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沙漠藏有“地下海洋”,为何不去采有什么难言之隐楼兰文明

为什么沙漠下有大量的水源存在?为什么这里可以成为四大文明的交汇点?为什么那些地下的水源不被开发?

为什么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有水源?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第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中部。它位于新疆南部,横跨东西部,长一千四百千米,面积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这是在一亿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开始的,在塔里木盆地的西面,还有和天山一样古老的天山,在盆地的北部。再过几千万年,塔里木海湾的面积随着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而上升,也达到一亿年来的最高点。

但是帕米尔高原的出现,阻碍了海洋与盆地的联系。这个高原坐落在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交界处,在塔里木盆地与塔吉克盆地之间。由于帕米尔高原的关系,原本相连的两个盆地分开了。大约过了四千万年左右,帕米尔高原周围地区的海拔在逐渐上升,进、出海通道也在逐渐被封锁,大海也慢慢从塔里木盆地撤出。

海洋消亡后,塔里木盆地成为一个大湖泊。在塔里木周围的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慢慢注入塔里木盆地并渗入地下。

长期以来,位于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沙漠下,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水源。地质学家们根据勘探资料分析,整个塔克拉玛沙漠的含水层高达2000米,相当于10个贝尔加湖或美国五大湖的地下水量。

那么,从前塔里木盆地是多么美丽,而在这里孕育的文明又是怎样一种繁盛的景象?

塔里木盆地古文明。

人们都知道,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黄河就是这样。从从前的海洋到现在的荒漠,塔里木盆地必然经历过大河文明。当帕米尔高原的海拔上升时,陆地的出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迎来了第一批蒙古或欧罗巴人种族群的新主人。时至今日,在新疆莎车叶尔羌河上发现的最早的城址兰干遗址,就是从新石器到青铜时代。

塔里木文明史上,楼兰最为著名。““不朽的楼兰终不还”的古诗更是流传至今。与铁板河美女相比,楼兰最有名,她们是吐火罗人,属于欧罗巴人种。

那时候,在美丽的罗布泊附近,楼兰人得到滋养,在这里繁衍,慢慢地从部落演变为城市。楼兰的繁华,不可避免的吸引着各路的商客,从此,这里便成了丝绸之路上人山人海的要冲,楼兰人的生活也变得富庶安逸。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形成,牧人的过度放牧,以及恶劣气候的逐步出现,罗布泊水体逐渐减少,克拉玛干沙漠绿植生存状况更为恶劣。

也许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也许是别的原因,原本曾经繁荣的楼兰文明,就这样消失在茫茫大漠中。

可能是由于塔里木地区的气候原因,许多遗迹得以保存下来。于是,楼兰古城得以重现。

由各式各样的陶器、玻璃器皿、以及色彩依旧斑斓的汉代丝绵;从古城内的魏晋时期的佛塔和吐蕃的城楼等建筑遗址上,从尼雅遗址出土的西方人等。印度大佛等

这一切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楼兰是多么繁华,而它更是地球上仅有4个文明的交汇之地。

至于塔里木盆地的文明史,考古工作者们仍在努力发掘和保护。

据新疆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今年1月,新疆、北京两所考古所联合发掘了新疆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终于有了新的研究成果。

这座古城位于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考古学家经过三年的研究,终于确定这座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于公元元年前后被废弃。

这项研究为塔里木盆地史前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这是目前发现和确认塔里木盆地最早年代的城市遗址。

这项研究的主持发掘工作的党志豪表示,经过三年的考察,不仅了解了古城的建设方式和基本结构,更重要的是,对于古城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大概在春秋早期,古城已出现了人潮活动,部族形态逐渐形成,有低矮的围墙;到了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高墙和壕沟开始出现,战国至两汉时期,古城处于主要的使用和发展阶段。但是,之后的几十年,这个城市逐渐衰落,并逐渐被废弃。

除塔里木盆地考古发掘外,在该地区的历史遗存调查整理外,这是中外学术界近百年来所做的。

张安福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以后,以西方探险家斯坦因等为代表的探索者,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其特征为主动性、计划性,主要由中国学者进行考察;第三阶段是从1980年代开始,以综合性和针对性为特征,这个国家对塔里木地区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分类,并有区域性的全面普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塔里木盆地这样面积大、时间长、文明种类多的历史考察,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很少见,为了提高考察和研究能力,中国便选择与国外进行调查和研究技术合作。

塔里木盆地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大量的考古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不过,作为中国第一大沙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却有“死亡之海”的称号。荒漠的恶劣环境不仅增加了考古工作的难度,也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995年,两条横贯塔克拉玛沙漠的公路终于建成,这是我国历时两年半艰苦努力的成果。道路两旁也种了很多树,主要是为了防止沙漠侵蚀公路。

伴随着塔里木盆地“地下海洋”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在国内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国外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加上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新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新疆观光旅游。知道了新疆繁盛的历史后,不少来新疆的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新疆有大量地下水为什么不开采呢?

为什么地下水源不被开发利用?

到新疆旅行的人都知道,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有一个不小的沙漠湖泊,叫做康拉克湖。这里距离若羌县约45公里,虽然地处荒漠,但湖边不仅有红柳、芦苇等植物生长,更有水鸟、鱼虾在此悠闲生活,当地人称之为“沼泽之地”。

这么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不难想象,从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将是多么令人陶醉。

回到1970年代,当时的罗布泊还没有完全干涸。五十年前,同样位于大沙漠东部的这个湖泊仍然存在,根据地质勘测和卫星拍摄的照片,地质学家们研究后判断,罗布泊的最大面积应该比现在的青海湖整整大整整两倍。

只要有水就有生命,可见当时的“死亡之海”,因为有罗布泊的存在,应该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现在,繁华已逝,面对肆意侵蚀的沙漠、飞扬的沙土、如此荒凉的景象,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下,竟然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地下水层所存的水相当于长江8号的水量。

假如地下水可以全部开采,那么新疆恢复往日荣光的日子还会遥远吗?但是,为何迟迟没有开采呢?

第一部分,我们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状况。大家都知道,像沙漠一样,沙散了,不容易凝结。若强制抽取沙漠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将导致地层出现塌陷现象,附近的绿植会因缺水而死亡。

也许有人会问,沙漠中可以开采石油,为什么不能开采水呢?并非全部抽取地下的液体,有什么区别吗?差异的确很大,但确实很大。

采油过程中,为了平衡地下压力,向油井中注入水源,防止地面塌陷。采油用水平衡压力,是不是开采水也可以利用水?很明显,不合理。

THE END
0.天山和昆仑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和昆仑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漠深处居住的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他们不种五谷 也不牧牲畜 他们逐水而居 生活在塔里木河畔 靠在沙漠中的海子捕鱼为生 新疆旅行 少数民族风情 新疆旅游jvzquC41o0iutru0eqs0yngcrr5zq~4vtkvtjxtv1rgjrjn1fgzbku4fgvgjnHftvkimgRi?43<399;23(otJrigPc|Cc{B[GU,tgxB2(v}pl~rrycqfwyB2(crmkjsegKj>399;3:?'uri?3;>67>>3
1.塔里木盆地:请叫我宝贝!沙漠新疆胡杨林新浪科技图为慕士塔格峰(据本报资料库)。 “三山夹两盆”是新疆最直观的地形,盆地占据了新疆大片土地。新疆南部醒目的塔里木盆地,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它的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才是它的代名词。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在此流淌,荒凉的沙漠之上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uglm14283/9;/2:5eql2kok€jtjz93:=79;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