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孙**(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 transverse ridge即横箱,是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皤,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 箱,横垮是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特征2. lateral canal即根管侧支,乂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 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腔。根尖1/3的根管侧 支。3. pulp horn即髓角,为髄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 外形相似。髓角距牙合面的距离因年龄而异,乳牙与刚萌出不久的恒牙髓室大, 髓角至牙合面的距离近;老年人髓腔内径变小,髓角变低,髄角至牙合面的距离 变大。4. clinical crown即临床牙冠,指
2、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体组织。牙冠与牙根 以龈缘为界。临床牙冠的长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常健康的牙齿临近牙颈部被牙 龈覆盖,特别是年轻人的牙冠,临床牙冠常小于解剖牙冠;随着年龄增长或牙周 病变,牙龈萎缩,部分牙根暴露在口腔内,临床牙冠大于解剖牙冠。5. root canal orifice即根管口。髓腔为一山冠部延伸至根部直至根尖部开 口的连续结构,位于牙冠的部分空间较大,称为髓室(pulp chamber):位于牙 根中心的管状系统,称为根管系统(root canal system);髓室与根管在牙颈 部釉牙骨质界水平的分界呈现一漏斗状的移行结构,称为根管口。6. pit即点隙。牙发育的钙化中心叫
3、生长叶(development lobe),其交界处 为发育沟,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所成的点状凹陷 称为点隙。此处釉质未完全连接,钙化不全,为齬病的好发部位。7. Triangular ridge即三角箱,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 隆起,每条三角垮均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8. height of contour即外形高点,为牙体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前牙的外形 高点一般均在牙冠颈1/3,后牙的外形高点颊侧一般在牙冠颈1/3、舌侧一般在 牙冠中1/3 o9. pulp chamber即髓室,牙髓腔位于牙体中部,周壁除根尖孔外,其余巨大 部分均被坚硬的
4、牙本质所包被,形态与牙体外形基本相似,山髓室和根管系统组 成;髓室为髓腔位于牙冠及牙根颈部的部分,其形状与牙冠的外形相似:前牙髓 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后牙髓室呈立方形,分顶、底及四璧,是髓腔中较宽的部 分。10. Root Canal transportation 即管间交通,乂称管间吻合(intercanal anastomoses)或管间侧支,在扁根中常含有2个及以上的根管,在根管之间, 山牙髓血管相连,构成丝带样的管间连接,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 至2支呈水平、弧形或呈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根中1/3的根管侧支多于根尖 1/3,根颈1/3者最少。11. root canal sy
5、stem即根管系统,是指髓腔除髄室以外的位于牙根内部的 管状系统,结构复杂,包括主根管、分义根管(副根管)、侧支根管、根管峡部 以及细小分支的网状交通组成。根尖孔和侧副根管孔是牙髓血运的供应通道,交 通牙髓和牙周组织,还是牙髓牙周组织感染互相传播的途径:根尖狭窄是限制根 管内感染刺激物穿出根尖孔侵犯根尖周组织的天然屏障。12. developmental groove即发育沟,发育沟是指在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 融合,所形成的明显规则的浅沟;生长叶是牙发育的钙化中心,多数牙由四个生 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的,生长叶交界处即为发育沟; 发育沟如舌沟、颊沟是磨细食物遗向固有口
6、腔或口腔前庭的通道,具有重要的临 床意义。13. marginal ridge即边缘蜡,边缘皤为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暗及后牙牙合面 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边缘悄在咀嚼食物时将食物局限在牙合面窝内,以便 对颌牙尖进行捣碎和磨细,具有容纳、磨细并限制食物的作用。14. lobe即生长叶,为牙生长发育的钙化中心,其融合处为发育沟。多数牙由4 个生长叶发育而成,少数牙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15. 楔状隙也称外展隙(embrasures)。指两牙接触区周用均有向四周展开的呈 V字形的空隙。楔状隙的生理意义有:邻间隙充满龈乳头,可保护牙槽骨和牙 冠邻面;咀嚼时,部分食物通过楔状隙排向口腔,楔状隙正常,食物
7、可摩擦牙 面,保持牙面清洁,防止龊及牙龈炎的发生。16. long axis即牙体长轴,是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17. cervical ridge即颈箱,指牙冠的唇、颊面上,沿颈缘部位微突的釉质隆 起。18. Balkwill角,指課突中心至下颌中切牙近中邻接点的连线与牙合平面所构成 的交角。正常平均约为26 o19. 中性牙合指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正中颌位 时,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 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笫一恒磨牙的近 中颊沟内,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的
8、中央窝。第一磨牙关系 大体上反映了后牙的近、远中向接触特征,这种接触关系为中性关系。20. Spee curve即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又叫司匹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 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 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该曲线的切牙段较平直,从尖牙向后经前磨牙至第一磨 牙的远颊尖逐渐降低,然后第二、第三磨牙的颊尖又逐渐升高。21. Curve of Wilson 即横牙合曲线,乂叫 Wilson 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lusion)。从正面观: 上颌磨牙向颊侧倾斜,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 成一条
9、凸向下的曲线,即上颌的横牙合曲线; 下颌磨牙长轴向舌侧倾斜,下颌磨牙舌尖位置低于颊尖,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牙 颊、舌尖所形成的凹向下曲线,称为下颌的横牙合曲线; 当下颌磨牙颊尖被磨耗后,下颌的横牙合曲线常常不再表现凹向下,而呈凸向 上的曲线; 上下颌的横牙合曲线相一致、彼此吻合,可促使两侧及前后牙齿在咀嚼运动过 程中保持接触平衡,分散传导咀嚼力,保护牙周组织健康。22. over jet即覆盖。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 24个mm: 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 离。
10、临床一般指前牙的覆盖。23. locked bite即锁牙合,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后牙的舌尖咬在下后牙颊尖的 颊侧;下颌后牙的舌尖咬在上颌后牙的颊尖的颊侧为反锁牙合。后牙在咀嚼食物 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后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发生锁牙合异常时,会影响上后 牙颊尖和下后牙舌尖的引导作用,从而影响口腔咀嚼功能。24. Terra牙列指数是用来表征牙列长度与宽度的一种方法,它采用牙列宽度与 牙列长度的比值来描述上、下牙列大小关系,即:Terra牙列指数二牙列宽度/ 牙列长度X100%,用数值来描述牙列的形态,对指导义齿修复、制作成品牙列和 成品总义齿都有重要价值。25. occlusal plane即牙
11、合平面,是为了描述上、下颌牙在垂直方向上的排列情 况而假设的一个参考平面,根据临床需要及解剖学研究,将牙合平面分为功能性 牙合平面和解剖学牙合平面,是指从上颌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笫一磨牙的近中 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牙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牙合间距 离,并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口腔修复的临床中,常以此平面作为 制作全口义齿牙合堤和排列人工牙的依据。26. ICO即牙尖交错牙合,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 的一种咬合关系,过去该关系被称为正中牙合。此时整个牙列及牙周组织受力均 匀,便于承受和分散咬合负荷,最大限度发挥咀嚼食物的潜能,是一种重要的咬 合
12、关系。27. Occlusion即牙合,也称咬合,是在神经肌肉控制下,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 现象,包括静止和运动状态。牙合是口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颍下颌关 节和神经肌肉共同构成口颌系统功能整体和核心。在功能运动中,咬合是山下颌 运动来实现的,下颌运动是以神经为主导,肌为动力,颍下颌关节的配合来完成 的。2& Intercuspal occlusion即牙尖交错牙合,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 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在这个咬合关系下整个牙列及牙周组 织受力均匀,便于承受和分散咬合负担,最大限度发挥咀嚼食物的潜能:过去该 牙合关系被称为“正中牙合”,但“正中牙合”强调在正常情况
13、下,当上、下颌 牙达到该咬合接触关系时,下颌骨的位置相对于上颌骨而言是位于正中的,无左 右偏移,它不仅包含了咬合接触关系的概念,还隐含了颌位的概念,所以不具有 通用性。而牙尖交错牙合则相对更准确地反应了所要表达概念的特征和内涵,因 此现在已“牙尖交错牙合” 一词代替了 “正中牙合” 一词。29. pterygoid process即翼突,为一对从蝶骨体与大翼连接处伸向下方的突 起,由外板和内板构成。内、外板的前上部融合,下部分离形成翼切迹,其内有 腭骨锥突。内、外板之间的窝称为翼突窝(pterygoid fossa),为翼内肌的起 始处。翼突根前面的宽三角形是翼腭窝的后壁,有翼管的前口穿过。3
14、0. 下颌骨表层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骨松质在一定部位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如在下领骨牙槽窝底部周围,骨松质包绕该处并斜向后上,通过下颌支到达驟突, 形成牙力轨道,咀嚼力即通过这一轨道传至颅底。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力,直接作 用于下颌骨,逐渐形成肌力轨道,此轨道一部分见于下颌角区,另一部分从喙突 延至下颌体。在下颌体前部,两侧骨小梁彼此交错儿乎呈直角,从一侧的下颌下 缘至对侧的牙槽突,以增加抗力。31. zygomatic buttress即额突支柱,额突支柱主要承受笫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额牙槽皤上行达额骨后分为二支,一支沿额骨 额突经眶外缘,在眶上缘外侧端至额骨,
15、列一支向外后经额弓至颅底。32. condyloid process即課突,傑突属于颍颌关节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解剖关 系上属于下颌骨的一部分。憐突分为头颈两部分,锲突头略呈椭圆形,其前后径 较短,约为SlOmm,内外径较长,约为15nun:上面观时,踝突头上面有一横垮 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斜面,前斜面较小,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构成一对关节的功能区; 骰突头的内外两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极和外极,内极大,突向后内方,外 极小,突向前外侧,:前面观,探突头上有内外两个斜面,其中外斜面较大,该 斜面与侧方运动的工作侧有关,是承受压力的主要部位,其改建活动大于内斜面, 内斜面与侧方运动的非工作侧有关。傑突颈
16、部系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该处骨 折的重要意义在于避免颅中窝骨质。33. temporomamdibular ligamemt即关节盘外侧韧带,又叫颍卜颌韧带,是颍下 颌关节囊外韧带三大韧带的其中一对,位于关节囊的外侧,是关节囊外壁增厚的 部分,组成韧带的纤维均起于颍骨关节结节的外侧面,分为浅、深两层:浅层斜 向后下,附着于锲突颈的外侧面,深层水平向后,附着于踝突外极和关节盘的后 部。其主要作用可防止锲突向外侧脱位,微开口时能悬吊下颌,大开口时反而松 弛;此外,颍下颌关节韧带对下颌侧移(即Bennett运动)以及下颌韧带位的形 成均有一定作用。34关节下腔由关节盘下表面、憐突关节面以及关节囊构
17、成,相对窄小,由关节 盘下表面与踝突关节面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关节结构,称为盘課关节,主要做前 后向的转动运动,故盘課关节(disc-condyle joint)也称为较链关节(hinge joint):通常出现在双侧关节的对称性运动中,主要发生在关节下腔,踝突在关 节盘下作前后方向的单纯转动运动,乂称狡链运动(hinge movement) 35. vertical chain即垂直肌链,山一组垂直向排列的肌从上向下儿乎呈纵行连 接所构成。此链的上半部分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及腭垂肌组成,下半部分山腭 咽肌和腭舌肌构成。垂直肌链的上半部分肌肉收缩可上提软腭,下半部分收缩则 下降软腭。软腭的这种功
18、能活动类似存在于咽腔中的一个活瓣,行使发音和呑咽 功能。36. postural chain即姿态肌链,山连接头颈部的多组肌群构成。该肌链起于 颈后部斜方肌等,通过帽状腱膜向上与枕额肌相连并绕过头顶,向头部两侧连接 颍肌、咬肌,向前下藉下颌骨、舌骨与舌骨上、下肌群相连。该肌链与位于颈外 侧部的胸锁乳突肌等共同支持头的垂直位置。整个肌链组成中,下颌骨、舌体为 游离的骨骼结构,随着两端相连的肌肉张力的变化,它们的空间位置也可发生改 变和移动,故被视为弹性部分。山此可见,下颌骨、舌骨的位置是这个肌链中诸 肌群相互作用的结果。37. 半月神经节又称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
19、为最大的脑神经节, 在颍骨岩部尖端的三义神经压迹处,距额弓根后端深约4. 55cm,位于硬脑膜两 层所形成的三叉神经腔内,上方为大脑颍叶,内缘邻近海绵窦后部和颈内动脉, 外侧有卵圆孔、棘孔,深面有三义神经运动根及岩大神经走行。3&面神经于脑桥延髓沟的外侧部出脑后入内耳门,穿内耳道底入颍骨岩部的面 神经管,在面神经管内先向前外,继呈直角转向后外,在转折处膨大形成面神经 膝(外膝),此处前缘而神经干上冇感觉性的膝神经节(geniculate ganglion) 39. 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即颈上神经节,指颈交感神经节的最大者; 位于笫2、3颈椎横突的前方,颈内动脉及
20、颈鞘后方;多呈梭形或长扁平型;该 节发出六支:hui jiao* tongzhi40. chorda tympani即鼓索,在茎乳孔上方约6mm处自面神经干发出,向前上行 进入鼓室,继而穿经岩鼓裂出鼓室至颍下窝,向前下行以锐角从后面并入舌神经 并随其走行分布。鼓索包含有味觉纤维及副交感纤维,前者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 2/3的味蕾,传导味觉冲动;后者进入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至下颌下腺及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41. pterygoid plexus 即翼丛,或称翼静脉丛(pterygoid venous plexus), 位于颍下窝内,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颍肌及翼内
21、、外肌之间,凡与 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例如脑膜中静脉、薇深静脉、腭降静脉、上下牙槽静 脉、翼肌与咬肌静脉等均参与此静脉丛的构成。该静脉丛向后汇集成上颌静脉, 在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正确掌握注射针的方向、角度及深度, 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翼静脉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 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 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翼静脉丛主要收集 口腔颌面及眼部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从而 引发颅内感染。42. common facial vein即面总静脉为一短粗静
22、脉干,在颈动脉三角内,下 颌角后下方,山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而成,斜过舌下神经及颈内、外 动脉的浅面,约平于舌骨大角,胸锁乳突肌深面汇入颈内静脉。有时面总静脉还 接受舌静脉及咽深静脉等属支,在颈外动脉浅面形成静脉网。面总静脉有吻合支 与颈外静脉相通,有时主干注入颈外静脉,而反以小支与颈内静脉相连。面总静 脉与颈内静脉交角处有角淋巴结,上颌窦、鼻、咽癌转移时可先至此淋巴结。在 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时,常需先处理面总静脉,便于颈外动脉的显露。43. 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前斜角肌内侧缘,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 脉;两静脉形成的夹角称颈静脉角,左侧静脉角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 管注入
23、。44危险三角区是指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当鼻根部、上唇 发生疗、痈感染处理不当时,山于面部静脉走行于面部肌肉中,而面静脉瓣膜数 量相对较少或发育不全导致瓣膜功能不良,当表情肌收缩时,可驱动血液逆流, 使菌血栓自面前静脉经内眦静脉一眼上静脉一颅内海绵窦或经面深静脉一翼从 f颅内海绵窦,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45. carotid sinus即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义处的膨大部 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 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临床上在颈总动脉分义处附近进 行手术时,常用利多卡因进
24、行局部封闭,以避免山于压迫颈总动脉或不慎累及颈 动脉窦,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之颈动脉窦综合征。46 parotid capsule即腮腺鞘,是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山深、浅两层筋膜包 饶腮腺而形成。浅层筋膜向上附着于额弓,向下至下颌角,向前与咬肌筋膜相连, 向后附着于乳突并与胸锁乳突肌筋膜相延续。47Frey? s Syndrome即味觉出汗综合征,当咀嚼食物或刺激唾液分泌时,腮腺 区的皮肤潮红伴有出汗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手术切断的耳颍神经 中的副交感分泌神经支与支配皮肤汗腺、表浅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错位愈合所致。48. von Ebner* s gland即味腺,为浆液腺,位于舌背界
25、沟前方轮廓乳头的固有 层中,开口于轮廓乳头的沟底黏膜,分泌稀薄的蛋白样液体。49. 腮腺床指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圉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主要 包括颈内动、静脉和第IX刈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上,故将上述结 构称为“腮腺床”。其中,茎突诸肌及颈内静脉紧邻腮腺深叶的深面,更深层则 为颈内动脉和第IX刈对脑神经。因此,在面部手术时,当腮腺肿瘤深入到“腮 腺床”附近并与之有粘连时,或颈淋巴组织整块切除涉及“腮腺床”时,应特别 谨慎,避免损伤“腮腺床”的重要血管、神经。50. nasolabial angle即唇鼻角,乂叫鼻唇角,是美容角的一种,为鼻小柱与 上唇构成的夹角,正常为90
26、-100 ,上颌骨手术对鼻唇角的影响较为明显。.颈鞘或称颈动脉鞘、颈血管鞘,呈管状。该鞘上方附着于颅底颈静脉孔和颈 动脉管外口周缘的颅骨外膜;下方止于锁骨胸骨端和胸锁关节的深面。山鞘向内 伸出间隔,分隔鞘内诸内容。在鞘内,颈内静脉居外侧,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位 于内侧,迷走神经走行于上述动、静脉之间的后方。52. Frankfort plane即眶耳平面,是指连接双侧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上缘的 一个假想平面,当人端坐,头保持直立位置时,该平面与地平面平行;此平面常 被作为描述上、下牙列、下颌骨以及咬合关系相对于上颌乃至颅面其他结构的位 置情况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参考平面,在放射投照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定
27、位参考意 义,是临床最常用的参考指标之一。53. intercuspal position (ICP)即牙尖交错位,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 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即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 骨或者颅骨的位置关系。该位置因牙尖交错牙合而存在,乂称为“牙位”(tooth position)或者最大牙尖交错位 maximal intercuspal position, MIP)。54. 山于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为一种非对称的运动,两侧探突运动方式及运动方向 并不一致,工作侧探突以转动为主,向外侧运动幅度约3mm,而非工作侧礫突向 前、内、下滑行,其运动轨迹与矢状面形成夹角,称为B
28、ennett角。55. border movement, envelop of motion即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个方向 所能做的最大范围的运动,代表了下颌、颍下颌关节及其韧带和咀嚼肌的功能潜 力。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言语等功能性运动,均包含在边缘运动轨迹的范围内。 通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进行描述。56. long centric即长正中,又叫正中自如(freedom of centric)指从后退 接触位自如地向前上移动约0. 51mm左右到达牙尖交错位的移动范围内,下颌 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mm,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这两个颌位间无偏 斜的以前后方向为主的位置关系就是长正中
29、。长正中使下颌在进入牙尖交错位时 的冲击力得到一定的缓冲,有利于保护牙周组织及颍下颌关节、咀嚼肌等咀嚼系 统组织结构的健康。57. 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即尖牙保护牙合,是一种相对稳定可以重复 的侧牙合颌位。(1) 特点:在侧方咬合运动时,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2)在作前伸咬合运动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接触,后牙不接触;侧方咬合 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RCP与ICO协调(RCO 与CO协调)。(3)尖牙作支撑的有利条件是: 具有适合作为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牙合力趋于轴向; 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 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
30、时构成II【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 牙周韧带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敬感,能及时做出调整反应。(4)年轻人多为尖牙保护牙合,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牙齿的磨耗,尖牙保护牙 合可以变为组牙功能牙合。58. freeway space即息止牙合间隙,又叫自由间隙,是指当下颌处于姿势位(当 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乔咽、不说话时,提颌肌群轻微收缩 以对抗下颌骨所承受的重力)时,上下牙弓之间保持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约2 4mm。59. 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即组牙功能牙合,组牙功能牙合属于侧牙合 颌位,是一种相对稳定、可以重复的侧牙合颌位,下颌向一侧运动时,通常将下 颌移向侧称为工作侧,对侧称为非工作侧;工作侧有2对以上后牙接触,或1 对后牙(通常谋笫一前磨牙)以及尖牙有咬合接触,而工作侧其他后牙可以有、 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咬合接触,这种咬合关系称为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简称组牙牙合。这种咬合关系一般随着年龄 的增长以及牙齿的磨耗而逐渐增加。60. 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即下颌姿势位,勺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 视前方,不咀嚼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