结束,气温回暖,珙桐生长区往凉爽的高处回迁,古老物种得以延续。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答);充分利用梵净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世界遗产品牌,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进行文化内核开发,深层挖掘文化资源;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旅游体验感。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 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地表水资源也较缺乏。
材料二 梵净山,被誉为黔山第一山,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山体垂直高差达2000米以上,它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这使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材料三 下图为梵净山垂直带谱图
(1)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贵州土地贫瘠且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2)根据材料,简析“生态孤岛”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显著的自然原因。
(3)指出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较小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贵州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大,流速快;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薄,导致土壤养分难以积累;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多溶洞,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
(2)纬度较低,热量丰富;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后形成丰富的降水;变质岩难以被流水溶蚀,地表水资源丰富,且土壤较肥沃。
(3)梵净山南、北坡水热条件差异极小,从而导致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过程。
(4)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栖息地面积缩小,碎片化严重。
(3)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阻隔种群交流。
(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成立基金,使当地居民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2)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过程。
(3)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
(3)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典型例题五:[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措施:建立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在各孤岛之间的建设生态廊道;禁止毁林开放,合理规划各种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教育,建立保护基金。(3点即可)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过程。
(4)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
(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任答3点)
典型例题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烟瘴挂峡谷是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也是长江上游的一座生态孤岛,一艘“诺亚方舟”,更是长江源区珍稀食草和食肉动物的避难所。峡谷两侧山势陡峭而险峻,多火山岩和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多见。峡谷内草场资源丰富,但牧民一般不在峡谷内居住和放牧。当地正计划在峡谷出口处规划建设牙哥水电站。
材料二烟瘴挂大峡谷的位置图及其等高线地形图。
(1)简要分析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孤岛、野生动物避难所的地理原因。
(2)简要评价牙哥水电站建设的自然条件。
(3)有人对规划修建牙哥水电站表示出不同的看法,你是否支持修建牙哥水电站?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该地海拔高,地形险峻,环境封闭;人口稀少,人类活动较少;相对高度较大,草场资源丰富,草地质量高而面积广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
(2)优势条件:地势落差大;口袋地形,库容量大。不利条件:河流(通天河)以冰雪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海拔高,冬季气温低,河流易结冰;峡谷内多火山岩和石灰岩,地质条件差。
(3)支持。开发水电,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者答:不支持。建水电站会淹没峡谷草地,危及野生动物生存;峡谷内石灰岩较多,易诱发地质灾害;会使峡谷生物多样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