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四)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法)

(五)高压喷射注浆法

(六)水泥土搅拌法

二、桩基础

(一)干作业螺旋钻孔桩

(二)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

(三)沉管灌注桩

(四)冲击钻成孔灌注桩

(五)人工挖孔灌注桩

(六)旋挖灌注桩

三、基坑支护工程

四、边坡支护工程

一、复合地基

(一)、地基处理简介

地基处理(groundtreatment): 是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

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善原状软弱地基的性质。

1、改善剪切特性。

由于土体的强度主要是指其抗剪强度,土体的破坏是受剪破坏,而不是受压破坏,所以改善剪切特性实际上是提高土体强度(两个重要指标就是C,Φ值)。

2、改善压缩特性

主要是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借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简而言之,就是提高地基抗变形特性。

3、改善透水特性

主要是解决由于地下水的运动而出现的问题。如流沙,管涌等。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

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沙(包括部分轻亚黏土)将会发生液化。主要解决地基的振动特性,提高抗震性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特性

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涨缩性。

(二)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1)强夯法的起源

强夯法起源于法国,1969年首先用于法国某海边20来栋八层居住建筑的地基加固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为:表层4-8米为采石场废石弃土填海造地,以下15-20米为夹有高压缩性淤泥的沙质粉土,再下为泥灰岩。原拟采用桩基础,不仅桩长要达到30-35米,而且负摩擦力所产生的荷载将占整个桩基础承载力的60—70%,很不经济。后改用堆土(高5m,100kpa)预压加固,历时三个月,沉降仅20cm,最后采用强力夯实,只一遍(锤重80kN,落距10m)就沉降了50㎝。随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国从1978年在塘沽新港首次使用以后,发展很快。

(2)强夯法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用起重设备将很重的夯锤(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m),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产生的较大的冲击能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强夯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

工程实践证明,经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其承载力可提高2~5倍,地基压缩性可减小2~10倍,有效加固深度可达5~15m,可消除饱和砂土地基的液化。强夯法多年来广泛应用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和石化等多种工程的地基加固上。

强夯法是一项动力固结技术,能否迅速的使水从土体内排走,是决定强夯效果好坏的关键。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应谨慎采用。如单纯用强夯法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可在场地内布置一定数量的碎石桩、砂桩或塑料排水板,形成排水通道,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固处理效果。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强夯置换法一般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强夯工程采用的夯击能一般为1000~8000kN.m,也有少量地基采用更高的夯击能,所处理的场地大多数为劈山填海及山地沟谷回填的地基,如回填土主要为碎石素填土,则非常适合强夯处理。

(3)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

强夯法以很大的冲击能量作用在地基上,在土中产生冲击波,以克服土颗粒间的各种阻力,使地基密实。因此,冲击波在土中的传播过程是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基础。

由冲击引起的震动,在土中是以振动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这种振动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压缩波和剪切波,可在土体内部传播;而面波如瑞利波,只能在地表土层中传播。

如果降地基视为半弹性空间体,则重锤自由落下过程,就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在落到地面以前的瞬间,势能的大部分转换成动能。重锤夯击地面时,这部分动能除一部分以声波形式向四周传播,一部分由于摩察产生热能外,大部分冲击动能则使土体产生自由振动。并以压缩波(亦称纵波,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的波体系联合在地基内传播,在地基中产生一个波场。

(4)施工机械

主要的施工机械为履带吊车。

(三)振冲法

(1)振冲法起源

最初为了捣实大坝混凝土,发明了振捣器。后来在振捣器的基础上,Steuerman构思了利用振动和压力水冲切原理的振冲器。1937年,Steuerman供职的一家名叫Johann Keller的德国施工公司首先制成了一台具有现在振冲器形式的雏形式振冲器,用于处理柏林一幢建筑物的7.5m深的松砂地基,结果将砂基的承载力提高了一倍,相对密度由原来的45%提高到80%,取得了显著的加固效果(Greenwood,1976)。而后,Keller公司大力推广这一方法,在国内外进行了一大批砂基挤密工程,取得了丰硕的实践经验。

1957年,振冲法被引入英国。英国的工程师把电动振冲器改为用水力驱动,并用它加固垃圾、碎砖瓦和粉煤灰。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振冲法后用它加固油罐的松砂地基,目的在提高砂基的抗液化能力。日本十腾冲地区于1968年发生7.8级强烈地震,这次震害调查表明,经用振冲法处理的砂基液化现象大为减弱,建筑物基本保持完好;而未处理的砂基上的建筑物则受到严重破坏(渡边隆,1965;土质工学会震害调查委员会,1968)。

我国于1977年开始采用振冲法。最早由南京水科院引入,在河北怀来县官厅水库坝基松砂加密工程中获得成功。随后,在水利,交通,石化,工民建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

目前,在振冲器的研制方面,主要有江阴振冲器厂,北京振冲公司,以及西安振冲器厂。

(2) 振冲法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

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振冲法根据是否添加回填料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

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砂土地基,可提高砂土地基的承载力,消除砂土地基的液化。振冲密实法加固砂土地基,主要是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起到加固砂土地基的作用,表现为振冲过程中的地面下陷。当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中粘粒含量超过30%,则处理效果明显降低,这时可考虑采用振冲桩法。

振冲桩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振冲桩法的填料一般为碎石,因此,一般也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碎石桩在土体中形成了竖向的桩体,在饱和粘性土地基中,是非常好的排水通道,会吸引周围地基土中的水向砂石桩方向流动,加快了地基的固结沉降速率,使土体强度得到较快的提高;另外,振冲碎石桩桩体本身强度很高,与周围土体共同工作,形成复合地基,使整个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压缩模量等指标满足使用要求。

振冲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公路、大面积的堆场、边坡工程等地基处理中均有大量的应用。在沿海地区的软土地基中,很多采用振冲法处理;在民用建筑中,振冲法已经用于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工程中。

(3) 振冲法加固原理

振冲密实法加固砂性地基的原理,简单说来是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空隙减少,另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在加固填料情况下还通过填料使砂层挤压加密。在振冲器的重复水平振动和侧向挤压力的作用下,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有效应力降低,砂土结构便会产生屈服破害。孔压消散后,由于结构破坏,土粒有可能向低势能位置转移,这样土体由松变密。振冲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地基的剧烈振动,从而会对液化砂土产生预振作用,提高砂基抗液化能力。

对于黏性土地基,振冲法的挤密和振密作用不明显。采用振冲法加固黏性土地基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加填料的振冲碎石桩法,依靠振冲形成的碎石桩的排水作用、置换作用、垫层作用和加筋作用来对软弱黏性土地基进行加固,这一点与一般的沉管碎石桩的加固机理基本相同。

(4)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为吊车,振冲器。

(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1)起源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八五”

期间重点攻关项目,在1992年成功开发了相关的成套设备,在北京望京小区100多栋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应用。

(2)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是将碎石、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或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桩和桩间土通过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现在,很多工程用水泥代替粉煤灰,这就形成了素混凝土桩,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一般在C10~C20为宜。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既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也适用于筏基、箱形基础。可加固从多层建筑到3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厂房均可使用。

CFG桩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振动沉管成桩、螺旋钻孔成桩、泥浆护壁钻孔成桩以及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等,各种施工方法各有其自身的优点和适用性,需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采取适当的成桩方法。

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在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CFG桩的成桩质量的前提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可以得到较高的承载力,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3)加固机理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具有一定强度,它较周围原状土体强度高,与周围土体组成复合地基,按一定的应力比共同分担上部荷载。

(4)施工机械

(四)高压喷射注浆法

(1)高压喷射注浆法起源

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现代工业提供了大功率高压泵、钻机的硬质合金喷嘴等先进装备。水力采煤工作中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发展应用,为高压喷射注浆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七十年代,高压喷射注浆法创始于日本,是在化学注浆法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彻底改变了化学注浆法的浆液配方和工艺措施的传统作法,以水泥为主要原料,加固土体的质量高、可靠性好,具有增加地基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止水防渗,减少支挡建筑物土压力,防止砂土液化和降低土的含水量等多种功能。自1972年以来,我国近几百项目工程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压旋喷地基已列入我国现行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202—2002)。

(2)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20MPa左右的高压水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再用泥浆泵注入压力为2~5MPa的水泥浆与土体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较大的增强固结体。固结体形状和喷射移动方向有关,一般分为旋喷、定喷、摆喷三种注浆形式。

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基本种类有:单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和多重管法等四种方法,目前国内以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应用较多。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高压喷射注浆法具有增强地基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止水防渗、减少支挡建筑物土压力、防止砂土液化和降低土的含水量等多种功能,可用于既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地基加固,深基坑、地铁等工程的土层加固或防水;在深基坑防渗帷幕、水库坝基防渗、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挡土墙加固等工程中应用广泛。

(3)加固机理

主要是利用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冲击切割破坏土体,并使浆液与土体拌和,形成较高强度的混合体。

(4)施工机械

(五)水泥土搅拌法

(1)起源

水泥浆搅拌法最早在美国研制成功,称为Wixed-in-Place Pile(简称MIP法);日本称此为Cement Deep Mixing Method(CDM工法)并在1973年~1974年投入实际使用。

1977年,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和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室内实验和机械研制工作,与1978年底制造出国内第一台SJB-1型双搅拌轴中心管输浆的搅拌机械,并由江阴市江阴振冲器厂成批生产(目前SJB-2型加固深度可达18m)。

(2)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

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边钻进边往软土中喷射浆液或雾状粉体,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固化成为具有足够的强度、变形模量和稳定的水泥土,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固化剂采用的有水泥浆液和水泥干粉,因此,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湿法和干法。在国内,搅拌的最大深度达30m,搅拌加固的柱体直径为500~850mm。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水泥土搅拌法最适用于加固各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如沿海一带的海滨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沉积的河海相软土等,还常用于深基坑支护中的防水帷幕。

水泥土搅拌法具有施工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声、无地面隆起、不排污、不挤土、不污染环境以及施工机具简单、加固费用低廉等特点。

(3)加固机理

水泥土搅拌法主要是利用水泥与土体强制拌和,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合体。该混合体较周围原状土体强度高,与周围土体组成复合地基,按一定的应力比共同分担上部荷载。

(4)施工机械

二、桩基础

(一)干作业螺旋钻孔桩

干作业螺旋钻孔灌注桩按成孔方法可分为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和短螺旋钻孔灌注桩。用以上两种螺旋钻孔机成孔后,在桩孔中放置钢筋笼或插筋,然后灌注混凝土,成桩。

干作业螺旋钻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填土层、粘性土层、粉土层、砂土层和粒径不大的砾砂层。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上述各类土层以及碎石土层、淤泥层、淤泥质土层。对非均质含碎砖、混凝土块、条块石的杂填土层及大卵砾石层,成孔困难大。

干作业螺旋钻孔桩的优点有:振动小,噪声低,不扰民;钻进速度快;无泥浆污染;造价低;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混凝土灌注质量较好等。缺点有:桩端或多或少留有虚土;承载力较打入式预制桩低;适用范围限制较大。

施工设备:1、威海海泰起重机械公司JZL-120型电动履带式桩机,钻孔深度32m,最大钻孔直径1m。2、河南省三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GFG-21步履长螺旋钻孔机,钻孔深度21m,最大钻孔直径0.8m。

(二) 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

反循环钻成孔施工法是在桩顶处设置护筒,护筒内的水位要高出自然地下水位2m以上,以确保孔壁的任何部分均保持0.02MPa以上的静水压力保护孔壁不坍塌。在钻进过程中,冲洗液从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中流入孔底,并携带被钻挖下来的岩土钻渣,由钻杆内腔返回地面,与此同时,冲洗液又返回孔内形成循环。

反循环钻进成孔适用于填土、淤泥、粘土、粉土、砂土、砂砾等地层;当采用圆锥式钻头可进入软岩,当采用滚轮式钻头可进入硬岩。反循环钻进成孔不适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也不宜用于无地下水的土层。

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的优点有:振动小、噪声低;除特殊情况外,用天然泥浆即可保护孔壁;采用特殊钻头可钻挖岩石;是对付砂土层最适宜的成孔方式;可进行水上施工;钻挖速度较快。缺点有:很难钻挖比钻头的吸泥口径大的卵石(15cm以上)层;土层中有较高压力的水或地下水流时,施工比较困难;废泥水处理量大;由于土质不同,钻孔时桩径扩大10~20%左右,混凝土的用量会增大。

施工设备:张家口然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GSD-2型正反循环钻机,钻孔深度150m,最大钻孔直径1.2m。

(三) 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是国内目前采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振动沉管灌注桩、锤击沉管灌注桩和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这类灌注桩是采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或锤击沉管打桩机,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锥形封口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的钢管沉入土中,然后边灌注混凝土、边振动或边锤击边拔出钢管而形成灌注桩。

锤击沉管灌注桩(d≤480mm)可穿越一般粘性土、粉土、淤泥质土、淤泥、松散至中密的砂土及人工填土等土层。在厚度较大,含水量和灵敏度高的淤泥等软土层中使用时,必须制定防止缩颈、断桩、充盈系数过大等保证质量措施。

沉管灌注桩的优点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操作简单;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随地质条件变化适应性强。缺点有:由于桩管口径的限制,影响单桩承载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不当,将会造成缩颈、隔层、断桩、夹泥和吊脚等质量问题;遇淤泥层时处理比较困难;在密实的砂土中沉桩困难。

施工设备:昆明大力地基有限公司振动沉管灌注桩机,钻孔深度30m,最大钻孔直径0.8m。

(四) 冲击钻成孔灌注桩

冲击成孔施工法是采用冲击式钻机带动一定能量的冲击钻头,在一定的高度内使钻头提升,然后突放使钻头自由下落,利于冲击动能冲挤土层或破碎岩层形成桩孔,再用掏渣筒或其他方法将钻渣岩屑排出。

冲击钻成孔适用于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淤泥层、砂土层和碎石土层;也适用于砾卵石层、岩溶发育层和裂隙发育的地层施工,而后者常常是回转钻进和其他钻进方法施工困难的地层。桩孔直径通常为600~1500mm,最大直径可达2500mm;钻孔深度一般为50m左右,某些情况下可超过100m。

冲击成孔灌注桩的优点有:破碎有裂隙的坚硬岩土和大的卵砾石所消耗的功率小,破碎效果好,同时,冲挤作用形成的孔壁较为坚固;钻进参数容易掌握,设备移动方便,机械故障少;泥浆用量少,消耗小;在流砂层中亦能钻进。缺点有:大部分作业时间消耗在提放钻头和掏渣上,钻进效率较低;容易出现桩孔不圆的情况;容易出现孔斜、卡钻和掉钻等事故;由于冲击能量的限制,孔深和孔径均比反循环钻成孔施工法小。

施工设备:河北省清苑县鑫华钻机厂CZ102-6型冲击钻,钻孔深度200m,最大钻孔直径2.0m。

(五) 人工挖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在桩位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或桩端扩大),然后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为桩基。

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性较强,可在人工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砂土层、碎石土层和风化岩层中使用,也适用于黄土、膨胀土和冻土层的施工。桩孔直径通常为800~2000mm,最大直径可达3500mm;桩端可采取不扩底和扩底两种方法,视桩端土层情况,扩底直径一般为桩身直径的1.3~2.5倍,最大扩底直径可达4500mm。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优点有:成孔机具简单,作业时无振动、无噪声;施工工期短,可按施工进度要求分组同时作业;采用人工挖掘,便于清底,孔底虚土能清除干净,施工质量可靠,同时也便于检查孔壁和井底,可以核实孔底地质土层情况。缺点有:桩孔内空间狭小,劳动条件差,施工文明程度低;人员在孔内上下作业,稍一疏忽,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施工设备:辘轳、模板、空压机、风镐等。

(六)旋挖灌注桩

旋挖灌注桩属于非挤土桩,利用旋挖钻机将桩孔内的土挖出,经清孔后,在桩孔中放置钢筋笼,然后灌注混凝土,成桩。旋挖灌注桩可采用泥浆护壁或钢管护壁。

旋挖灌注桩适用于回填粒径不大的填土层、粘性土层、粉土层、砂土层和强风化岩层。但对非均质含较大的混凝土块、条块石的杂填土层及大卵砾石层,成孔困难较大。

旋挖灌注桩的优点有:振动小,噪声低,不扰民;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施工方便;混凝土灌注质量较好等。缺点有:设备比较昂贵;对岩层及含有较大块石的回填土层施工较为困难。

施工设备:1、长沙三合智能SWDF-20型,成孔深度60m,最大钻孔直径2m。2、中联重科220型,成孔深度60m,最大钻孔直径2m。3、北方重工NR2206DL型,成孔深度85m,最大钻孔直径2m。

三、基坑支护工程

随着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通常都有较深的基坑需要进行支护处理。

根据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的不同,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常用的基坑支护方法有:地下连续墙-支撑(锚杆)支护、排桩-锚杆支护、排桩-支撑支护、土钉支护、锚杆-土钉复合支护等方法。

四、边坡支护工程

在丘陵或山区地带,由于建筑物或市政建设的施工,对其周围土体进行开挖或回填后,往往会形成人工边坡或自然边坡,对于那些自身不稳定,影响建筑物及人身安全的边坡,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两种。其中土质边坡一般为滑移破坏,岩质边坡有滑移破坏和崩塌破坏两种形式。

土质边坡一般采用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锚杆-挡墙等方式进行支护;岩质边坡一般采用锚喷支护。

THE END
0.基础工程名词解释考试必备一、名词解释 1、地基:承受建筑物各种作用的地层 2、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 3、刚性扩大基础:由于地基强度一般较墩台或墙柱圬工的强度低,因而需要将基础平面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 强度要求,这种刚性基础称为刚性扩大基础 4、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基础,且在浅基础的 jvzquC41o0ui3950eqs0cqxtuv5b1;5392:04?;559e30qyon
1.基础工程考精彩试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路基工程习题集(交通方向)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专项训练台院一哥借笑东风一、名词解释1 地基---承受结构物荷载的岩体、土体。 2基础---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过度结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刚性基础---由抗压性能较好,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4柔性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能承受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69midf7h75?5d6e8f5o:949g6gB=78c;83;78254ivvq
2.房屋建筑工程概论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大全2023年4月自学考试题目5.下列不属于人工地基常见做法的是 A.换土法 B.压实法 c.挤密法 D.填埋法 6.下列不属于刚性基础的是 A.砖基础 B.毛石基础 c.桩基础 D.混凝土基础 7.对于砌筑用砂浆,下列不属于砂浆作用的是 A.粘结作用 B.装饰作用 c.保证砌体的强度 D.填缝作用 jvzq<84yyy4ip|mkhct/exr1vkqv1|mklwgo1>:7;0nuou
3.土木工程概论试题及答案20220411220705.docx2、假设地基属于脆弱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脆弱土层,不适于做自然地基上的浅根底时,不能将浅根底做在人工地基上。 (七)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述削减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简述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推断与改错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二)名词解释题。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53:4925615<6472653:60ujzn
4.请记住:地基和基础不是一回事,常用地基处理方式有10种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jvzquC41jmpvo<=;77:/7:xqng4dqv4eqovbp‚sgyujfvjnna488;A:7224ivv
5.房屋建筑学民用建筑地基与基础浪尖帅哥1.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部建筑房屋的土层。天然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承载力大小由勘测部门实测提供。 2.人工地基: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质地较好,但上部荷载过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应对土层进行加固。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叫人工地基。 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6:j5g@7f2361utr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