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聚焦贵州挖掘多种喀斯特旅游资源让其“披绿生金”

8月25日,《经济日报》生态版刊发《喀斯特也能“披绿生金”》,点赞贵州因地制宜,挖掘多种喀斯特旅游资源,让喀斯特“绝处逢生”“披绿生金”。报道贵州省约62%的土地为喀斯特地貌,总面积达10.9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是全球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些地区水分和养分都不足,生产力水平偏低。多年来,贵州省探索出一系列喀斯特治理解决方案,为中国乃至世界攻克喀斯特地貌这一“生态癌症”作出了积极贡献。贵州省的科技工作者已经开创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毕节模式”“清镇模式”“果化模式”等,为国家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体系和示范样板。同时,贵州省还充分挖掘多种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出了黄果树瀑布、万峰林等著名喀斯特旅游景区。具体报道如下:

“乱石旮旯地,牛都进不去;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占全球陆地面积15%的喀斯特地貌,影响着18亿人口的生产生活。

中国喀斯特地貌面积达344万平方公里。贵州省约62%的土地为喀斯特地貌,总面积达10.9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是全球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些地区水分和养分都不足,生产力水平偏低。

“喀斯特地区一方面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又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难以修复的生态灾害。”在不久前举办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表示,破解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难题,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贵州省副省长李睿说,对过去的贵州而言,喀斯特堪称极度贫困的代名词,该省88%的农村人口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生存条件恶劣,资源无序开发,一些地方一度陷入“生态破坏—经济贫困—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之中。

多年来,贵州省探索出一系列喀斯特治理解决方案,为中国乃至世界攻克喀斯特地貌这一“生态癌症”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熊康宁自1996年开始参与喀斯特科技攻关项目,20多年来,其领衔的技术团队在贵州花江片区创建了“治石”与“治贫”相结合的喀斯特治理技术体系。该体系以蓄水、治土为核心,以特色经济林种植及高产技术为支撑,在花江大峡谷两岸种上了花椒、火龙果、皇竹草等适应石漠化环境生长的经济作物,给荒山披上了绿装。

如今,花江大峡谷变得满目苍翠,石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下降至10%,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610元提高到2019年的9863元,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相互促进。

熊康宁教授探索出的这种石漠化治理模式被称为“花江模式”。据了解,截至目前,贵州省的科技工作者已经开创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毕节模式”“清镇模式”“果化模式”等,为国家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体系和示范样板。同时,贵州省还充分挖掘多种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出了黄果树瀑布、万峰林等著名喀斯特旅游景区。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万峰林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情受到众多游客热捧,既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又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据了解,目前万峰林景区内有60多家农家乐餐馆和200多家民宿客栈,绿水青山给当地群众带来了“金山银山”。

“喀斯特地区地表生态脆弱,成土速度极慢,自净能力弱,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硬骨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丛强建议,构建发展喀斯特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培养建设多学科综合研究和管理人才队伍,促进西南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THE END
0.綦江“安稳山羊”蹚出致富路安稳镇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有着悠久的山羊养殖历史,特别适宜山羊养殖,放养的山羊质优健壮、肉质细嫩。在綦江乃至重庆,安稳山羊都算得上是农副产品中的“明星”。 但在此之前,安稳山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生产能力不充足、产业体系不健全、规模效应不明显……因为这些因素限制,导致安稳山羊产业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jvzquC41yy}/ezwd0et0exsvgpz04973/2<02:4eqpzfp}d5438527mvo
1.“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文山如何脱贫致富编者按:云南省是我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民族聚集,使当地扶贫工作难度很大。这其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又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占75.4%的山区贫困县,由于严重的石漠化,西畴曾经被外国地质专家评价为“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为了与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全面小康,云南省日前明确提出,到2jvzq<84eqwtut‚3ept4dp8kqewy049672;691}72376:2Ad73;>189=40unuou
2.柞水县中草药资源开发前景与建议内容介绍中部是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川,以乾佑河、社川河两大水系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峦,有地壳运动,海底台升的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积。有金山粮仓著称的鱼米之乡,亦有商贾云集的古镇,还有筹备未开采的铁山、银矿。从西北主峰的苍松林海到中南的经济林带及茂密的农桑,柞水是绿色的植物库,瑶草山青,琪花jvzquC41yy}/|‚xl0eun0ls1|cpj1<4562<20qyon
3.南川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火爆“出圈”,解密走红背后的“密码”|佛山市▲南川金佛山喀斯特地貌 郑彬摄 5月6日一大早,金山镇玉泉村村民周强就忙碌了起来。“我合作的几家农家乐明天又快预订满了,要我送点风萝卜和才打的水竹笋去,明天要赶场肯定又很热闹,我把鸡蛋拣些去卖。”周强边忙活边说,五一节他忙得“前仰后合”,没想到明天就一天休息时间,还有这么多游客,看来大金佛山178环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285eql2ko{yxc{y;77=7:B3ujvsm
4.喀斯特地貌山村石缝里种出李子树勤劳致富赢赞赏喀斯特地貌山村石缝里种出李子树 勤劳致富赢赞赏 央视网消息:春回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在四川宜宾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从石缝里生长出的一棵棵李树迎来了盛花期,引得游客纷纷前来踏春赏花。 四川宜宾春风村有1800多亩李树,眼下李花竞相绽放,如飞雪落霜,缀满枝头。春风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不少土地都夹在大大小jvzquC41pg}t0lwk0et0vxzvkcuqkl4g9cl96<7/5f7d/mj:f/lc;n2:d963e
5.贵州量质并重推动耕地保护和建设新闻报道交麻村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放眼贵州,山地、丘陵面积占比约93%,喀斯特地貌比例近62%,田块零散、土壤贫瘠的情况不易改变。”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田管理处处长王雄告诉记者,自2012年开始,借着国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势头,贵州开启了耕地提质改造工程。 如何让高山旱地变身高产良田?“首先,要把‘巴掌地’连散成片。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70497612;438h865>8/=5469924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