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别称铜城,是甘肃省辖地级市,是大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兰白经济圈的副中心。截至2020年,全市辖2个区、3个县,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白银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陕甘宁青四省区交汇处,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靖远境内曾发现有原始社会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会宁境内也有几处古老的文化,如牛门洞古墓遗址等,它附近的王家泉、阳山一带也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罐、石斧、人骨等遗存。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寺滩、喜集水等处出土过陶瓷、陶片、石器、骨珠及细石器等,经考证属新石器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迹的发现,说明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白银境内有伏羲、女娲的传说,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见证各民族纷争和交融的长城,有丝绸之路的渡口,有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有露天矿大爆破,有传统工业的发展,有恢复建市后的发展转型,共同形成了白银丰富的文化内涵。
白银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及祁连山东延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是山区,山地与宽谷平原并存。北部属冲洪积倾斜平原,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呈黄土梁峁残塬。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海拔最高3321米,最低1275米。白银市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西北部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脉东延部分,地面基岩裸露,阴坡自然植被。东南部以黄土塬、梁、峁、丘陵和川、坪、沟谷为主,大地构造属陇中盆地部分,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地面被黄土覆盖。境内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向草原荒漠过渡,带间过渡不甚明显。黄河从白银区西南水川乡西峡口入境,呈S形,流经靖远县、平川区,至景泰县东北黑山峡下北长滩乌龙漩口出境,长258千米,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黄河将境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且分别由西北与东南向黄河河谷倾斜。
白银市的矿产资源分布主要有南北两条成矿带,南矿带由天祝的马雅雪山向东延伸止于白银厂矿区,是有色金属铜、铅、锌及其伴生矿产集中的产地,北矿带由景泰县的寿鹿山向东延伸沿靖远县北部止于屈吴山脉,在平川-靖远形成靖远煤矿区,其它主要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此矿带以北地区。至2005年底,在市辖区内已发现或探明的矿产有45种,矿产地120多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3种,主要有铜、铅、锌、石膏、石灰石、凹凸棒石粘土等。
白银市树种资源共有43科78属310多种,其中主要树种32科65属100多种,主要果品树种15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胡杨、梭梭、沙冬青3种。天然分布最多的为云杉、油松、白桦、山杨及杜鹃、丁香、虎榛子、子、锦鸡儿、红柳等灌木。人工栽培的用材防护林树种主要为杨、柳、榆、杏、沙枣、刺槐、臭椿、国槐、油松、云杉、落叶松等树种;薪炭林树种主要为柠条、毛条、沙棘、红柳、花棒、梭梭等,经济林树种主要为苹果、梨、杏、枣、桃、葡萄等。植物资源主要为小麦、玉米、水稻、洋芋、扁豆、大豆、黄豆、绿豆、黑豆、谷、糜、高粱、麻、莜麦、荞麦及十多种油料作物和啤酒大麦等;除此之外,尚有数百种野生植物,其中药材有39科92属115种。
白银市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约有21目47科140种,两栖类1目3科4种,爬行类2目5科10种,鸟类12目24科24种,哺乳类6目15科4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22种,甘肃省重点保护的33种,其中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研究价值的10种;天敌昆虫资源9目23科57种。家禽主要为猪、羊、牛、马、驴、骆驼、鸡、鸭、鹅、兔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鹿、黄羊、狍子、獾猪、狼、狐狸、野兔、野鸡等。
九曲黄河最能表现白银的个性。黄河在白银境内多次切穿祁连山东延余脉,形成了白银黄河三峡: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九曲黄河就缠绕在这些峡谷群峰之间,形成了老龙湾、凤凰湾、三滩湾、小红道、五佛沿寺、北城滩、急三湾等诸多黄河大转弯,处处呈现出“龙腾雅丹、凤舞黄河”的奇特景观,绘就白银黄河“九曲十八弯”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
最美中国行,白银欢迎您!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