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科普中国资源服务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巩玺。

后台常有人说:“掉颗牙而已,不影响吃饭,不用管。” 但今天想告诉大家:缺牙不处理,不光是少了颗牙,你的 “脸” 可能正在悄悄 “坍塌”,比同龄人显老十岁都可能。

先从一个常见误区说起:很多人觉得 “掉牙是自然老化”,尤其掉的是后牙,看不见就更不在意。但牙齿可不只是用来吃饭的,它更像埋在牙槽骨里的 “柱子”,而牙槽骨就是支撑面部的 “地基”。牙齿每天咀嚼时,会给牙槽骨一个温和的刺激,就像给地基 “加固”;一旦牙齿没了,这个刺激消失,地基就会慢慢 “萎缩”—— 这就是 “骨吸收”。

比如拔牙后,牙槽骨会先经历一个快速吸收期:前 3 个月吸收最快,半年后速度放缓,但会持续多年。临床数据显示,缺牙 1 年,牙槽骨高度可能减少 25%;缺牙 5 年以上,牙槽骨可能只剩原来的 1/3,甚至更低。你想想,地基越来越矮,上面的 “房子”—— 面部软组织自然会跟着塌陷。

最直观的就是面型变老。前牙缺了,嘴唇会失去支撑,嘴角下垂,像没牙的老太太;后牙缺了,脸颊会因为失去牙齿的 “顶托” 而凹陷,颧骨显得突出,整个脸看起来干瘪、下垂。

更麻烦的是连锁反应。缺牙后,旁边的牙会像没了邻居的 “墙”,慢慢往缺牙的地方倾斜;对面的牙因为没了咬合对抗,会越长越长,甚至顶到牙龈。就像多米诺骨牌,一颗牙缺位,整排牙的排列都会乱套。时间久了,不仅咀嚼力下降(可能只剩原来的 1/3),还会让颞下颌关节受力不均,出现张嘴弹响、疼痛,连吃饭都成了负担。

有人说:“那我等老了再一起修不行吗?” 真不行。因为牙槽骨吸收是 “不可逆” 的。比如拔牙后 3-6 个月内是修复的黄金期,这时候牙槽骨条件好,不管做种植牙还是镶牙,都能牢牢 “扎根”;如果拖到几年后,牙槽骨已经吸收得很薄,可能需要植骨才能修复,不仅花钱多,效果也打折扣。

其实阻止 “脸坍塌” 的关键很简单:缺牙后别拖延。如果是刚拔牙,及时和医生沟通修复方案;如果已经缺牙多年,哪怕牙槽骨有吸收,现在的技术也能通过植骨、种植体倾斜植入等方式补救。记住,牙齿是面部的 “隐形支架”,少一颗就少一份支撑,早补一颗就多一份年轻。

THE END
0.登录—科普中国管理服务中心提示:当前已注册科普中国平台用户,科普员、科普号等账号,可输入账号密码或短信直接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短信快速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 当前未注册账号创建科普中国账户 X jvzquC41ctkb0tjrwenjpj3ep1
1.科普中国资源服务登录验证码登录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科普中国账号? 立即注册 使用以下账号直接登录jvzq<84wugx/mnuwejooc7hp1
2.专题列表·科普中国网科普中国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相关资讯,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主要包含科学头条、前沿科技、科普大超市、健康科普、真相揭秘等版块以及优秀科普网站、科普栏目、移动端科普等。jvzquC41yy}/mnuwejooc7hp1uvferfn1ikunrxvAvqgF7
3.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报名入口及网址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报名已经启动,报名方式为学校参赛报名和个人参赛报名。报名入口及网址http://www.geodoctor.cn/。自主选拔在线jvzquC41yy}/|r|u0ipo8h142823;48969:0qyon
4.中国科普博览例如,他于1948年参加了“北美基督教学生联谊会(CSCA)”,这实际上是个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中国进步留学生团体,出版了一个英文刊物《中国学生回声》(The Chinese Student Echo),在北美的中国学生中很有影响。他还于1949年参加了另外两个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波士顿中国学生读书会。在这些组织的活动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81:86714?5;B;29a718?<443?90|mvon
5.科创筑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中国科协 教育部 生态环境部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共青团中央 关于开展2025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通知2025-06-04 关于发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研学课程指南》的说明2025-04-11 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活动的通知2024-11-04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申报2024年中国科协学术助理试点(第二jvzquC41yy}/e‚xee0usi8
6.应急科普共享平台国家矿山安监局、中国地震局,消防救援局、森林消防局,部机关各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部所属事业单位,各有关单位:为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科普宣传,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安全避险意识、自救互救技能和防灾减灾救jvzq<84{lmv/onrrg0usi7hp1
7.科学网—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科普 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游效曾:将一生“配位”给祖国 ·当食物成为获取巨额利润的工具 | 荐书 ·武际可:半生求“力”,半生传“学” ·丁洪院士:每一次突破,都在为未来铺路 地方 更多 ·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新型JAK1/2降解剂 ·第七届机器人、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 ·第六届全国运动员创新创业jvzquC41yy}/ulngpekog}3ep1
8.登录移动端入口 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会员/非会员) 用户名 密码 1. 如果您曾经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网站注册过参会用户、会员或者普通用户,就可以使用此方式登录。 2. 如果您忘记了用户名或登录密码,请点击 “找回密码” 进行找回,或与我们联系。 使用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登录 (会员/非会员) 手机号 验证码 jvzq<84mreyxc7xekogmn7tti0io1
9.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博览是一个综合性的以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大型科普网站。中国科普博览在诸多院士、专家的指导下,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学资源,采集全国各具特色的科普信息,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是青少年课外学习的基地。自1999年建立以来,逐渐形成了由万jvzq<84yyy4lgyz0pgz/ew4|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