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规律

构图(composition)绘画表现手法。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构图,就是把形象在画面上组织起来,加以安排,加以艺术的条理化。构图不能脱离内容,必须服从主题思想的要求。为构图而构图,必然陷入绘画的形式主义。中国画向来讲求构图。南齐谢赫论画“六法”中提出的“经营位置”,即是构图。构图又名章法,或称布局,也称“置陈布势”。

中国画论提到立意、立形(为象),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即所谓“必先立意,然后章法是也”。在古代,画家总结山水画的章法特点,概述山、水、树、石、舟、车、桥梁、房屋等在画面的位置安排,如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峭壁峥岩之处莫通途。”“山在上,溪在下,画理不可悖。”绘画创作,要求构图新,先要立意新。

构图,需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和谐的自然美感。因而,我们应面向自然,面向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搜尽”是广收博取,“打草稿”是认真选择,经过提炼取舍,才能创作出好的、新的构图来。

中国画的构图,具有独特的规律。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我们应把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均衡在画面之中,才能完成幅好的构图。

中国山水画中的特殊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透视是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它不同于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法。“焦点透视”就是像照相机一样把物象的近大远小如实地反映出来,作画人站在固定的位置观察物象,视域较小。"散点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画家可以不固定在一点观察景物,可转动360度观察景界,也可走动观察景物,视域辽阔,不受限制。就像摄像机,它的视点是上下左右远近流动的,像飞鸟在空中俯视,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在山水画中,一般山总是画得高大,其次是树,再其次是房舍、船、人等。画论中说“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这种比例关系在视觉上是比较和谐舒服的。山得最大,其次是树,再其次是船和房屋,最小的是人和鱼鹰。

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崩,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实际是创作时采取的视角角度。

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仰视只能看高山,平野无需仰视。深远只能在高处向下俯视,表现的是重叠绵延的群山。平远只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画高山用平远法就不行了。

平远:山前看山后,近山望远山,平视。

深远:山上看山下,前山望后山,类似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点景、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组合安排于画面之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有和谐的美感,这就涉及到山水画构图的形式美规律。

绘画构图中存在的几种关系:

宾主

古人讲“宾主朝揖”,意思是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主体无论大小,都要占据醒目位置,主体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那样太呆板,也不宜位置太偏,那样不醒目。一般作画程序先画主体,后画次要部分。“宾”起陪衬作用,要有意识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要有宾有主。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势而又不单调。画中要有“主”点,也称为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点景等。画中主点面积很小,但却常常点明主题。

呼应

一幅画面上的景物,无论山石、树林、房舍、人物、烟云都应有互相呼应、彼此顾盼的关系。山峰有宾主朝揖之意,树木有互相欹斜之姿,烟云有流动迂回之势,人物、动物与景物有情意之间的关联。其中也包括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之间的关系,整体画面相互依存,构成物象彼此联系,彼此顾盼。

远近

景物有远近之形,才能体现出画面“虚无飘渺,一泻千里”的感觉。一般分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也有近小远大者(主体景物较大却在远处,则要从浓淡虚实来处理空间关系)。一幅画一般有近、中、远三个层次,最少也要有近远或中远两个层次。

虚实

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虚和实是相对的。画面过实会导致呆板无生气,过虚而显得无物。因此,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相辅相成。过实则虚破之,过虚则实破之。一般有形则实,无形则虚。山水画中黑是实,白是虚。虚实关系常以水流、云、气、烟、霞来处理,或以墨色浓淡、干湿、疏密、黑白来处理。

疏密

山石皴法有疏密,树木穿插有疏密,整幅画布局更要有疏密。首先有大疏密变化,其次大疏密中又有小疏密变化,要“疏中密,密中疏”。在画面中,疏密与聚散结合所表现的形式美极为重要,聚散与疏密都是松紧关系,不过往往聚散含有动势,如落叶飘下的聚散,飞鸟的聚散。所以,画一树一木、一草一叶等细微处也要有疏密。古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不是一物不长,还得有景。“密不透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要做到“疏中有景,密处有韵”。

开合

开合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构图法则。开是指把景致铺开,合则指风回气聚,把阵势收拢,使画面气势回合,画尽意在,如诗的起承转合一般。一幅画要有周密的构图安排,可有几个开合,有整体的大开合,也要有局部的小开合。在山水画中常见有近、中景开,远景合;近、远景开,中景合;远、中景开,近景合,等等。

藏露

恰当处理藏露关系是使画面含蓄的有效手法。一幅山水画如果处处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就没什么情趣可言,索然无味。若要耐看有味,就要画得含蓄丰富。景物画得要有藏有露才能发人联想。所以,好的作品都会“隐藏”,藏得好可以使画面“无景色处似有景”,令人无限遐想。这就是“形藏意现”的辩证统一原则。

均衡

中国画忌“四平八稳”对等式构图,而是采用传统的“秤锤压千斤”来求画面的平衡。潘天寿先生认为:“画材布置于画幅上,须平衡,然须注意于灵活之平衡。灵活之平衡,须先求其不平衡,再求其平衡。”所以,山水画要求的是均衡的美。图案设计的对称法则可产生美,然而山水画出现对等和对称就显得幼稚、单调,缺少变化,缺少趣味,显得不美。

黑白

般指画面的轻重关系。浓重的黑色有重感,浅淡的白色有轻感。画面上下、左右、黑白要均衡,不要左黑右白或上黑下白。如果画面左边的山用重墨画出,右边空白表示江水,水中画小船加上右边落款可使画面达到均衡。山水画中黑是实,白是虚,在某种情况下白也可以是实。如画水就采取“计白当黑”,不画水只画船或草岸坡等。黑与白可构成画面点线面的关系。

大小

布置画面不可把景物等同并列,要有大小、整碎的变化。可大间小或小间大,大小是避免匀齐的一个因素,大小也可使主体突出。一般是主大宾小,但在一定情况下主小宾大也可,但主体位置要显要,笔墨实重清晰,色彩要明快。

取景

取景和立意、布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取景不佳,形象不美,当然缺乏感染力。景有奇异与平凡,奇景易见效果,平凡中见奇异就很难了。山水画构图有繁简大小,大山大水层峦叠嶂为大景,也称全景,小山小水,茅屋疏林为小景(小品)。下面列举几种取景方式以供参考。

全景:即通景,地、山、水、天俱全,是山水画常见的构图。

一角:不取全景,只取局部,一峰突起,或悬崖倒挂。

左右侧立面景。

顶天立地式:画面实景顶天立地,贯满全幅,画幅之内留有小块空白透气。

上实下虚或上虚下实:取景特点是实景集中在画面上方或下方,空白虚景占另一方,实景与虚景占画面位置面积不要平均和对等,以3:2、3:1、4:1为好。

对应式:分上下对应和对角对应式构图,总体是呼应关系。

特定:只取局部,如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舟一桥。

取势

不同的景物构成不同的势。尖哨的山峰有向上之势,飞流瀑布有向下之势,弯曲的河流有迂回蜿蜒之势,飘浮的白云有流动之势,平坡沙漠有横平之势。把握住山水画所要表现的势很重要。一幅画景物很多,其势不一,构图在于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大势,这就是取势。陆俨少先生把取势总结成“之、甲、由、则、须”五字形章法,是为了避免平整的规律。陆先生说:“画要不平,加得上不容易,放得下更难。

能够加得上,放得下,画法就不平。”意思是既能够制造画面矛盾,又能统一矛盾。下面列举五字形章法及“S”形、“C”形、“Δ”形、对角式构图,供大家参考。山水画构图法则很多,如传统的三叠两段法等程式,可以参考但不能受其束缚,切勿生搬硬套。

天地位置与边角处理

天指的是画面上方,地是画面下方,一幅山水画通常需留天空地,然后再在画面中间布置景物。在构图上,会形成上下虚中间实、上虚下实、上实下虚、上下实中间虚的画面。

画面的边角虽不是主要地方,但处理不当仍会影响画面全局的美观,画面四角全封死,无一通气,在视觉心理上会感到窒闷、死板。虚空一角或两角较好,也有虚空三个角的。四角全虚空不好处理,会影响整幅画的力度,产生不稳定感。画边的处理:靠近画边较长的线、行,不论是竖是横,均不宜与画边平行,略有倾斜才有变化,墨色的浓淡也应有变化。

THE END
0.摄影机位角度构图技巧8. **框架式构图**:利用前景中的框架来突出主体,引导观者视线进入框架中,形成一种隐秘的视觉体验。前景的框架也可以增加画面的深度感,使画面更富有层次。 9. **垂直线构图**:用于拍摄垂直生长的植物或线条,可以表现高大、耸立、有力等效果。 10. **倾斜45度线构图**:将倾斜45度的直线作为趣味中心,适用于所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2;898:d333:8495770nuou
1.外国美术史经典名词解释外国美术史经典名词解释 1、拉文特岩画 拉文特岩画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jvzquC41o0ui3950eqs0cqxtuv5b1;5392:04?;:95e40qyon
2.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术)十四、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2.饕餮纹: 商周青铜器上文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蘖龙或蘖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9;
3.自考大专08881动画编导基础复习考点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或者两个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假想直线 2、节选:就是从别的文艺作品中,挑出相对完整的一段加以改编而成。 3、导演:是影片制作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将剧本以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总负责人 4、总导演:一部影片的艺术创作统领人,负责各个部门的创作指导,负责把jvzq<84yyy4nfpx/gf{/exr1hz€m1:=::0nuou
4.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参考书目往年考试题目等信息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l、千里江山图卷。 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3、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4、巴比松画派。 5、元四家。 6、哥特式。 二、简答题(条理清晰,论述完整,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荆浩《笔法记》的核心思想。 2、简述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jvzquC41ctz/elsw0gjv0ls1kplp1:63:1787;3jvo
5.商法《商法》课程实践性强,教学中把课程实践能力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确定能力训练统领知识传授的教学基本思路,并据此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将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论文写作、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活动之中,把课外写作训练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形成“开放式的大课堂教学”模jvzquC41lymm0ƒ|w0gjv0ls1d75f68h852g29@;581vbin3jvo
6.考研史论外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梳理(2)考研攻略其特点是技巧十分精湛,追求奇异刺激的效果,而不是宁静与和谐。采用不符合常理的幻想式构图,主题晦涩难懂,喜欢表现裸体,热衷于用复杂的形象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骚动不安和压抑的情感,迷恋透视法,色彩往往光怪陆离。 代表画家有蓬托尔莫、F . 罗索、帕尔米贾尼诺,雕刻家有切利尼、詹博洛尼亚等。 jvzquC41yy}/gxs{z0io1|mctg5bryqkeczjqw44249.2<229176:7mvon
7.综合布线期末考题修订稿一.名词解释:CD 建筑群配线设备 BD 建筑物配线设备 FD 楼层配线设备 信息点(TO) 各类电缆或光缆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 UTP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STP 屏蔽双绞线电缆 AWG 美国线缆标准 CWG 中国线缆标准 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 BA SIC 系统集成中心 通信自动化 CA 办公自动化OA 结构化布线系统SCS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8:3?>:95960qyon
8.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教育综合笔试备考安徽教师招考网相关[教师招考] 信息“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由本站 发布 ,更多信息,请多关注微信好友:18110934621。 1、斗彩: 先用青花颜料在胎底上勾出纹样的轮廓,再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然后在青花轮廓线间填色,后加温烧彩,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斗艳争奇的艺术效果。 2、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jvzquC41yy}/uqnejwkew7hqo1zppppcq1hjuqn1lkgp|qtpi1=99<3jvor
9.第二章石膏几何形体写生[1]名词解释: 1.静物配置:静物配置是指为赋予静物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 配与布置。 2. 构图:构图,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结构形式,因此又称 为“画面结构” 3. 三要素:任何色彩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被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黄色的 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其他各色相即为不同 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
10.内燃机车总体及走行部二9、根据车钩开启方式,可将车钩分为(上作用式)和(下作用式)两种。 10、缓冲器就其结构来说,可分为(弹簧摩擦式)、(橡胶摩擦式)和(液压缓冲器)三类。 三、名词解释: 1、车钩缓冲器:是用于车钩装置上的减振器,用来减少机车车辆在作业时相互碰撞而引起的冲击和振动。 2、缓冲器的行程:缓冲器受力下产生的最大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k:;;72484ivvq
11.湖北恩施学院2023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舞蹈学》专业课程科目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五类,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题为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为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分析题为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满分为150jvzquC41|u4idnxz{0kew7hp1ktgq8629752:=: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