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餍”,满足。

6.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1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475年。

以下是我对郑伯克段于鄢事件的知识点归纳:1.事件发生背景:郑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郑武公因为信任鄢人而连续任用鄢人,引起了郑国内部其他大臣的不满。

2.伯克段的身份:伯克段是郑国大夫的称号,是贵族间官职的一种。

伯克段是郑武公的庶兄,也是郑国的重要大臣之一3.鄢国:鄢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一带。

郑武公因为喜欢鄢国人,任用了很多来自鄢国的官员。

4.郑伯克段的政治野心:伯克段在郑国内部力量斗争中展示了他的政治野心,他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6.伯克段的行动:伯克段通过收买郑国内一些大臣,影响郑武公的决策,并通过掌握军队的力量来威胁其他的贵族。

7.鄢国的争议:伯克段大量任用来自鄢国的官员,这引发了其他贵族的不满。

其他官员认为鄢国人没有忠诚于郑国,他们的任用只会削弱郑国的实力。

8.郑庄公的出现:鄢国的统治者鄢庄公闻讯后,前来郑国探望郑庄公,并向他诉说了鄢国人在郑国的困境。

9.鄢国官员被贬:在郑庄公的指示下,郑国将很多来自鄢国的官员贬到了轻官职位或直接免职,削弱了伯克段的势力。

10.改变权力格局:由于这一事件,郑国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伯克段的势力受到了削弱,其他贵族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11.郑庄公的派系:郑庄公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派系取得了胜利。

郑庄公最终结束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2.影响: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对郑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一事件,贵族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和私心。

总结: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斗争事件,它揭示了权力之争背后的利益纠葛和政治动机。

这个事件也表明,贵族统治下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纷争和权力斗争,也凸显了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 ... 立••有献于公•献,动词作名词,•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三)特殊句式恭敬地送给•吃东西•挖隧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郑伯克段于鄢(® ”,本是孔子《春秋》中地一句话•关于这句话地含意,本文原有一段被编者删去了地说明.这个说明是:书(指《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不像弟弟)故不言弟;如二君(像两个国君相战),故曰:‘克';称‘郑伯 '(称爵不称兄),讥失教也(兄本有教弟之责,但庄公不教弟,反而养成其恶).谓之郑志(说这是郑庄公地本意).不言出奔,难之也.(“出奔”是有罪之词.如果不说“郑伯克段于鄢”而说“段出奔共”,那就只能归罪叔段了;其实庄公也有最,难于下笔,所以“不言出奔”).郑伯,指郑庄公,郑属伯爵,故称郑伯.克,战胜.段,郑庄公弟弟.鄢,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内.《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地,另外地•• 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地意思••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永锡尔类•锡,通“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词类活用•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 制,岩邑也• 判断句•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地是什么意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源出《左传?隐公元年》五)重点翻译句【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略 《郑伯克段于鄢》课后练习 (一)指出下文地通假字 •庄公寤生 •• 佗邑唯命 • • 谓之京城大叔 • •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 姜氏欲之,焉辟害 •高 二( )班 姓名 寤, 通“ ? ・佗, 通“ ”,指示代词,大, 通“ 参, 通“ 辟, 通“.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译成:多做不义地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不义不暱,厚将崩 .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成:蔓延地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地弟弟呢?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 “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 (能感化 )你地同类 . .段不弟,故不言弟 . 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地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地弟弟 (六)多义词 .于 ()郑武公娶于申 ()亟请于武公 . ()遂寘姜氏于城颖 ()段入于鄢 . .焉 ()虢叔死焉 . 介词,从 . 介词,向 . . 介词,在 .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地对象 兼词,于之,在那里 . ()姜氏欲之,焉辟害 . 疑问代词,怎么 . ()君何患焉? 句末语气词,呢 . .克 ()郑伯克段于鄢 . 动词,战胜 . ()克勤克俭 . 动词,能够 ..为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不如早为之所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七)异义词 .都城过百雉 . 古义:城邑地城墙,两个词 . 介词,替,给 . 动词,安排 . 动词,作为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今义:京城,京都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介词,.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译为: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为: .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为:(六)多义词.于()郑武公娶于申.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 ・.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 “.无庸,将自及 .庸,通 “.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 a.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 a,这里是 “ ”地意思.若阙地及泉 .阙,通 a.永锡尔类 .锡,通a”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用法,.爱共叔段,欲立之 . 立,用法,.今京不度,非制也 . 度, 名词作 词,.多行不义必自毙 . 义, 名词作词,.无生民心 . 生,用法,.有献于公 . 献, 动词作 词,.公赐之食 . 食, 动词作 词,.隧而相见 .隧, 名词作词,.个人收集整理途(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句.制,岩邑也 .句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郑武公娶于申 .句.亟请于武公 .句.有献于公 .句.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 ?.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四)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谓.源出《左传 ?隐公元年》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五)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为:勿做商业用 )?个人收 .个人收集.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为: .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为:)亟请于武公.)遂寘姜氏于城颖)段入于鄢.焉)虢叔死焉.介词,.. 介词,.介词,(作用).兼词,于之,.()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克()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克勤克俭. 动词,..为()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古今异义词.都城过百雉.古义:,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今义:认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何谓何患何厌之有何谓:谓何,疑问代词宾语.何患,患何.何厌之有: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有标志前置宾语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都邑鄙国,国家.周代诸侯地领地称“国”如.本文:“国不堪贰. ”诸侯国地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都,“国”内地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地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用作动词,指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 ”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邑,城镇,大地叫都,小地叫邑.《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邑地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鄙,边境上地小邑.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v1.0可编写可改正《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概括(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 佗邑唯命。

佗,通“ 他”,指示代词,其他,此外的。

3. 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 太”。

4. 多数可是参国之一。

参,通“三”。

5. 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餍”,知足。

7. 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密。

8.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 率”,带领。

9. 无庸,将自及。

庸,通“ 用”。

10. 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v1.0可编写可改正“悌”。

11. 遂寘姜氏于城。

寘,通“ 置”,布置,里是“ 放逐”的意思。

12.若地及泉。

,通“掘”,挖。

13.永。

,通“ ”。

(二)活用1.惊姜氏。

惊,使用法,使⋯⋯吃惊。

2.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作,符合定。

4.多行不必自。

,名作,切合道。

5.无生民心。

生,使用法,使⋯⋯生。

6.有献于公。

献,作名,恭顺地送。

v1.0可编写可改正7. 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地道。

(三)特别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知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唐突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 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然自取消亡。

源出《左传 ? 隐公元年》。

(五)要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倒台。

您临时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v1.0可编写可改正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权力雄厚也将要倒台4.蔓草犹不行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延伸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况且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以外,其乐也泄泄。

“郑伯克段于鄢(ā)”,本是孔子《春秋》中地一句话.关于这句话地含意,本文原有一段被编者删去了地说明.这个说明是:书(指《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不像弟弟),故不言弟;如二君(像两个国君相战),故曰:‘克’;称‘郑伯’(称爵不称兄),讥失教也(兄本有教弟之责,但庄公不教弟,反而养成其恶).谓之郑志(说这是郑庄公地本意).不言出奔,难之也.(“出奔”是有罪之词.如果不说“郑伯克段于鄢”而说“段出奔共”,那就只能归罪叔段了;其实庄公也有最,难于下笔,所以“不言出奔”.)郑伯,指郑庄公,郑属伯爵,故称郑伯.克,战胜.段,郑庄公弟弟.鄢,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内.《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地,另外地..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地意思..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永锡尔类. 锡,通“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特殊句式.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制,岩邑也.判断句.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地是什么意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源出《左传•隐公元年》.(五)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成:多做不义地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吧..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不义不暱,厚将崩.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地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地弟弟呢?.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能感化)你地同类..段不弟,故不言弟.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地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地弟弟.(六)多义词.于()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地对象..焉()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克()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克勤克俭. 动词,能够..为()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给.()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安排.()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异义词.都城过百雉.古义:城邑地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略《郑伯克段于鄢》课后练习高二()班姓名(一)指出下文地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佗邑唯命. 佗,通“”,指示代词,..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姜氏何厌之有?厌,通“”,..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无庸,将自及. 庸,通“”..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这里是“”地意思..若阙地及泉. 阙,通“”,..永锡尔类. 锡,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用法,..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用法,..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词,..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词,..无生民心. 生,用法,..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词,..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词,..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句.制,岩邑也. 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郑武公娶于申. 句.亟请于武公.句.有献于公.句.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源出《左传•隐公元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为:.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译为:.不义不暱,厚将崩.译为:.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译为:.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译为:.段不弟,故不言弟.译为:(六)多义词.于()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亟请于武公. 介词,.()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段入于鄢. 介词,(作用)..焉()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克()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克勤克俭. 动词,..为()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古今异义词.都城过百雉.古义:,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今义:认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何谓何患何厌之有何谓:谓何,疑问代词宾语.何患,患何.何厌之有: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有标志前置宾语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都邑鄙国,国家.周代诸侯地领地称“国”.如本文:“国不堪贰.”诸侯国地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都,“国”内地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地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用作动词,指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邑,城镇,大地叫都,小地叫邑.《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邑地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鄙,边境上地小邑.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1、《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复习高二()班姓名座号(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

2.佗邑唯命。

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

9.无庸,将自及。

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

13.永锡尔类。

锡,通“”。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

生,用法,。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句2.制,岩邑也。

句3.郑武公娶于申。

句4.亟请于武公。

句5.有献于公。

句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为: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为: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为: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为: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为:(五)多义词1.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2)亟请于武公。

介词,。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

(4)段入于鄢。

介词,(作用)。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3.克(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

(2)克勤克俭。

动词,。

4.为(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

(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

(六)古今异义词1.都城过百雉。

古义:,两个词。

今义::。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

今义:。

2、《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复习高二()班姓名座号一、通假字1.使人属孟尝君 2.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3. 而性㤖愚 4. 券徧合5. 以何市而反6. 不拊爱子其民7. 孟尝君不说 8. 后朞年9. 寡人不祥 10. 无纤介之祸者二、古今异义1.左右以君贱之也/左右以告/左右皆笑之/左右皆恶之/左右曰/左右古:今:2.于是乘其车/于是冯谖不复歌/于是梁王虚上位于是古:今:三、特殊句式(一)倒装句1. 贫乏不能自存译:2. 客何好?译:3. 客何能?译:4. 以何市而反?译:1.使吏召诸民当偿者译:2. 诸侯先迎之者译:1. 食以草具译:2.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译:3.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㤖愚译:4. 孟尝君就国于薛译:5. 立宗庙于薛译:(二)判断句1. 左右曰:“乃歌曰‘长铗归来’者也。

”译:2.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译:3.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译:4.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三)被动句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㤖愚译:四、词类活用1. 冯谖客孟尝君2. 衣冠而见之3. 因而贾利之 5、西游于梁6、左右以君贱之也 7.愦于忧8.民扶老携幼 9.孟尝君客我10.孟尝君怪之 11.先生不羞12.孟尝君怪其疾也 13.不拊爱子其民14于是梁王虚上位五、虚词“以”的用法1.食以草具 2.左右以告3.无以为家 4.以为贪而不知足5.以何市而反 6.矫命以责赐诸民7.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8.窃以为君市义9.以责赐诸民 10.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11.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12.以故相为上将军“乃”的用法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3.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4.乃今日见之“其”的用法1.倚柱弹其剑/复弹其铗/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复弹其剑铗/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2.仅得免其死耳3.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4.齐其闻之矣5.因烧其券 6.孟尝君怪其疾也7.不拊爱子其民 8.仅得免其死耳9.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10.齐其闻之矣“而”用法1.孟尝君笑而受之 2.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3.请而见之 4.而性㤖愚5.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6.以何市而反7.驱而之薛 8.晨而求见9.衣冠而见之 10.因而贾利之11.未得高枕而卧也 12.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六、翻译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㤖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2、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译:3、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译:4、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译:5、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译:6、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3、《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复习高二()班姓名座号一、重点词语解释1、赵太后新用事(新:)2、老妇必唾其面(唾:)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谢:)4、老妇恃辇而行(恃:)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6、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二、通假字1、必勿使反(反:)2、少益耆食(耆:)三、多义词1、质:文质彬彬质疑问难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及: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徐公何能及君也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3、甚:若长安君主甚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目似瞑,意暇甚好读书不求甚解4、异: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后笑曰:"妇人异甚"渔人甚异之曰:"姑俟异日观"云尔5、少:少时,一狼径去太后之色少解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6、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四、词类活用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2、日食饮得无衰乎(日:)3、没死以闻(闻:)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五、古今异义词1、至于:至于赵之为赵古义:今义:六、文言句式1、赵氏求救于齐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七、重点翻译句1、日食饮得无衰乎?译: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译:3、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译:4、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译:5、微独赵,诸侯有在者平?译:6、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译: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译:4、《石钟山记》知识点复习高二()班姓名座号一、词语(1) 通假字至莫夜月明南声函胡,北音清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2)古今异义词1、空中....而多窍 2、自以为得其实3、而渔工水师..入焉..虽知而不能言 4、微波5、与风水.....相吞吐 6、有大石当中流(3)一词多义自.以为得之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硿硿焉.微波入焉.水石相搏.森然欲搏.人至莫.夜月明故莫.能知得.双石于潭上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噌吰如钟鼓不绝.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始.舍于其址是.说也,人常疑之所在皆是.也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使人遗.赵王书余方心动欲.还森然欲.搏人与风水相.吞吐与向之噌吰者相.应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笑谓迈曰余.方心动欲还余.韵徐歇如乐作焉.心不在焉.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于是余又叹焉.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然.是说也石之铿然.有声音/ 森然.欲搏人扣而.聆之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而.此独以钟名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而.况石乎徐而.察之石之.铿然有声者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汝识之.乎而言之.不详(4)重点实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始访.其遗踪..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寺僧使小童持.斧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而山上栖.鹘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大恐...欲还舟人则山下皆石穴罅.涵澹澎湃....而为.此也与向.之噌吰者相应.汝识.之乎《水经》云.郦元以为下临.深潭今.以钟磬置水中扣而聆.之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余尤..疑之而臆断..其有无殆.与予同此世所以...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不传也而陋者乃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如钟鼓.不绝而此独以钟名.2、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大石侧.立千尺3、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三、特殊句式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3、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4、此世所以不传也。

5、此鹳鹤也1、得双石于潭上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3、而大声发于水上4、古之人不余欺也5、余是以记之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4、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5、磔磔云霄间。

6、徐而察之。

7、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答案(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THE END
0.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生:又大又急的雨。 师: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生:朝阳堤岸,排水优良。师:多会找地方呀,还有补充的吗? 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师:向上倾斜,利于排水,你真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jvzquC41zkgpz~j0twoxgw3eqo5kkjtzwgyigsn153<9;A3jvor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词语理解倾斜:歪斜。 隧道:本课指蟋蟀挖掘的弯弯曲曲的洞穴。 骤雨:下得又大又急的雨。骤,急速。 简朴:简单朴素。 柔弱:软弱。 简单:单纯,不复杂。 耙扫:课文中指蟋蟀用脚整理门口。 2、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项链生字词语理解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项链生字词语理解 jvzquC41yy}/srlwujo/exr1sk528A626:828<7:449/j}rn
2.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精选11篇)1、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做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哪几段写了住宅的样子?(5、6段)指名读,在脑海里勾画出住宅的样子。 2、同桌合作自由读,找出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按顺序在画纸上列出。(向阳、倾斜、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指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jvzquC41yy}/{~|gpoo/exr1lkgpz~jujgpj1<9835?50qyon
3.夹角(夾角)的解释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两条线(直线或曲线)所夹的角。 词语造句 1、则第二支量角器可测量两个侧枝之间的夹角。2、通过研究用我的测量工具获取的结果,得到了树枝间的夹角。3、这个“轨道效应”是基于前轮位置与连接轮子和把手的“操控轴”存在有相对的夹角。4、它有着怪异的夹角(令人回忆起隐形轰炸机),以减小 jvzquC41o0nbqA;0eqs0er~wacylaBff9cj55jh;cf=bfhjzrngjp8
4.偏光的偏组词答:以偏概全,成语,发音:yǐ piān gài quán 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出自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1、偏的组词大全(约50个) 偏的词语解释_偏是什么意思? jvzq<84yyy4djjsujkmvcw=:0eun1<62269/j}rn
5.《鲸》快乐练习:达标训练(精选14篇)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划破:___ 感慨:___ 2、文中提到男孩的三次期待的落空了,分别说明了什么? ⑴ 第一次:“男孩等待着射击声”因为这只野狗一直在偷吃我们的样,爸爸一定会把它杀死,与结果比较,说明爸爸的行动很奇怪。 ⑵ 第二次:“男孩首先看看地面,期待着看到野兔的尸体。”因为___,与结果比较说明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y{okjslk{{xgwokcqgo1@57958/j}rn
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小结)(精选3篇)⑦、修饰词 临时的隐蔽所 温和的阳光 舒服的住宅 倾斜的隧道 粗糙的地方 伟大的工程 强有力的后足 静谧舒适的病房 崭新的奇想 足够的事实浩如烟海的资料 重要的发现 倾斜地铺开 轻微地摆动 呆呆地出神 ⑧、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吃苦耐劳 正气凛然 舍己为人 坚持不懈 雷厉风行 二、佳句积累 1、运用对比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jvzquC41yy}/qq6220ipo8gi1c532:;321:89@>956;66A3jvor
7.《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精选11篇)课文翻译放在预习中完成,课堂上只解决学生难解的词、句。对于词语的解释,尽量用成语积累的方法,做到古今沟通。例如: 欲(欲盖弥彰)兼(德才兼备)(风雨兼程) 患(后患无穷)丧(丧尽天良) 屑(不屑一顾)与(与人为善) 已(死而后已)舍生取义(出自课文) jvzquC41o0xvk€jp0eun1€jpzwk0{~|quwuzw‚j144<96A3jvor
8.《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7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1 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自读在课内进行。 jvzquC41yy}/djnjwc}fp7hp1lobqzg1lobqjs1::?7;7mvon
9.隧道的意思是什么读音拼音如何怎么解释>>相关词语: 正桥 栈桥 栈道 引桥 铁路 索道 桥堍 桥头 桥梁 桥涵 桥墩 跑道 弄堂 马路 马道 闾巷 里巷 里弄 街道 间道 胡同 黑道 旱桥 拱桥 浮桥 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词语解释大全。关于隧道是什么意思,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jvzq<84o0jeem3eqo5dkmncp1924;50jvs
10.《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案优秀[评析]由学生自己找生词,讨论生词,真正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随遇而安"是本课中学生最难懂的词语,教师的指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课时 一、了解蟋蟀住宅特点 1、各位评委们,你们辛苦了,通过上一节课大致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再读课文用"—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lkcubp872456:4?592:9:a@::;7790qyon
11.黄浦江打浦路隧道的意思解释黄浦江打浦路隧道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 ⒈ 中国第一条在软土中穿越的水底隧道。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黄浦江江底,西岸进口与打浦路连接。1970年建成通车。全长2761米,包括引道段、河岸矩形段和水底圆形段。为双车道公路隧道。将浦西与浦东直接沟通。相关链接 隧的意思 浦的意思 路的意思 江的意思 黄的意思 道的意思 打的意思 打的成语 道的jvzquC41o0pwncqy4dqv4ekfobp862;;=70qyon
12.《古诗二首》教学叙事(精选12篇)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novprfplkvynslkcubp8<483860qyon
13.上册三年级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词语理解回答: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1(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一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词语理解及造句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词语理解及造句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大,也不太深。 jvzquC41yy}/srlwujo/exr1sk528A6269>85<76;;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