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个问题思考,我们来先看图了解机制
①消化液的急性脱水;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③大量抽放胸水或腹水,大面积烧伤等
①胃肠道消化液长期丢失
②大创面慢性渗液
③排钠利尿剂
④液体在第三间隙的积聚
①水分摄入不足及其丧失过多
②任何原因引起的过度通气,丢失不含电解质水分
①细胞外液为主
②组织间液体与血浆等比例丢失
①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②组织间液丢失大于血浆丢失
①细胞内液为主
②组织间液与血浆等比例少量丢失
①首选平衡盐溶液,次选生理盐水
②补液量=丢失量+日需量ps:(日需要水2000ml+氯化钠4.5g)
①首选高渗溶液(5%氯化钠溶液)
②补钠量=(142-测量钠)×体重×0.6(男0.6,女0.5)
第一天补钠量=(142-测量钠)×体重×0.6(男0.6,女0.5)÷17÷2+4.5g(17是1g氯化钠,2是当天补一半,4.5是每天所需的氯化钠量)
①5%葡萄糖或0.45%氯化钠溶液
②(400~500)×体液丧失%+不显性失水+尿量+胃肠道失水量
血钾正常值范围是:3.5~5.5mmol/L
我们先看下面两幅图,利于理解知识点。
①摄入不足
②丢失过多:排钾型利尿剂、呕吐、肠瘘等
③大量输葡萄糖+胰岛素、碱中毒
①摄入过多
②排出障碍:保钾型利尿剂、肾衰、醛固酮缺乏
③溶血、挤压综合征、酸中毒
①骨骼肌表现:全身肌无力
②中枢神经系统: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等
③消化系统:恶心、呕吐、厌食、肠麻痹等
④循环系统:早期心肌应激性增加,心动过速
⑤泌尿系统:长期可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浓缩功能下降
⑥酸碱平衡紊乱:代谢碱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①神经肌肉系统:肢体软弱无力、感觉异常
②中枢神经系统:神志模糊
③心脏:心动过缓、心律不齐
补钾浓度≤40mmol/L(3g/L)
补钾速度<20mmol/h
补钾量40~80mmol/d(3~6g/d)
PS:同时低钾血症易伴发低镁血症,所以补钾若依旧低钾则考虑补镁
①停止含钾药物
②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拮抗钾离子对心肌细胞性作用)
③5%碳酸氢钠,葡萄糖液+胰岛素;利尿剂(降低血钾浓度)
④阳离子交换树脂(降低血钾浓度)
⑤透析治疗(降低血钾浓度)
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100ml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
25%葡萄糖溶液200ml,每5g糖加入1U胰岛素,静脉输注
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15g,每日4次口服
钙与钾有对抗作用,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能缓解K离子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以对抗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