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官网
尊重规律立足实际 统筹部署分步实施
努力推动甘肃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
甘肃省地矿局水勘院 彭杨宏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近年来,全球贸易摩擦、世界变局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全球产业链面临严重冲击,国际能源资源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主要能源消费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在高强度消耗能源资源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因此,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一、甘肃省矿产资源形势
(一)从成矿地质背景看
甘肃省地质环境复杂,构造上位于古亚洲、滨太平洋、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交接部位,有北山、祁连山、西秦岭 3 个北西-南东向造山带,其间夹持着敦煌、阿拉善、中-南祁连、鄂尔多斯等地块。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甘肃省矿产地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陇东地区,其次为河西走廊、龙首山、阿尔金山东段等地区。
北山地区以斑岩型铜矿、火山热液型铁矿、石英脉型钨矿、沉积变质型钒、磷、铀矿、石英脉型金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型多金属矿、钼矿、锡矿为主。祁连山地区以沉积-变质型铁、铜矿、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石英脉型钨矿、火山岩型金矿为主。西秦岭地区以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构造蚀变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矽卡岩型铜、钨、锡、砷矿,沉积型铁、锰、磷矿为主。陇东地区为石油、煤( 煤层气) 、页岩气富集区,其次为砂岩型铀矿、油页岩、铝土矿等。龙首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镍、铂族矿产富集区,其次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磷矿、铀矿及稀土元素等矿床。河西走廊地区主要以石油、煤炭及沉积型芒硝、石膏、萤石、凹凸棒石、海泡石、岩盐矿床为主。阿尔金山东段地区主要以超基性岩型石棉,沉积变质型铁、锰矿床为主。
(二)从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看
甘肃省矿产资源分布高度集中,89%的石油集中于庆阳地区,83%的煤炭集中于陇东地区,93%的铁矿石集中于张掖、酒泉、甘南地区,99%的镍、全部的铂族和74%的铜、92%的钴集中于金昌地区,97%的铅锌、88%的锑集中于陇南地区,99%的钨集中于张掖、酒泉地区,75%的金集中于陇南、甘南地区。
(三)从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看
甘肃省矿产资源刚性需求和供应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能源矿产方面,煤炭资源丰富,但缺少焦煤、无烟煤,资源分布“陇东富、中部有、河西贫”,煤炭资源和实际需求存在区域性供需矛盾。一些大宗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铜、铝土矿、硫、磷等,既有总量不足,又存在结构性短缺,保证程度较低。金属矿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镍、钴、铂族、铅、锌、钨等矿产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长远保障能力不足;铜资源以共伴生矿为主,缺少独立大型富铜产地;富铁矿石需依赖调入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居不下;金资源储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稀土资源依赖外省调入。非金属矿产方面,萤石、磷资源储量较少。
甘肃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的比较优势就是资源优势。甘肃省位于全球三大地质构造域的交替、衔接部位,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全省共发现各类物化探异常4000余处,查证1000余处,发现大中型金、铅锌、铁多金属矿床20多处,仍有3000余处各类异常需要查证。据有关资料显示,甘肃多数矿产目前已探明储量仅为预测资源量的10%~15%,因此,甘肃省找矿潜力很大。
二、关于当前甘肃找矿工作的一点浅见
(一)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大比例尺矿产调查,查明我省矿产资源家底
依据甘肃省主要成矿区带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基础地质资料信息,结合优势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规律,以成矿区带为基础,以成矿远景区为重点,以甘肃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统领,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实施重要成矿带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1:2.5万)。积极拓展找矿思路,区域展开,点上突破,重在发现。加强各主要成矿带的综合研究和片区总结,不断提高综合研究水平和理论找矿能力。
(二)开展找矿潜力较大新区块的矿产勘查工作,力争形成一批大中型矿产地
对新发现的有潜力的勘查区块,应突出重点,合理地利用各种资金与方法技术手段,快速勘查,快速突破,快出成果,快速见效。充分发挥地勘单位野外勘查、经验优势和科研院校专业知识、人才集中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加强技术难点科技公关,加大深部找矿力度,提高调查评价效率和成果科技含量。努力改变一些勘查区“只开花,不结果”“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状况。
(三)开展已知矿区的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工作
按照“新区突破、老区增储”的思路,对已知矿床的深部和外围资源潜力较大的地段加大详查与勘探力度,增加探明资源量。总结已知矿床的成矿模式(描述模式及成因模式)和综合信息模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此模式为依据在已知矿床外围或矿集区内筛选具有类似成矿条件的地区,或筛选具有类似的模式异常,实施工程验证,下功夫寻找深部矿体或隐伏矿体,为老矿山提供后续接替资源。
(四)重新认识有潜力的成矿区带
近年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及兄弟地勘单位在北山、祁连、西秦岭等地区先后开展了超镁铁、镁铁岩成矿专属性研究,铜、镍、铅锌、汞锑、金等成矿规律等一系列专题研究,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应结合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或新认识,针对省内重要成矿区带和重点矿种,进行综合、概括、整理,系统开展甘肃省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力争在新区块、新矿种、新类型、新层位,实现新突破。
1.北山成矿带
北山成矿带是甘肃省固体金属矿产主要资源地之一,优势矿种有铜、镍、金、铁、钨、锡、钼、铅锌、银、稀有、稀土、钒、铀等。总体上看,北山成矿带地质工作系统性强、研究较为深入,随着成矿理论的发展与找矿工作的深入,近年来不断有新发现,尤其是在相邻成矿带相继发现了一些超大型矿床,如蒙古国的塔林金矿、Oyu-Tolgoi斑岩型铜矿,东天山成矿带的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金矿、黄山铜镍矿等,显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2.祁连成矿带
祁连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所涵盖矿种齐全,是我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钾盐产地。其中以铁铜、铜镍和钨钼最为重要。近年来,祁连成矿带内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余石山铌钽矿、国宝山铷矿、孙家岭钪矿、多若诺尔铁矿、化石沟铜矿、杨岭铁钒矿、红柳峡-梧桐井一带晶质石墨矿等矿床。此外,区内原有矿山及其外围也取得了显著的找矿进展,白银矿田深部找矿取得重要突破,新发现四方山铜多金属床,红山铁矿达到大型规模。因此,本区找矿潜力较大。
3.西秦岭成矿带
西秦岭成矿带是甘肃省重要成矿带之一,主要优势矿种有金、银、铜、铅锌、汞锑、钨、锡、钼,其中以金矿最为著名。近期,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对西秦岭成矿带厘定了矿床成矿系列 11 个,解析出矿床成矿亚系列20个及矿床式66个,建立了西秦岭成矿带区域性成矿模式,对该区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或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也有可能形成一些特殊的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或没有注意到的新矿床类型,应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结语
当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地矿行业都在集中智慧,为提升找矿效率、尽快实现增储上产而不断思考、积极行动。作为新一代甘肃地质人,我们必须立足国家所需、甘肃所有、市场所求、自身所能,按照局“1138”地质找矿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供更高质量、更加精准、更可持续的地质解决方案,为国家、甘肃省重大战略的实施贡献地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