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湖水绵延在沙漠的层叠之中,让连片的沙丘固定而结实地粘附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奇特靓丽的景色,让沙漠变得灵动且富有诗意。2022年以前,任谁也不会想到此情此景居然出现在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两个广东省的大小。但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长年黄沙堆积,狂风呼啸,温度变化大,一座座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在沙漠中,狂风甚至可以将沙墙吹至900米以上的高空,可见自然条件之恶劣。因为降水量极其稀少,这里只有少量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了抵抗干旱,那里的动物还有夏眠的现象。
一个怎么也不可能有水的地方突现大片的湖泊,是因为今年受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影响,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多条河流和干流多个断面持续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流量洪水,塔里木河流域迎来了今年入汛后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混合型洪水。相当一部分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形成众多湖泊,场面蔚为壮观。
不过按照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2500~3400毫米的高蒸发量,如此奇观最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所谓的西北变塞外江南,只不过是国人心中的愿景而已,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今年频发的天气异象确实也让人忍不住想感慨一句,果然啥事都是活久见,只要发生的时机对,就能见证历史奇迹。
长江干了,鄱阳湖干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却出现了大片湖泊。
2022年的天气堪称一部魔幻大片,先是7月以来持续的高温席卷了长江流域,加上降雨量稀少,江河来水偏少、水位持续走低,导致长江区域在进入主汛期时出现了严重干旱,部分支流出现断流的情况。这也导致长江无法继续给鄱阳湖补给水量,间接导致以往10月份才会进入枯水期的鄱阳湖,在8月份就进入了枯水期,比往年提前了足足两个月。眨眼间已经入了10月中下旬,长江流域的旱情却依旧十分严峻,尽管鄱阳湖的水位在最近有所上涨,但也不过杯水车薪,涨水不到两天也终将降了回去,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鄱阳湖
这头沧海变桑田,那头却是沙漠变绿洲。大西北突降暴雨引发大洪灾,塔里木河流首当其冲,宛若野马气势如虹直接淹了300平方公里,同时还不忘指挥着一些洪水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发。一时间,原本应该是我国最干旱沙漠之一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涌现了大量蔚蓝壮丽的湖泊。这一罕见的盛况也与长江流域的极端干旱形成极大的反差,出现了“南旱北涝”的怪象。
这年头,真的是旱得旱死,涝的涝死。可惜的是,西北,尤其是塔里木这条内流河的洪水也只是昙花一现,不然就可以将水蓄起来,用来改造西北极端的自然条件,说不准还能建成不小的绿洲,甚至使罗布泊重现当年景象。
塔里木河今年洪水泛滥,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了湖泊,能不能人工改道,让干涸的罗布泊重新变成中国的第二大湖?
今年是塔里木河近十年来水量最大的一年,河水甚至漫溢到了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造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湖泊涌现的奇观盛景。要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外还是世界第十大沙漠,这样一块千年干皮都能滋润成豆腐,可想而知今年塔里木河的水量有多大了。
事实上,今年的强降雨导致塔里木河下游提前55天来水,洪灾持续时间长达80天,5-9月整个上游径流量比以往同期偏多1.5倍,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达到了398.3亿立方米,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的4倍。这么多的水如果不完全利用实在可惜,与其让它们流进沙漠白白蒸发掉,为何不想办法让水流入位于塔里木盆地最低点的罗布泊中,也好让罗布泊趁着鄱阳湖干旱,重新夺回中国第二大湖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