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的肌肉神经解剖梨状肌肉肌腱胫骨腱鞘

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是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借致密结缔组织与夹肌和半棘肌相贴,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椎动脉穿寰椎横突孔后转向内,行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内,继穿寰枕后膜入椎管,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头部过分旋转或枕下肌痉挛可压迫椎动脉,使颅内供血不足。枕下神经为第1颈神经后支,在椎动脉与寰椎后弓间穿出,行经枕下三角,支配枕下肌。

枕下三角肌肉组成:

头后大直肌

起点:枢椎的棘突

止点: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

功能:头后伸(双侧收缩)

使头部转向同侧(单侧收缩)

头上斜肌

起点:寰椎横突的上面

止点:枕骨上下项线之间

功能:头部后伸(双侧收缩)

头部侧屈(单侧收缩)

头下斜肌

起点:枢椎棘突尖

止点:寰椎横突的下后部

功能:头颈部向同侧回旋(单侧收缩)

胸廓出口:

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

肌连接

前斜角肌:

上方:3-6颈椎横突前面

下方:第1肋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

上方:2-7颈椎横突后面

下方:第1肋上缘外面

功能

颈椎侧屈

使颈部稳固,参与吸气运动,在去搬重物时也参与抬高胸廓

前斜角肌收缩使颈前屈、往对侧旋转

三边孔:

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四边孔内侧1cm的 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平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四边孔:

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边形间隙。

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四边孔综合症

即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可继发于肩部外伤或继发于上肢过度运动后。

肌肉组成

小圆肌:

肌连接

内侧 肩胛骨外侧缘上2/3

外侧 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功能

大臂旋外,内收,伸

大圆肌:

肌连接

内侧 肩胛骨下角和外侧缘下1/3

外侧 肱骨二头肌沟内侧缘

功能

大臂旋内,内收,伸

肱三头肌长头:

近端起自盂下结节

远端止于尺骨鹰嘴

腕管

构成: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

内含: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血管和神经、阴部血管和神经等出骨盆

梨状肌下孔是指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下缘之间有一间隙,称为梨状肌下孔。穿过此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鹅足腱

鹅足腱是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块肌肉之腱性部分在胫骨近段内侧的附着点,外形类似鹅足,故称鹅足。

由于反复应力的作用,如活动过多等可造成此处产生无菌性炎症,称之为鹅足炎或鹅足腱囊炎。

肌肉组成

缝匠肌:

肌连接

近端 髂前上棘

远端 胫骨粗隆内侧缘

功能

近端 髋屈,旋外,小腿屈,旋内。

股薄肌:

肌连接

上方 耻骨体和耻骨下支。

下方 胫骨粗隆内侧。

功能

近端 内收,大腿屈,小腿屈,小腿旋内

远端 两侧收缩骨盆前倾

半腱肌

肌连接

上方 坐骨结节。

下方 胫骨骨干上1/4的内侧面。

功能

膝屈,大腿后伸,旋内,骨盆后倾

收肌管(adductor canal)又称Hunter管。

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逢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的管状间隙。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裂孔,通膕窝上角。所以收肌管又称股腘管。股三角或腘窝的炎症可借此互相蔓延。收肌管内的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进入收肌管者为: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收肌管者为:股动脉和股静脉;途中穿出收肌管壁者为:隐神经和膝降动脉。

踝管:小腿深筋膜在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骨结节间,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踝管。其内走行(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腱及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腱鞘。

其内被三个纤维隔分为四个骨纤维管,由前向后依次通过:

①胫骨后肌腱及腱鞘;

②趾长屈肌腱及腱鞘;

③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

④[足母]长屈肌腱及腱鞘。

踝管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重要路径,小腿和足底的感染,可经踝管相互蔓延。距小腿关节内后方的外伤出血也可压迫踝管内容物,引起踝管综合症。

跗骨窦

跗骨窦是位于跟距后关节与前、中关节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行,略呈锥形的骨性间隙。其内侧为漏斗形的跗骨窦管,跗骨窦管的后方紧接载距突。其中的主要结构包括脂肪垫、小血管、关节囊、神经末梢、滑囊、跟距骨间韧带、颈韧带、以及伸肌下支持带的内侧、中间和外侧根。

跗骨窦综合症:指在踝关节前外下间隙的疼痛。其原因可以是外伤性的,最常见的情况是踝关节内翻扭伤时伴随着踝关节旋后损伤,通俗的说,即有身体往前冲的时候产生的脚扭伤。其它可能的情况还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足部畸形、局部滑膜炎、局部肿瘤等。据统计,外伤性的原因约占70%,其它原因约占30%。

跗骨窦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行走时踝关节前外侧的疼痛以及局部明确的压痛,其它可能的表现还包括:走楼梯或在不平路面行走时的恐惧感(害怕再次扭伤或骨头之间分离的感觉);踝关节旋后(即踮脚尖并往前顶踝关节)时的疼痛;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夜间睡眠痛和脚内侧疼痛。

THE END
0.腋窝的构成和内容大纲要求概述表面解剖详细内容.ppt二、腋窝的内容 (一)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3段 1.第一段 位于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 前方——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其筋膜、 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及穿行结构 后方——臂丛内侧束、胸长神经、前锯肌、 第1肋间隙 外侧——臂丛后束和外侧束 内侧——尖淋巴结、腋静脉、胸上血管 血管分支: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32791?5443:23=62238357xjvo
1.颈部手术必备解剖知识,高清彩色图谱详解!好医术文章组成:颈上、中、下N节,颈胸N节(星状N节) 分支:颈上、中、下心N 2.颈根部 1)境界: 前界:胸骨柄 后界:第1胸椎体 两侧:第1肋 斜角肌间隙: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前斜角肌内侧有纵行结构:如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颈交感干、胸导管和胸膜顶等。 jvzquC41yy}/jjt{kunv0lto1ykc1jwvkerf1>932
2.(非常实用)局部解剖学重点局部解剖学知识归纳一.股三角的中心结构――血管神经 (一)股神经: 1.行程:为腰丛分支,沿腰磊肌外侧缘下行,于腹股沟韧带后方,在髂腰肌筋膜的深面,经肌腔隙入股三角,位于股鞘外侧; 2.分支:入股部后不久,立即呈马尾状分支,支配股前肌群及皮肤,其中有一最长的分支叫隐神经,与股A、股V伴行入收肌管,经前口出收肌管,于缝匠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8=7;;5841gsvrhng1jfvjnnu17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