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山西——《清徐县志》太原市全县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

修志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传统,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传承。地方志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太原市图书馆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地方志等特色文献的收藏,拥有品类齐全、数量丰富的馆藏资源。其中,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志馆藏,其品种与数量位居全国公共图书馆前列。

时值壬寅新年,太原市图书馆特别推出“‘志’说山西”栏目,通过“读志”、“用志”、“传志”的方式,让山西地方志“活起来”,使广大读者在阅读三晋方志的同时,畅游美丽山西。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西北部,太原市南端。巍巍吕梁,雄峙西境,如孔雀开屏;泱泱汾河,纵贯平川,若锦带束腰。山川秀丽,地肥水美。全县总面积609.13平方公里,辖9乡4镇,195个行政村,211 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28.7万。

清徐在春秋时期为梗阳县(见《春秋左传》)。隋开皇十六年(596),于梗阳故城置清源县(因城西北有清源水)。金大定年间于县之东境置徐沟县。清、徐两县历代曾几经分合也曾互为依属。1952年合并,取两县名之首字,始称清徐。1959年1月划归太原市管辖。

《清徐县志》记事纵贯古今,详今略古,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1998年。《大事记》延至成书之前。

《清徐县志》共分二十七卷,主要介绍了政区、自然环境、居民、农业、林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城乡建设、交通邮电、贸易、财政金融、经济综合管理、党派团体、政权政协、民政劳动人事、政法、军事、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民情风俗、方言与口头文学、人物、大事记。

政区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南端。四周与榆次(东)、太谷(东南)、祁县(南)、文水(西南)、交城(西)、古交西北)、太原市小店和晋源两区(北)接壤。县城清源镇距省会太原35公里,距首都北京557公里。

县境北起碾底乡安家沟,南至杨房乡韩武堡,南北宽约 35.8公里;东自集义乡大常村,西迄东于镇南岭村,东西长约40.5公里。地理坐标东经 112°10′~112°038′,北纬37°28′~37°47′,总面积609.13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区的庙前山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865米;南部边境柳杜乡常丰村一带为全境最低洼处,海拔735米。

清徐置县,始于春秋后期。《左传》载: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其地为七县。其中之梗阳县,即今之清徐。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清徐、徐沟两县属山西省汾阳专区。1952年7月,清源、徐沟两县合并,取两县县名首字,定名清徐县,县政府驻清源镇,仍属榆次专署管辖。1959年1月,清徐县划归太原市,为太原市郊区县。

1952年7月清源、徐沟两县合并为清徐县后,全县分为6个区,97个行政村,209个自然村。

图为各乡镇及所辖村庄一览表

自然资源

清徐县地貌呈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北而东南,依次分成山区、洪积扇区和冲积平原区三大地貌单元。本县地层出露较为单一,山区地表裸露地层主要为二迭系石盒子统和石千峰统的砂岩、页岩,据钻孔揭示,上伏地层有石炭系煤系地层和奥陶系石灰岩地层。平原地区为太原断陷盆地的一部分,沉积了一整套巨厚新生界地层,其中,第四系厚达410米左右。

本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暂而天晴气爽。据本县气象站1960年至1990年的资料,用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来区分四季,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0℃为春、秋季。本县的四季时期大体为4月10日到6月5日为春季,共57天;6月6日到8月18日为夏季,共74天;8月19日到10月20日为秋季,共63天;10月21日到4月9日为冬季,共171天。

图为1960~1998年县内各月平均气温变化图

本县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全县含煤面积为1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8.8%,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的东于、马峪、清源、碾底4个乡镇的边山及山区内,属西山煤田之南部。成煤时代主要是上古生代碳纪的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以上石炭统太原组、山西组为主。煤的变质程度属中高等,煤质优良,多属动力用煤,以贫煤、无烟煤为主,多瘦煤,焦煤次之。

农业

民国37年(1948)冬到1949年春,遵照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全县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土改后的1949年,开始组织季节性的互助组或变工组,当年全县共组织起有832户参加的198个互助组。1955年以后,互助组逐步合并加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互助组发展的基础上,1952年3月集义村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张铁农业生产合作社,有24户社员,490亩土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耕地、耕畜、荒地,归集体所有,社员的耕地入股分红。农具等生产资料仍为个户所有,社员所开垦少量。

1935年7月,贯彻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全县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广大农户纷纷报名入社。次年3月,入社农户达31683户,占到全县总农户99%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1958年8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徐沟、王答、集义三个乡的5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成立了东风人民公社。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田间劳动管理多数实行定额计酬的管理办法,少数生产队采取联产到组的办法,工副业生产实行包工包产办法。1984年全县所有的生产队全部实行了包干到户(亦称大包干)的管理办法。从1980年起,农村就出现了专营种植、养殖、商业、运输等行业的专业户。

工业

清徐的工业生产起源于传统的小手工业。据清源镇大北村《罗氏家谱》记载,唐代已在西部山区人工开采煤炭。制醋历史更为久远,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尧舜时期。铁器制造、火药开采、副食品酿造、粮食加工以及木器、皮革、砖瓦陶瓷等制造行业兴起也较早,但直到清末民初,仍然都是设备简陋、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的手工作坊,大部分集中于清源、徐沟两个城镇。

民国10年(1921),清源县西关村建成第一个规模较大的私营工厂——益华酿酒股份有限公司,酿造各种葡萄酒。民国时期的工业主要有煤炭生产、制醋酿酒、磨面熬盐、铁木加工、服装生产、铜锡制品、熟皮制毡等行业,产品皆为当地人民所必需,产量不多,外销极少,其中有些手工业产品生产工艺粗糙,设备简单。

从1949到1952年,清源、徐沟两县工业迅速恢复发展。私营工业、手工业由1949年的217户增加到1952年的501户。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4952吨,棉布4.7万米,氯化钾56吨,硫酸钾22吨,葡萄酒16.16吨。

清徐县工业布局已初步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5个工业小区:王答乡暖气片工业区;杨房乡为主的食品酿造工业区;清源、东于、吴村3乡镇焦化工业区;柳杜乡精细化工区;东于、马峪、碾底3乡镇为主的西山煤炭工业区。

图为清徐县各类酒业生产布局示意图

贸易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徐沟的商业比较发达,形成十行九市。时有当铺36家、木店22家、粮店40多家、饭店13家,还有钱庄、布商、花店、酒肆、架货等。清源地处边山要冲,有醋坊、蔬菜、葡果之利,商贩时来时往,贸易十分活跃。清末,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农家富户纷纷涉足商事,设布庄、开醋坊、办粮店。民国初年,县内有商店300家(清源212家、徐沟88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清源的察院街、南门街、南关街、猪市巷、西门街,徐沟的县前街、北大街、东后街、西后街都是商店集中的地方。孟封、高白、尧城、大常等较大村庄也有粮商、布庄、杂货铺。后经战乱影响、晋钞贬值、洋货倾销之害,商店倒闭者较多。民国37年7月,全县私营商业仅有49家(清源28家、徐沟21家),从业者200-300人。

1949年全县私营商店有209户,643人,年营业额114.4 万元。1979年私营商店逐渐恢复。1988年11月全国开始换证,“私营企业”代替“私营商店”的名称,其条件是:雇工在8人以上,财产属私人所有。1992年,县委、县政府采取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适当减免管理费等。1998年私营企业256人,从业人员3383人,注册资金10197万元。

清初,徐沟城已是南北商品交汇之地。乾隆、嘉庆之际,中俄贸易的重镇恰克图在徐沟城设中心集市,以南方绿茶易俄商皮毛,附近各地的粮食也先汇集徐沟而后行销。光绪以前,每年初冬祁县商人由蒙古一带转运牲畜必经徐沟。

民国37年(1948)前,清源县有经营畜产品以供出口的商行。羊皮羊毛是当时出口较多的物资,猪、羊肠衣也有少量出口,都是先集中于交城县,然后运太原转天津口岸。

教育

清代教育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制,学校与科举相辅而行,地方学校教育依其行政区划建制设有府、州、县学,统称儒学。它既是地方办学校,也是主管地方学务的行政机关。县学学额(录取名额)每届徐沟县学12名,清源县学16名。县学甄别考试成绩优等者,就成为“康膳生”,简称“廉生”。廪生由县学逐月发给廪粟。此外,还有科试,每隔一年举行一次,列入优等者可参加乡试,乡试录取者则为举人。

除县学以外,还有设在坊厢巨堡的社学,也是儒学的一种形式,教育12~20岁有志学文的童生,办学经费一般均由其固定的学田租谷或办学基金存息支付。

书院在清徐一带始建于元代,原设在清源平泉村不老泉旁的“清泉书院”即创建于元代,这处书院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清雍正十一年(1733)提倡书院后,书院在本县又复兴起来,有金河、梗阳两座书院。

金河书院,系徐沟县官办书院。地址在县城(今清徐县徐沟镇)东南文昌阁之北,金水河南畔,门前有小桥,故取名金河书院。院内设有敬业堂、希贤阁、讲堂学舍和山长官舍、内厅等。办学经费由办学基金存银9400两逐年存息项下列支。书院的山长多为当时的进士、举人,为士林所推仰者。光绪三十年 (1904),遵章改为徐沟县金河高等小学堂。

图为金河书院图

梗阳书院,亦为徐沟县官办书院。地址在清源城原巡检衙署之西(今清徐县委党校西北面)。前院有讲堂院、探源堂、主讲院,后院有监院厅、考棚院,还有水井、厨房等。梗阳书院规定:生童必须循规蹈矩,不得越封建纲常,不准犯皇家律条,书院经费不准挪用或借用,书院房屋不得作公馆,院内桌椅家具及书籍不得外借使用。书院经费由办学基金存息项下列支。光绪三十年(1904)遵章政为徐沟县梗阳高等小学堂。

文化

清徐县境内现存古建筑131处,古遗址12处,古墓葬8处。其中,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都沟石窟(千佛洞)、狐突庙、清源文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香岩寺、宝梵寺、徐沟城隍庙(含文庙)、蛮王墓;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清泉寺、平泉不老池、梵宇寺遗址、文殊石塔、西石窖石窟、罗氏祖茔、东马峪乐台、东马峪古文化遗址、新民龙王庙、都沟贞节牌坊、状元祠、中高白乐台、上阎洪福寺、北宜武砖塔、尧城遗址、尧庙、温李青观音堂、寿宁寺、大常过街乐台、徐沟南壕桥、西关市楼、清源西门洞、火神庙、洛池渠日军侵华屠杀遗址、清徐烈士陵园。

清徐素以“湖城泉城文化城▪葡乡醋乡鱼米乡”之称誉满三晋。境内发展旅游业具有人文、交通、文物、资源、地理五大优势,特别是地理优势,北距晋祠旅游区15公里,南离卦山、玄中寺旅游区20公里,县城与乔家大院旅游区相距25公里。根据山西省发展“无烟工业”的战略,“九五”期初制订了“一城”(三国城)、二沟(白石沟、小峪沟)、三湖(东湖、清泉湖、清泉西湖)、四点 (小峪寺、香岩寺、宝梵寺、尧庙)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1997年被评为山西省社会办旅游红旗单位。

图为清徐县名胜古迹分布示意图

民情风俗

隋唐以前,县地梗阳邑属晋阳。史志记载,其时“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汉书》)。“其人廉且贞”(《世说新语》)。隋、唐、五代时期“人性劲悍,习于戎马”(《隋书》)。“同戈多英俊,隋唐百战多”(韩邦奇诗)是为写照。然盛唐时,“多文雅士”,“风教不为鄙也”(《隋书》)。

宋朝以后,地多兵燹,民生艰难,旧志云:“其民淳朴,用度节俭,闾阎勤纺织,士类尚节义”,“务本节用,尚质守勤”

清初,居民多数以务农为本,“男妇辛勤,各安耕织”。清中叶,有部分人外出经商,东西南北,各地皆有,尤其在东北各省,但有商品交换和贵金开采之处无所不到。但外出经商者从不携带家眷,不娶外妇,不入外籍,不在外地置买不动产,业成之后,筑室买田,养亲娶妇,必在故乡。

鸦片战争以后,海禁大开,帝国主义势力侵入,由沿海渐入内地,工商凋敝,外出经商者迫于形势而回乡务农者日多。清末民初,人性习弱,当兵者极少,而身为壮丁甘为游手贫民者则不可胜计。

日军侵入之后,形势所迫,群情激愤,青年男女踊跃参军参战者,一扫往日苟安的习性,勇猛地打击侵略者,涌现出无数战斗英雄。

新中国建立后,县人发扬了淳朴、节俭、勤劳的民性,辛勤耕作,艰苦创业。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县人观念更新,思想解放,乐于接受新事物,务工经商者日增,但多数为农工商兼营,或离土不离乡。

THE END
0.太原周边一日游七苦山后山还有丹霞地貌(也有说是以前的矿石山),但是山路十八弯,实在难走,心疼我的车,又是大中午,太阳晒屁股,就没有去! 下的山来,驱车八公里,就来到清徐县重新改造的三国城。这里三十年前就来过,当时很是红火,里面可以住宿、泡温泉,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清徐人)得名。后来设施设备逐年破损,今年由山西jvzquC41yy}/fxsiejkek7hqo1gsvrhng1=5;?:34;::6A7579923
1.rules34.would.minecraft|「彼女のことがもうそれほど好きじゃな闫罗彬是丹霞地貌研究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型青年学者,工作非常努力,开设的课程也非常受学生欢迎。今年确诊白血病之后,很多人向他伸出援手,他对这些帮助也一直非常感谢,遗憾的没有出现奇迹。讣告内容截图“从小就吃了特别多的苦,都是在为别人活着”闫罗彬是河北邢台人,出生于1987年。他曾在8月初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jvzquC41yy}/lylmkfy/exr1gf{uvƒHVc?=:3>7964<6
2.one999.netapp致敬韩寒ios闫罗彬是丹霞地貌研究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型青年学者,工作非常努力,开设的课程也非常受学生欢迎。今年确诊白血病之后,很多人向他伸出援手,他对这些帮助也一直非常感谢,遗憾的没有出现奇迹。讣告内容截图“从小就吃了特别多的苦,都是在为别人活着”闫罗彬是河北邢台人,出生于1987年。他曾在8月初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jvzquC41yy}/lylmkfy/exr1jqz0I€rR58t/zqyon
3.多彩甘肃张掖冰沟丹霞冰沟丹霞景观区,位于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体,是国内窗棂状宫殿发育最好、规模最大的地质地貌遗迹,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质命名地,被评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景区内广泛分布丹霞崖壁、石墙、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态,尖峭挺拔,连绵不断,气势宏伟。 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6222<11=5839940qyon
4.张掖丹霞地貌附近住宿方便吗张掖丹霞地貌附近住宿方便吗景区附近有不少酒店和民宿,提前预订性价比高 jvzquC41{q{/e}wkr0ipo8fumu5{jjsi{g8958647;86993jvor
5.精品丹霞山之良者—崀山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境内,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南靠广西桂林风景区,北与张家界风景区呼应。"崀",山之良也,可见崀山之美。当地的神话说:相传当年舜帝南巡路过新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mwpct2295751:13B6;;0nuou
6.靖边波浪谷包车旅游攻略丨小众绝美&183;丹霞地貌;壮阔波浪谷陕西游记攻略,携程攻略社区! 百万旅行家与驴友分享陕西旅游心得、旅行玩法、游玩天数、行程路线、必去景点、美食推荐、当地特产、旅游花费等实用信息。要旅行,从携程开始。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xjcp~j395279552;582:4ivvq
7.阅尽四季,走尽荒凉,却没走出一座祁连山。西北大环线第五站青海湖大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名字取“卓尔不群”之意,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 卓尔山景区位于祁连县八宝镇,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隔河相望。 站在卓儿山顶视野极度开阔,四周没有任何遮拦,山对面是一山尽览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两侧分别是拉洞峡和白杨沟风景区,背面是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vkpinbk:5225806978588/j}rn
8.春游江西之龙虎山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景区有观光车运送游客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6222;51=5;57<: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