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螃蟹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螃蟹在古代有多种雅称,主要包括横行公子、无肠公子、横行介士、菊下郎君、郭索、内黄侯、尖团和螯蟹等,这些称谓源于其生物特征、行为。
在古代,螃蟹还暗含吉祥寓意,例如,螃蟹八足寓意“八方来财”,横行姿态寓意“横行天下”。当然,螃蟹称呼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变迁。
古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用诗意的眼光为万物命名;今人则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用更精确的语言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著名新闻人、中华风情录负责人、久居北京的安徽籍作家淮君总编辑说,虽然现代名称少了些浪漫,但那种“一诗换得两尖团”的风雅,依然是我们文化记忆中宝贵的一部分。
一、 古代对螃蟹的称呼 (多元而风雅)
古代的称呼多从螃蟹的形态、习性、文化寓意出发,充满了古人的观察力和浪漫想象。
1. 核心称谓:蟹
这是最古老、最核心的称呼,从先秦沿用至今。《说文解字》解释:“蟹,有二敖、八足、旁行。” 说明这个字很早就专指这种动物。
2. 基于形态和习性的别称 (拟人化与形象化)
①郭索:模仿螃蟹爬行时发出的声音,也形容其横冲直撞的样子。汉代扬雄《太玄经》中就有“蟹之郭索,心不一也”的句子。
②横行介士或无肠公子:这是最具文学色彩的称呼。“横行”指其行走方式,“介士”指它身披甲壳,如同武士。“无肠”源于古人认为螃蟹没有肠子,故称“公子”。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写道:“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④执火:古人认为螃蟹在被蒸煮时会吐出泡沫,像是在吹火。
⑤尖团:公蟹脐尖,母蟹脐团,故合称“尖团”。苏轼诗云:“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3. 基于种类的古称
①蝤蛑:特指梭子蟹一类的大型海蟹,今天在部分地区(如浙江)的方言中仍有保留。
②彭越:一种小型蟹的名称。传说与汉初名将彭越有关,因其得名。
二、 现代对螃蟹的称呼 (科学与实用)
现代的称呼体系更加清晰,主要服务于科学分类和日常生活。
1. 科学分类名称:
①现代生物学引入了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系统。我们常说的螃蟹,绝大多数属于节肢动物门 > 甲壳纲 > 十足目 > 短尾下目。
②这个系统非常精确,避免了古代名称的混淆。
2. 基于生物学特征的分类称呼:
①按生活环境分:海蟹(如梭子蟹)、河蟹/淡水蟹(如中华绒螯蟹,即大闸蟹)、陆蟹(如椰子蟹)。
②按形态特征分:青蟹、花蟹、雪蟹、帝王蟹(严格来说属于石蟹科,不是真正的螃蟹)等。这些名称直观描述了螃蟹的外观。
3. 市场化和品牌化名称:
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闸蟹。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与捕蟹的“闸”具有关,一说与其习性“洄游”有关。如今,“大闸蟹”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特指中华绒螯蟹。
②阳澄湖大闸蟹、黄油蟹等,都是带有产地和品质特色的现代商品名。
4. 方言和俗名:
在各地方言中,螃蟹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八只脚,这是江浙沪地区对螃蟹的俗称,因其有八只足而得名。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记载。但总体上趋于统一和通俗化,不如古称那样文雅。【文/上官皖,江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