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试验年:生存与生态从对抗走向共赢

对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认为,与当时中国已经启动的其他经济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展开的综合性社会发展试验,将生态建设与开发扶贫共同推进,使生存与生态从“对抗”走向“共赢”。

在开发扶贫方面,“毕节试验区”大规模开展交通建设、电力开发、水资源充分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抓好扶贫开发和科技兴农,着力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合理开发藏量丰富的煤、铁、硫、锌等优势资源,在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引导投入,拓展市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生态建设方面,“毕节试验区”对不宜耕种的坡地,逐年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种植经果林和适生经济作物,通过拍卖、集资开发等激发经营者治山、养山,进而靠山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构建可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系统。大力创办多种所有制的林业经营实体,走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进行生态建设的路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探索自然保护与社区扶贫和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对污染环境严重的行业进行集中整顿,治理不达标的予以取缔。这些措施促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成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人口控制方面,先于全国进行以“人地挂钩”为核心的改革试验,通过建立“一套制度(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为核心的土地制度)作保障”,把“两项国策(计划生育、国土保护)一起抓”落到实处。为计生家庭提供较好的发展条件,寻求有效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的途径。

同时,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花大力气抓实抓好基础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等工作,把农科教三结合、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纳入教育改革范围,创造条件让劳动者投身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活动,使其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20年“硕果累累”

20年来,毕节试验区人民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改善和提高。

到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08.5亿元,是1988年23.40亿元的13倍多,20年年均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增幅;尤其是最近5年,年均增幅达12.46%。

粮食总产量从1988年的103.83万吨增加到258.04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从1988年的180公斤增加到350多公斤,基本解决了长期缺粮的突出矛盾。财政收入从3.02亿元上升到5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26元上升到2189元,全区贫困人口从312.2万减少到50万,贫困面貌得到了改变。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3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87平方公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充分保护并重的体系日趋形成。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上,靠“人口控制”,20年间少生100万人左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了“人口包袱”向人力资源的转化。

现在,全区约有130多万人在外务工,每年就为家乡挣回近80亿元。整个试验区呈现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

“凝聚了各民主党派的智慧”

据悉,“试验区”建立后,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族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专家顾问组卓有成效的帮扶,为毕节试验区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顾问组先后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任组长,全国政协委员常近时任常务副组长,他们与杨纪珂、徐采栋、朱培康、胡敏等民主党派领导人一道,带领众多专家,持之以恒地在毕节开展帮扶工作。

20年来,“试验区”进行了一系列课题试验,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规范性,充分发挥各方各界专家、学者的智力优势,地区成立了专家咨询评审委员会,重点对地委、行署拟作的重大决策、重要年度报告、总结进行调研、咨询;对事关全区的规划、战略及重大建设项目报告进行论证和评审,对帮扶项目实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促使帮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自1994年起,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相继与毕节地区8县市建立了定点支边扶贫制度,对毕节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尤其是贵毕公路、洪家渡电站、隆黄铁路、“驰”牌烟进入国家100个品牌,能源基地建设、以及煤炭化工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立项、开工及前期工作等,都得到了各帮扶单位的强有力支持。

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临试验区考察,对毕节人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把试验区建设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时期的成功范例”。

背景资料

毕节试验区概况

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一市七县。面积26853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

现已探明的矿产有32种,其中,煤、硫、磷、铅锌、铝矾土、大理石、重晶石最为丰富。煤的上表可开采储量为2 47.3亿吨,2000米以上储量为700多亿吨,且主要为优质无烟煤;铁矿探明储量为2.28亿吨;铅锌矿储量11 00多万吨;磷矿块岩储量14.1亿吨;硅石储量1115.2万吨。均居全省首位。

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使区内生长着2800多种动、植物。其中,尤以盛产优质烟草、干果和多种中药材而闻名。

秀美的山川,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再加上珍贵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蕴藏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气势磅礴,流金溢彩,被称为行星上的奇观;素有“天然花园”之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面积达250平方公里,灿若织锦,百里飘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明珠”——威宁草海,面积达45平方公里,碧波荡漾,鹤鸣鹭飞。还有集奇山、秀水、异石为一体的大方“九洞天”,被称为“乌江第一漂”的纳雍“总溪河”等自然风光,加上赫章“可乐遗址”,毕节市“大屯土司庄园”等四处国家级重点文物,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

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资多彩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美不胜收。

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其中,贵州分布最广,贵州境内又以黔西北的毕节地区最为典型。岩溶地貌处处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毕节地区的织金洞、九洞天、洛布石林等,集山美、石美、水美、洞美为一体。

THE END
0.綦江“安稳山羊”蹚出致富路安稳镇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有着悠久的山羊养殖历史,特别适宜山羊养殖,放养的山羊质优健壮、肉质细嫩。在綦江乃至重庆,安稳山羊都算得上是农副产品中的“明星”。 但在此之前,安稳山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生产能力不充足、产业体系不健全、规模效应不明显……因为这些因素限制,导致安稳山羊产业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jvzquC41yy}/ezwd0et0exsvgpz04973/2<02:4eqpzfp}d5438527mvo
1.“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文山如何脱贫致富编者按:云南省是我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民族聚集,使当地扶贫工作难度很大。这其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又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占75.4%的山区贫困县,由于严重的石漠化,西畴曾经被外国地质专家评价为“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为了与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全面小康,云南省日前明确提出,到2jvzq<84eqwtut‚3ept4dp8kqewy049672;691}72376:2Ad73;>189=40unuou
2.柞水县中草药资源开发前景与建议内容介绍中部是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川,以乾佑河、社川河两大水系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峦,有地壳运动,海底台升的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积。有金山粮仓著称的鱼米之乡,亦有商贾云集的古镇,还有筹备未开采的铁山、银矿。从西北主峰的苍松林海到中南的经济林带及茂密的农桑,柞水是绿色的植物库,瑶草山青,琪花jvzquC41yy}/|‚xl0eun0ls1|cpj1<4562<20qyon
3.南川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火爆“出圈”,解密走红背后的“密码”|佛山市▲南川金佛山喀斯特地貌 郑彬摄 5月6日一大早,金山镇玉泉村村民周强就忙碌了起来。“我合作的几家农家乐明天又快预订满了,要我送点风萝卜和才打的水竹笋去,明天要赶场肯定又很热闹,我把鸡蛋拣些去卖。”周强边忙活边说,五一节他忙得“前仰后合”,没想到明天就一天休息时间,还有这么多游客,看来大金佛山178环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285eql2ko{yxc{y;77=7:B3ujvsm
4.喀斯特地貌山村石缝里种出李子树勤劳致富赢赞赏喀斯特地貌山村石缝里种出李子树 勤劳致富赢赞赏 央视网消息:春回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在四川宜宾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从石缝里生长出的一棵棵李树迎来了盛花期,引得游客纷纷前来踏春赏花。 四川宜宾春风村有1800多亩李树,眼下李花竞相绽放,如飞雪落霜,缀满枝头。春风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不少土地都夹在大大小jvzquC41pg}t0lwk0et0vxzvkcuqkl4g9cl96<7/5f7d/mj:f/lc;n2:d963e
5.贵州量质并重推动耕地保护和建设新闻报道交麻村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放眼贵州,山地、丘陵面积占比约93%,喀斯特地貌比例近62%,田块零散、土壤贫瘠的情况不易改变。”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田管理处处长王雄告诉记者,自2012年开始,借着国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势头,贵州开启了耕地提质改造工程。 如何让高山旱地变身高产良田?“首先,要把‘巴掌地’连散成片。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70497612;438h865>8/=5469924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