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一个字符串 (s) 和一个字符模式 (p)。实现支持 '.' 和 '*' 的正则表达式匹配。
'.' 匹配任意单个字符。
'*' 匹配零个或多个前面的元素。
匹配应该覆盖整个字符串 (s) ,而不是部分字符串。
说明:
s 可能为空,且只包含从 a-z 的小写字母。p 可能为空,且只包含从 a-z 的小写字母,以及字符 . 和 *。示例 1:
示例 2:
示例 3:
示例 4:
示例 5:
题目难度:⭐⭐⭐
这是一道有点难度的题,如果你看了一遍题目之后,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不用心急,深呼吸,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解决这道题。
其实题目的要求,就是实现一个最简单的正则表达式,即.与*的匹配,一提到正则表达式,你也许会想到形如 ^[A-Z]:\\{1,2}[^/:\*\?<>\|]+\.(jpg|gif|png|bmp)$ 之类的一大串乱七八糟的代码,觉得看着都蛋疼,还要让我来实现???emmmm,不要方,问题不大,不要被正则表达式这个名号给吓到,要相信,问题总比方法多🤣。何况这里只需要解析两个特殊字符,岂不是小菜一碟。
明人不说骚话,撸起袖子就开干。
先重新阅读一遍题目,对题目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很关键,这决定了之后的思考会不会跑偏,后面的几个示例可以用来验证自己理解是否正确。
从后面给的栗子里可以看出,题目的意思是要求字符串s与字符模式p能完全匹配才能算是通过,而不是在s中找到一个p能匹配的子字符串。
脑袋一拍,那一个字符一个字符来匹配不就完事了?嗯,先试试看。把题中的栗子拿出来画成图,然后进行观察。
在形成自己的思路后,一定要对这几个栗子进行验证,不然代码写完以后才发现理解错了题目的意思就很尴尬了。🌝
对于一个位于字符模式p中的字符c来说,只有三种情况: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当c == '.'的时候,因为可以匹配任意字符,那么,直接跳过即可,对于第三种情况,那么只要s中对应的字符字符c相同即可,你看,很简单吧,我们已经完成三分之二了。接下来,再来看看最后一种情况。
如果c == *,那么代表可以匹配零个或者多个前面的字符,比如a*可以匹配a、aaaa、aaaaa也可以匹配空字符,所以它其实是个修饰符,用来修饰它前面的字符,必须要跟其他字符一起使用,所以在我们在一个个遍历模式串中的字符的时候,还需看看后面跟的字符是不是*,如果是的话,那么就要进行特殊处理了。
*代表匹配0个或多个它前面的字符,所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0个,一种是多个。
梳理一下思路,每次从p中拿出一个字符来与s中的字符进行匹配,如果该字符后续的字符不是*,那么直接与s中对应字符进行匹配判断即可,如果匹配上了,那么就将两个游标都往后移动一位。如果匹配过程中遇到不相等的情况,则直接返回false。如果后续字符是*,那么就如上面所分析的,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匹配0个,那么只需要跳过p中的这两个字符,继续与s中的字符进行比较即可,如果是匹配多个,那么将s中的游标往后移动一个,继续进行判断,这两个条件只要其中一个能满足即可。
对于上面分析*字符的说明也许还不够清晰,继续画图:
等等,你有没有闻到一丝递归的味道,既然对于每个在模式串中的字符都可以采用相同的策略进行处理,那不就是暗示这里可以使用递归吗。机智如我😝
先来写一下伪代码来继续理清思路,毕竟这可是一道复杂度为三星级别的题,万万不可轻敌。
emmm,这个伪代码好像不太合格,几乎把代码写完了,23333,接下来只需要考虑一下边界情况,把代码补全就行了,当然,还可以将代码美化一下:
大功告成,提交一下。
emmm,递归的效率一般都比较差,只击败了28%的用户。
当然,一般能用递归解决的地方,都可以使用非递归的方式解决,下面,我们来使用另一种解决方案。
动态规划???emmm,如果你不经常接触算法的话,也许对这个名词不太熟悉,所以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
动态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动态的去进行,规划。😂言归正传,其实动态规划也是一种分治的思想,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子问题,通过解决所有子问题,来求得原问题的解,一般用于求解最优问题。但是跟分治法不同的地方在于,动态规划的子问题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拿最简单的斐波拉契数列来说,我们使用分治的思想,对于求fib(6),使用的公式是fib(6) = fib(5) + fib(4),于是将原来的问题便转化为求解fib(5)和fib(4),继续递归,fib(5) = fib(4) + fib(3),然后再继续递归fib(4) = fib(3) + fib(2) 、fib(3) = fib(2) + fib(1) 这里fib(1) = 1 和 fib(2) = 1为初始条件,于是就能求出fib(6),初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毛病,但是仔细想一想,由于每次递归都是无状态的,所以其实做了很多重复的计算,画个图来感受一下:
动态规划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动态规划的思想跟上面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动态规划会将每次计算的结果存起来,因此就解决了。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在分治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状态数组,来存储中间计算的结果,以减少重复计算的耗时。当然,动态规划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顶向下,就是刚才所说的方法,另一个种是自底向上,还是拿上面的斐波拉契数列来说,要计算fib(6),因此我们先计算fib(3) = fib(2) + fib(1) ,再计算fib(4) = fib(3) + fib(2) 和fib(5) = fib(4) + fib(3),这样,就能算出fib(6) = fib(5) + fib(4)的结果了。
在动态规划中有几个比较关键的概念:子问题,状态,状态空间,初始状态,状态转移方程。
子问题:与原问题形式相同或者类似,只不过规模变小了,子问题都解决后,原问题即解决。
状态空间:由所有状态构成的集合,上面的栗子比较简单,状态空间是一维空间。
状态初始条件:即状态的初始状态,上面的栗子里fib(1) = 1和fib(2) = 1就是初始条件。
状态转移方程:用来表示状态之间是如何转换的方程,即如何从一个或者多个已知的状态求出另一个状态,可以使用递推公式表示。上面栗子的公式为fib(n) = f(n - 1) + f(n -2) (n > 2)
关于动态规划的介绍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在这道题上面使用。
我们先来考虑自顶向下的算法。为方便起见,假定使用符号s[i:]表示字符串s中从第i个字符到最后一个字符组成的子串,p[j:]则表示模式串p中,从第j个字符到最后一个字符组成的子串,使用 match(i,j) 表示s[i:]与p[j:]的匹配情况,如果能匹配,则置为true,否则置为false。这就是各个子问题的状态。
那么对于match(i,j)的值,取决于p[j + 1]是否为'*'。
这样表述一下是不是就清晰了不少。
以s = "aab"; p = "c*a*b"为例,先构建一个二维状态空间来存储中间计算得出的状态值。横向的值代表i,纵向的值代表j,match(0,0)的值即问题的解,用f代表false,t代表true。
接下来描述一下后续的计算过程:
你看,其实很简单吧。😅
接下来转化成代码:
来跑一下结果:
击败了99.95%,不错不错。
已经很晚了,但我还是想把另一种方法也一起写完。🙄
还有一种方法,叫做自底向上方法,也是动态规划中的一种,这种方法的思路其实很简单粗暴,即从最后一个字符开始反向匹配,还是以刚才的栗子为例,从i = 3, j = 5 开始依次往左往上循环计算,match(3,5) == true,核心的逻辑并没有变。因为最边缘的值的匹配都是可以直接计算出来的,下面推算其中的一部分:
剩下的部分可以自行推导。代码如下:
提交一下:
效率也是相当高的,虽然比自顶向下方法多计算了不少值,但是减少了方法调用次数,省去了多次递归调用方法的开销,而且每次计算的过程相当简单,所以并不能说它的效率比自顶向下的方法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写到这,今天的题总算是完成的差不多了,长呼一口,来回顾一下今天的收获吧:
首先我们用分治法,使用递归来解决,但是效率偏低。
于是我们用了动态规划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与分治法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动态规划会存储中间的计算状态,以减少重复计算。
先是用了自顶向下的方法,跟分治法几乎没有差异,只是多使用了一个二维数组。
接着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来解决,从最后的字符开始匹配,将多次递归调用转为在一个循环体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