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组成知识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建筑的基础知识,学建筑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

1、基础:

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支撑着其上部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自重传给下面的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承受着由基础传下来的荷载。

2、地基:

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按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

条形基础:是指呈连续的带形基础,包括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是指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成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的等。

筏板基础:是一块支承着许多柱子或墙的钢筋混凝土板,板直接作用于地基上,一块整板把所有的单独基础连在一起,不仅使地基上的单位面积压力减小,也使整个地基的承载力增大。

箱形基础:主要是指由底板、顶板、侧板和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对于抵抗地震荷载的作用极为有利。

桩基础:由设置于土中的桩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

3、墙体和柱:

是竖向承重构件,它支撑着屋顶、楼板等,并将这些荷载及自重传给基础。

⑴、墙体的分类

①、按在建筑物中的方向,分为:

外墙:位于建筑物四周,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

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

②、按在建筑物中的方向,分为:

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

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通常称为山墙。

③、按接受力情况,分为:

承重墙:凡直接受梁、楼板、屋顶等传下来的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

非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⑵、柱:是独立支撑结构的竖向构件。柱承担、传递梁和板两种构件传来的荷载。

4、楼地层和梁:

楼地层包括楼板和地面(首层地面),是分隔建筑空间的水平承重构件,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家具等荷载,并把这些荷载及自重传给承重墙、柱或基础。

⑴、楼板:楼板的基本构造层是面层、结构层、顶棚。

⑵、首层地面:是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

⑶、梁:是跨过空间的横向构件。

5、楼梯:

楼梯一般由3部分组成:楼梯段、休息平台和栏杆扶手。按楼层间楼梯的数量和上下楼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跑式楼梯、双跑式楼梯、多跑式楼梯等。

6、屋顶:

既是建筑物顶部起覆盖作用的围护构件,又是建筑物顶部的承重构件。屋顶由

屋面、承重结构层、保温隔热层和顶棚组成。常见的屋顶类型有平屋顶、坡屋顶。

①屋顶是由层面、屋顶承重结构、隔热层、顶棚组成。

四大类:平顶、坡屋顶、曲面屋顶、多波式屋顶

②屋顶:刚性〈可承重〉柔性〈不可承重〉

③屋顶防漏:三毡四油

④屋顶隔热:水泥蛭石

⑤交通、环境、地理位置与小区的重要性。

⑥总体的建筑风格的表现形式〈以具体实例为标准〉

7、门窗:

建筑中各隔断间的通行口,有扇或无扇(门洞)谓门,用来采光、通风或传递、观察的洞口(不作通行用)谓窗。门和窗是解决建筑使用功能主要手段。门主要起内外交通和分隔房间之用;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门和窗是解决建筑使用功能主要手段。

8、阳台:

楼层建筑中,人们与外界空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三面敞开的,也有半敞开的,或一面敞开的,或封闭的。

9、隔断:

区别使用功能,使之互不干扰,是建筑设计中组织功能空间、划分平面的主要手段。有全隔、半隔、透明、半透、不透等区别。

10、窗:

门和窗都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

1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补充

就常见的民用建筑而言,大致有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六个基本组成部分。通风道、垃圾道、烟道、壁橱等建筑配件及设施,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设置。

1.基础:位于建筑物的最下部,埋于自然地坪以下,承受上部传来的所有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即地基)。基础是房屋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构造要求是坚固、稳定、耐久、能经受冰冻、地下水及所含化学物质的侵蚀,保持足够的使用年限。

2.墙或柱:是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它承受着由屋盖和各楼层传来的各种荷载,并把这些荷载可靠的传给地基。对于这些构件的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作为墙体,外墙还有维护的功能,抵御风霜雪雨及寒暑对室内的影响。内墙还有分隔房的作用,所以对墙体还常提出保温、隔热、隔音等要求。

名词解释

1、河床式厂房:当水头较低、单机容量较大时,主厂房与进水口连接成一整体建筑物在河床中起壅水作用的厂房

2、水轮机吸出高程:从叶片背面压力最低点到下游水面的垂直高度

3、水轮机单位参数:将任意模型试验所的参数按相似定律转换标准条件下的参数

4、相似水轮机:满足几何相似、动力相似、运动相似三个相似条件的水轮机

5、水电站厂房: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

6、水电站副厂房:为了布置各种控制或附属设备以及生活工作用房而在主厂房临近所建的房屋

7、调保计算:协调水锤和机组转速变化的计算

8、渗流压力:是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水流通过基岩节理、裂隙而产生的向上静水压力

9、挡水建筑物:以拦截江河,形成水库或雍高水位以及为抗御洪水或挡潮沿江河海岸而建的建筑物

10、围岩压力:也称山岩压力,是隧洞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塌落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

1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由骨架孔隙通道被带走而流失的现象

12、溢洪道: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防止洪水漫溢坝顶,保证大坝安全的过水通道

13、调压塔、调压井: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调压室设置在地面以上的称为调压塔,以下的称为调压井

14、防渗体:指坝中某些部位比坝壳其他部位更不透水,控制坝内浸润线位置保持渗流稳定

15、水锤:压力管道中随着流速变化产生附加水头的现象

16、最优工况:指水流在转轮进口无撞击损失、出口无涡流损失,水轮机最高效率的工况

17、气蚀:气泡在溃灭过程中,由于中心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使周围的水流质点发生巨大的反复冲击,对水轮机过流金属便面破坏作用的现象

一、建 筑 物

1.建筑物的概念

为满足生产、生活、文化福利等方面需要的房屋叫建筑物。为工程技术需要的,如桥梁、水塔、烟囱、堤坝等叫构筑物。建、构筑物即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统称。

2.建筑物的分类

(1)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的类型很多,使用性质和构造也不一样。建筑易于起火的部位不同,起火后蔓延的规律也不一样。尤其是公共建筑人员比较集中,安全疏散十分重要。

(2)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的形式繁多,空间高大。工业建筑物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在生产和贮存的原料或成品中,有的比较安全,有的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工业建筑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用建筑物、辅助用建筑物、动力用建筑物、运输用建筑物、仓库用建筑物、给排水设备用建筑物、管理及生活福利建筑物等。

(3)农用建筑

农用建筑通常指暖棚、牲畜棚、蚕房、烤烟房、粮仓、棉仓和机耕农具房等。

3.建筑平面

(1)工业建筑

①分散独立式的建筑平面,就是把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分别或部分置于各自独立的厂房中。

②集中整体式的建筑平面,就是把同一类型的,有时甚至是把一些不同类型的生产集中于一个厂房内。采用集中整体式平面布置的形式,由于减少了厂区占地面积(约30~40%),缩短了各种生产管线和运距,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

③露天构架就是在化工生产厂房内,为了充分利用厂房内的空间,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布置生产设备,在厂房内设置由梁、板,柱组成的构架。

(2)民用建筑

①走廊式建筑平面:房间分布在走廊的一侧或两侧,如学校、医院、旅馆等。

②穿堂式建筑平面:其特点是没有走廊,房间之间是用门或门洞联系的。如博物馆。百货商店等。

③大厅式建筑平面:其特点是围绕主体的大房间,布置小的辅助房间。如剧院、影院、杂技场、体育馆和商店等。

④单元式建筑平面:是在单元之间相互隔断的一种建筑平面布置形式,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形式相同。如单元式住宅等。

⑤综合型建筑平面:即由上述几种形式平面组成的,又称为混合式建筑平面。

4.建筑结构

(1)建筑结构的类型

①钢结构

钢结构是利用型钢,经铆焊加工制成的梁、板、柱。其中用较大型钢或钢板连接成的工型梁、柱或槽型擦条,称为实体结构。用较小的型钢,如角钢、圆钢。扁钢连接而成的称为格子式梁、柱(或称花梁、花柱)。钢屋架是用角钢拼接而成的。民用建筑中用三角形,工业厂房中用五角形。平面钢屋架的跨度,一般可达37米。

②木结构

木结构的优点是便于加工、安装。但目前因为基本建设发展较快,用量很大,采用木结构受到一定的限制。只在交通不便的林区、山区和较大跨度的公共建筑,采用其它结构有困难时,才采用三角形的木屋架。

③砖石结构

砌筑砖石桥梁、屋顶、过梁,是将石块按曲线(圆形、矩形、抛物线形)以楔的形状粘结起来的,俗称发券。石拱桥、砖石墙都是常见的砖石结构。

④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施工现场捣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多用于基础、不便规格化生产的构件、滑模施工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结构等处;在预制厂制成预制件,到现场装配的为装配式,装配式结构符合高速施工的需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结构。它是充分发挥钢材潜力、减轻结构自重。节约钢材的好办法。民用建筑常用砖石做基础,砖做承重墙,钢筋混凝土做楼板。屋顶,习惯上把这种结构称为混合结构。当建筑层数较多,荷重较大时,常采用由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工业建筑的承重结构,有砖木结构、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和钢结构等三种,多层厂房多为框架结构。

(2)建筑结构倒塌与破坏的原因

①木材起火燃烧,表面炭化,如果剩余截面的面积仍能承受原有全部荷重,结构是不会倒塌的。如果构件外表面的炭层在扑救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对结构来说,还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层。所以大 断面比较有利。

②钢结构虽属不燃材料,但遇火灾高温便迅速破坏。当达到540°C时,强度损失达50%,再继续加热,便很快软化,失去承载能力,不可避免地发生扭曲倒塌,而且破坏后的钢结构是无法修复重新使用的。

③砖石砌体结构受热后,一般花岗岩会因内部石英、长石、云母不同的热变形而碎裂;硅酸盐砌块则国内部的热分解而松散。

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遇热,失去预加应力,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预应力钢筋混凝上结构在耐火方面的性能不如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加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⑤高温下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变,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⑥建筑物内部爆炸的冲击和震动,也可摧毁建筑物。

⑦由于上部结构倒塌落在楼板上等原因,使楼板因大量超载而塌落。

⑧灭火射水落在高温的砖石、混凝上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由于突然的冷却造成结构表面收缩开裂,破坏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使火直接烧到主拉钢筋,导致强度丧失,而使整个结构破坏。

(3)建筑结构破坏的一般规律

①木结构屋顶,整个倒塌的少,局部破坏的多。钢结构屋顶,局部被火烧毁,其余部分也往往由墙头被拉到地面上来。

②吊顶、屋架、木楼板。空心墙、泥上墙、易燃建筑等,都是易于倒塌破坏的。

③土坯墙是耐火不燃的,会因水流强力冲击而遭到破坏。

④倒塌的次序,一般是先吊顶,后屋顶,最后是墙壁。

⑤一般房屋的墙是向里倒的。

二、一般城市建筑的防火

1.城市的火灾危险性

(1)城市旧有的火灾危险性

①城市消防基础设施落后,如消防站布局不合理、水源不足、消防设备缺乏和消防通讯不完善等。

②遗留的防火问题。老城市还存有大量易燃的简易建筑,一些生产单位还与居民住宅混杂,缺少足够的防火分隔和防火问距,消防通道不畅,以及报警延误和灭火指挥失误等。

(2)城市新出现的火灾危险性

①高层建筑增加,火灾的危险性加大,扑救困难,一旦起火很容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财产大量损失。

②路上的车辆拥挤,消防车通行困难,不能及时赶到火场。

③石油产品、液化石油气的事故增多。

④大量家用电器和大功率的电气设备很快普及,乱拉电线,导线过负荷及电气设备事故将层出不穷。

⑤化工生产发展,各种氧化剂引起的火灾增多。

⑥高分子聚合材料在建筑物内大量应用,不仅易于起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产生浓烟和毒气,影响人员疏散,并危及人的生命。

⑦压缩气体。高压。超高压气体的应用,将构成新的危险。

⑧利用原地下的防空设施,改变使用性质,将防空洞改建成地下商场、仓库。车间、旅馆等,在防火安全方面遇到了新问题。

2.城市建筑防火措施

(1)在城市规划中需解决的消防安全问题

①易燃易爆单位的位置选择。

②河流与沿岸易燃液体仓库的处理。

③消防通道的建设及消防设施的分布。

④高压架空线和煤气管道的敷设,街区、建筑物问的防火分隔,人员疏散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城市整体防火工作

①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置防火分隔带。

②用道路、河流、绿地等划分防火区。

③加强城市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在高压架空线两侧不应有易燃、易爆的生产企业和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高压输电线下面不应堆积可燃物资,更不应搭建任何建筑物。

⑤将散发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的工厂布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将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布置在人烟稀少的安全地带。

⑥严格控制兴建和使用易燃建筑。对原有的简易建筑,要结合城市建设,逐步加以改造。有条件的可连片进行改造;一时不能连片改造的,要加强防火管理,确保安全。

三、建筑工地和工棚的防火

1.建筑工地的火灾危险性

(1)易燃建筑物多

工棚、仓库、宿舍、办公室、厨房、食堂等建筑多是临时性的易燃建筑,且场地面积小,形成棚屋毗连布置,有些还紧挨施工现场,缺乏应有的防火间距,火灾危险性很大。

(2)易燃、可燃材料多,用火多在施工现场内,到处可见到可燃物,如油毡、木料。刨花、锯屑、碎木片(板)、草袋等。特别在施工期间,电焊、气焊、熬沥青、喷灯、烘炉、锅炉等临时用火作业也很多,稍有疏忽,极易引起火灾。有的材料易被引燃,有的材料受潮或长时间堆放后,还易发生自燃。

(3)临时线路多。容易跑电漏电施工现场用电量一般较大,临时电气线路纵横交错,容易因短路、漏电产生火花或接触电阻过大等而引起火灾。

(4)施工周期短,变化大一般工程只要几个月或一年即可完成,在很短的时间内要经过施工准备阶段(包括备料和搭建临时工棚)、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修工程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增加的工种、施工的方法不尽相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火灾危险性。

(5)人员流动性大、交叉作业多施工现场的生产作业性质使建筑工人常处于分散和流动状态,施工工序又相互交叉,管理不便,火险隐患往往不易被人发现。

(6)工地缺乏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工地通常只有临时的消防水源,又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有的工地虽有市政自来水管道给水,常是临时性管网,水量不足,满足不了消防需要。施工现场大多有基坑、沟道和围棚、竹篱等,使消防车难于接近工地火场,妨碍灭火战斗的展开,延误灭火战机。

2.建筑工地的防火措施

(1)组织施工设计时,应将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要求同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方法一并结合考虑。

(2)施工现场要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仓库区;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要注意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设置在其它区域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各区域问应留有一定的防火间距。

(3)施工现场的道路,夜间应有照明设备;在高压架空电线下面不要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材料。

(4)施工现场的消防车道,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畅通无阻,其宽度不应小于3.5米。建筑工地要设有足够的消防水源,要求消防给水管道、蓄水池等布置合理,使用方便。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池,要设置在消防车能驶人的地点。

(5)对焊接、切割和其它生产、生活用火以及用电管理,易燃、可燃材料和化学危险物品的管理,要根据有关的防火规范,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防止发生火灾。

(6)临时食堂、宿舍的规划和搭建,要符合防火要求。各临时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防火问距,特别应注意要把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临时仓库设置在远离临时生活区和永久性工程的地带。一些临时性公共建筑(如商店。食堂、俱乐部等)要设置有利于人员疏散的门和通道,配置适当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7)切实加强雨季、高温季节的防火管理。加强雨季防雷措施,加强对外露的电气设备、线路的检查和维修,对石灰、电石等常用的遇水燃烧物品,应防漏防潮,垫高存放。高温季节重点做好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8)加强冬季施工防火安全管理。在冬季施工期间,当昼夜室外的平均气温低于5℃时,施工需采取蓄热保温措施。蓄热保温方法有电热法、暖棚法、热水(或蒸气)加热法、锯未和生石灰蓄热法、利用可燃保温材料(如草帘、草袋、苇席等)蓄热法等,这些保温蓄热法都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科学管理,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9)对于实行总承包的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要全面负责消防工作,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与分包单位逐一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工作责任,明确各级防火责任人,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日常消防监督工作(包括组织和建立健全义务消防组织的工作),狠抓上述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

3.建筑工地

(1)施工准备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实行防火责任制,企业防火责任人要主持研究制订消防工作方案,明确逐级防火责任制,建立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等,并责成企业施工技术部门研究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明确暂设工程位置,消防通道、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及消火栓位置。

(2)基础工程阶段:开始组织实施消防工作方案,铺设消防给水管网等,并在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后,按工种分别制订防火安全制度。对于熬沥青做基础防水层等火灾危险性大的工种,应加强防火管理。

(3)结构施工阶段:这是工程施工最紧张、火灾危险性最大的阶段,要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防火责任落实到队长。工长(或班、组长),对明火作业,做到用火要经过审批,要有看火人员,准备好灭火工具,禁止油工与木工或油工与焊工交叉作业。电气设备安装,要定人定设备,易燃材料,如泊漆、溶剂等,要固定专人管理,按计划登记领用,同时要做好灭火准备。结构施工部位,要有火火作战方案,设置消火栓,配备轻便消防器材。要试验消火栓的水压,检查报警电话和信号(铃),使消防器材和通讯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要保持工程内部上下畅通,做好万一一有火灾时的疏散准备工作。

(4)内部装修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隐蔽部位焊接多,油漆。溶剂用量大。要组织焊接隐蔽工程、火灾危险性大的部位的施工人员和电工、焊工、看火人员学习施工期间的有关防火知识。施工操作安全技术交底,领用材料的控制,防火措施、灭火器材的落实,都是队长、工长(或班。组长)的职责。

四、建 筑 工 棚 的 防 火

1.建筑工棚的火灾危险性

工棚的构造简陋,耐火程度差,用竹材做成竹宣作外壁和隔墙,屋面和靠外部道路的一面外壁包沥青纸,沥青纸破烂,竹笪裸露容易起火,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形成一片火海。

2.建筑工棚的防火措施

(1)积极采用防火分隔,提高工棚耐火程度的技术措施,改善建筑工地工棚的防火条件。

(2)工棚的搭建要按照公安部工棚防火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批,严禁在工棚密集区内设置价值较高的重要物资和设备仓库。现有在工棚密集区的物资和设备仓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搬迁,或修筑简易的防火分隔墙。新搭建的工棚,外部靠道路一面的壁墙,应用简易砖墙。现有的工棚区,凡是用竹笪或沥青纸作外壁的,应改用夹板、纤维板等材料、或涂泥浆、抹灰等防火处理,提高耐火程度。

(3)临时工棚的搭建材料应是不燃性难燃性材料。搭建在甲。乙类厂一房。库房附近的,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临时工棚如作为建筑工地或工厂临时件生产车间时,必须选择环境良好的地方,并不得在棚内动用明火、使用化学危险品等,搭建时应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同意。工棚的面积一般不应超过100平方米,如确因生产需要,可根据环境条件和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由当地消防监督机构予以确定,搭建中不应影响本单位的消防通道和防人间距。使用中应规定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到期应自动拆除,如因生产需要保留的,则应改善工棚的防火条件,改建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永久性建筑,并应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同意。

五、建筑设计防火审核管理工作

1.公安消防部门建筑防火管理的任务

(1)参予城市、城镇消防规划的制定根据消防保卫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及时规划市政消防设施。对新建的市区,要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提出相应的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专用设施的规划。对城市中火灾危险性大的设施、布局和城市易燃棚户区的改造方案,应提出防火要求,纳入规划,统筹安排。

(2)主管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检查及验收监督和指导设计人员应认真贯彻实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以及有关消防规范、规定和要求。对工程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建筑设计。消防给水、采暖通风。电气设备、建筑装修、消防设施等进行必要的防火审查。对火灾危险性大的重点工程项目,还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各项消防技术措施的落实,并参加工程竣工的验收。

(3)建筑防火技术规范的贯彻实施应建议规划、设计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成立防火审核小组,负责组织学习防火技术和审核建筑防火设计。召开各单位负责基建工作的领导同志座谈会,交流经验,总结教训,明确在规划、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防火技术规范的必要性。同时,征求对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工作的意见,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组织规划、设计单位有关人员参观典型火灾现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开展各项学术活动,激发有关人员,不断提高防火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4)解决建筑防火中的新问题对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造型建筑的出现,给消防带来的新问题,都必须开展调查研究,随时发现及时解决。

2.公安消防部门对建筑设什图纸的审核

(1)审核建筑设计图纸应坚持原则

①坚持实事求是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

②对旧有企业的改造应遵循合理使甲,适当调整、逐步改造的原则。

③对重点工程要当作监督的重点的原则。

(2)建筑设计防火审核的程序

①阅读文件。了解工程项目的情况、位置、环境以及生产工艺与火灾危险性等。

②现场勘察。了解周围环境,审查选址是否合适,与相邻企业或生产建、构筑物间有无火灾蔓延的相应影响。从总体规划审查防人间距、道路、水源等条件能否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

③审查图纸。审查平面图中各建、构筑物的位置和防人间距;审查建筑设计图纸和说明书中各建、构筑物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审查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电气设备及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④施工监督。应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在施工中落实的情况,以保证按消防规范的要求执行。

⑤竣工验收。对重点工程竣工时,还要检查施工质量,试验已安装的消防设施是否好用。

(3)建筑设计图纸防火审核的方法

①审核工作要有依据。应根据消防法规、防火规范,结合火灾事故的经验教训执行。

②审核工程项目图纸应有明确的思想。要有正确处理现实与长远矛盾的观点,并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坚持标准,但也需要在坚持原则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灵活。

③审核建筑图纸必须突出重点。对火灾危险性大、起火后伤亡大、政治影响大的项目要从严要求,对重点单位的火灾危险的要害部门作认真细致地审核,确保安全。

④审核中的注意事项。按相应防火规范,逐条逐项地审核,防止疏忽漏审,依据当地经常遇到的火险隐患,针对使用性质,作法规以外的火灾危险可能的审查。

3.公安消防部门对建筑进行消防竣工验收

(1)建筑消防竣工验收的任务

①检查建筑施工中是否已按设计的防火要求进行。

②检查。复核建筑内部所采用的消防设施的选型是否合理。

③全面测试消防系统的性能指标,检查其是否能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

④写出消防竣工验收报告。

(2)建筑消防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

①总图布置。

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材料的燃烧性能和构件的耐火极限。

③防火分隔、防烟分区的设计及建筑构造。

④安全疏散设施。

⑤室内外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拴、泵房及有关灭火设施。

⑥防烟、徘烟系统。

⑦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设置是否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⑧事故备用电源。事故照明及安全疏散疏导设施。

⑨火灾自动报警及事故广播系统。

⑩建筑防火材料、消防产品的性能的资料及有关质量保证、质量鉴定和产品合格证书等。

⑾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切实可行的防火措施

(3)建筑消防竣工验收的形式

①采取哪种形式验收可按照建筑规模、消防系统工程的类型、消防可能参加验收的人数为依据。

②验收的组织形式按验收的内容分为综合消防验收和消防工程单项验收两种;按验收人员的组成 分为消防单独验收和消防联合验收两种。

THE END
0.基础工程名词解释考试必备一、名词解释 1、地基:承受建筑物各种作用的地层 2、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 3、刚性扩大基础:由于地基强度一般较墩台或墙柱圬工的强度低,因而需要将基础平面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 强度要求,这种刚性基础称为刚性扩大基础 4、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基础,且在浅基础的 jvzquC41o0ui3950eqs0cqxtuv5b1;5392:04?;559e30qyon
1.基础工程考精彩试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路基工程习题集(交通方向)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专项训练台院一哥借笑东风一、名词解释1 地基---承受结构物荷载的岩体、土体。 2基础---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过度结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刚性基础---由抗压性能较好,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4柔性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能承受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69midf7h75?5d6e8f5o:949g6gB=78c;83;78254ivvq
2.房屋建筑工程概论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大全2023年4月自学考试题目5.下列不属于人工地基常见做法的是 A.换土法 B.压实法 c.挤密法 D.填埋法 6.下列不属于刚性基础的是 A.砖基础 B.毛石基础 c.桩基础 D.混凝土基础 7.对于砌筑用砂浆,下列不属于砂浆作用的是 A.粘结作用 B.装饰作用 c.保证砌体的强度 D.填缝作用 jvzq<84yyy4ip|mkhct/exr1vkqv1|mklwgo1>:7;0nuou
3.土木工程概论试题及答案20220411220705.docx2、假设地基属于脆弱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脆弱土层,不适于做自然地基上的浅根底时,不能将浅根底做在人工地基上。 (七)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述削减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简述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推断与改错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二)名词解释题。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53:4925615<6472653:60ujzn
4.请记住:地基和基础不是一回事,常用地基处理方式有10种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jvzquC41jmpvo<=;77:/7:xqng4dqv4eqovbp‚sgyujfvjnna488;A:7224ivv
5.房屋建筑学民用建筑地基与基础浪尖帅哥1.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部建筑房屋的土层。天然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承载力大小由勘测部门实测提供。 2.人工地基: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质地较好,但上部荷载过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应对土层进行加固。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叫人工地基。 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6:j5g@7f2361utr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