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地矿局岩溶关键带可持续发展广西院士工作站在南宁揭牌成立,标志着该局在深化岩溶关键带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将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岩溶关键带作为地球表层系统中岩石、水、土壤、生物和大气相互作用的活跃区域,在岩溶区生态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有利于提升区域生态安全基础保障,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我国岩溶地貌最典型的分布区,广西岩溶区面积达9.6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1%,发育有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峰丛洼地、峰林平原等岩溶地貌类型。这一独特的地质环境,既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也是岩溶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
据了解,广西地矿局作为区内水文地质调查的主力军,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已构建起完善的水文地质数据库。近年来,通过联合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在岩溶资源勘查、石漠化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及岩溶碳汇研究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特别是在国际合作方面,与柬埔寨等国共建岩溶关键带联合观测站,有力推动了我国岩溶科技“走出去”。
广西地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成立的院士工作站将聚焦岩溶洪涝灾害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岩溶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岩溶碳汇精准评估与增汇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和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为岩溶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广西方案”。(记者唐广生 通讯员杜小品、区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