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第一人倒在罗布泊无人区再也没出来,距离补给点仅公里!

他被曾称为“当代徐霞客”、“中国徒步第一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人”,对于户外圈的人说他的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便是余纯顺!

余纯顺资料图

余纯顺,上海人,大学生,1988年开始一个人孤身徒步全国旅行,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曾17次渡黄河,11次过长江,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内蒙古草原,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乃至西北沙漠戈壁。

他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穿过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余纯顺不停地走,从未停下穿越的脚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余纯顺绝对是一个名人,几乎家喻户晓。

他的死令很多人都感到很遗憾和震惊,而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他是在有后勤保障以及提前踩线做好标记并安排好补给点的情况下,在罗布泊无人区出的事,是他太低估了罗布泊无人区的可怕。

罗布泊无人区

罗布泊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位于我国新疆最东端,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下辖的一个镇,东西长约416公里,南北宽约243公里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南湖戈壁以及阿尔金山脉之间。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罗布泊长得像是人的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还有耳垂,因此这里也被誉为“地球之耳”。这里寸草不生,见不到一丝生命气息,漫天昏黄一色,“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置身其中,仿佛是到了荒凉的火星上,除了偶尔刮起的沙尘暴,一切都寂静无声,悄无声息,可怕如影随形。

罗布泊地球之耳

拍摄任务完成后,大家都非常开心,当大家都在打包装备准备返回时,余纯顺却提出,他想自己一个人单独挑战穿越罗布泊。对于余纯顺来说,他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唯独还没有自己一个人穿越罗布泊,而此次既然已经来了,他不想错过机会。

同行的工作人员,为了安全考虑进行极力劝阻,但余纯顺心意已定,谁也改变不了他的想法,一定要坚持自己再徒步穿越一次罗布泊。

劝不住余纯顺,工作人员只好和他一起规划穿越路线,他们选择了一条难度较低的线路,全程总长约107公里。规划好路线后,余纯顺带着工作人员亲自在穿越路线沿途预定地点埋下了干粮和水并做好了标记,每3公里埋6瓶水,每35公里埋全天干粮和饮用水,以确保万无一失。

一条才刚刚走过一次仅107公里的穿越路线,沿途布置好了补给点有充足的水和食物,还拥有后勤工作人员。加上余纯顺本人有着丰富的徒步探险经验,没有人会想到有如此充足准备的穿越之旅,会让余纯顺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罗布泊无人区的沙漠深处。

余纯顺徒步穿越路线

第二天6月11日,余纯顺独自一人出发了,工作人员则开车前往预定目标地点等他。

很快,3天时间过去了,工作人员在预定地点没有等到余纯顺的归来,大家以为他可能行程上有点耽搁。但到了第二天人还没回来,大家才意识到可能出事了,立刻安排人员分头沿着预定的穿越路线前去寻找,并向当地有关部门请求帮助救援。

经过几天时间不间断的搜救,预定的穿越路线全部找完了也没有找到余纯顺,没有人知道这短短的107公里的穿越路线,余纯顺到底走到哪去了!直到6月18日,救援人员通过直升机在无人区里发现了余纯顺的帐篷,只是人早已没有了呼吸,而他帐篷的位置距离最近的补给点仅1.5公里。

余纯顺遇难地

后来相关专业人员对余纯顺的穿越行程结合当时的天气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那几天罗布泊无人区里有强沙尘暴。余纯顺遭遇了强沙尘暴,为了躲避沙尘暴而偏离了原计划的穿越路线。

沙尘暴将沿途做的标记掩盖得看不到一点痕迹,找不到标记点之后他便在无人区里迷路了,而他要穿越出去,就必须找到埋下的补给点位置,需要水和食物。

最终他没能坚持到补给点,在距离补给点仅1.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高温脱水而亡。

这样一个有着丰富野外探险家经验的徒步大神,在罗布泊无人区里走一条已经走过的路,并且沿途都有标记和补给点,却倒在了无人区的沙漠深处,生命终止在罗布泊无人区。

他的死,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罗布泊无人区的可怕,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没有任何一种风景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付出!

THE END
0.“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底有多恐怖在罗布泊死亡稀松平常!据公开资料,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海拔780米左右。 上世纪60年代,在罗布泊还没有彻底干涸之前,我国的第1颗原子弹、氢弹均是在罗布泊地区试爆成功。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因为罗布泊及周边都是无人区。 ▲罗布泊资料图。 罗布泊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222628B442491:98167867:;30jznn
1.春雷声声马兰村──战斗在罗布泊的难忘岁月——上海热线新闻频道春雷声声马兰村──战斗在罗布泊的难忘岁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祖国大西北的戈壁滩深处,有一个神秘的罗布泊核试验基地,那里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集合着一群中国军人和年轻的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罗布泊之声响彻大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竖起了一座光辉灿烂的历史丰碑。jvzquC41pg}t0xsnkpk/uq3ep1tfy|4id1ipp}jpv1814;2291731ltpvgtuaB>58;830qyo
2.一年一聚,曾经战斗在罗布泊的广东人回忆青春南方+在新疆,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曾有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1955年,我国决定开始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经过漫长的选址勘察,最终将核试验基地选定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荒漠。 有一批广东人,他们曾经在那里参加“两弹一星”的工作,他们中不乏放弃优渥生活,成为我国核试验事业的开拓者、亲历者和见证者,数十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51385d::>;;;
3.罗布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尔后来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变成了“希望之城”。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jvzquC41yy}/q|lgq0io1€nmk1+F9.GF';=&G>*D:'>4'N;'D5+9C8
4.百余名浙大人,在罗布泊写下光辉的一页1964年10月16日,一声东方惊雷响彻寰宇,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57年后,重新回望罗布泊这片神秘土地,浙大人的名字与中国核试验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程开甲等4位科学家是浙大校友。 马兰基地培养的10位院士中,程开甲、吕敏、杨裕生、林俊德等4位院士,是浙大jvzquC41yy}/|sz0gf{/ew44247039741e<45<=c46947A>1rcmf0qyo
5.古丝绸之路——罗布泊之大海道!在无人区嗨爆跨年夜!这次跟着我们一起欣赏罗布泊无人区隐世的壮美风光。 跟随我们一起度过别样的跨年之旅。 荒漠中的“城堡” 雅丹地貌 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上,没有什么生命气息 大自然用她神奇的力量,在这里创作 许许多多矗立于沙漠戈壁之中的绝世佳作 有格林童话中的古城堡 jvzquC41yy}/ojkgpi}p0ls1iqthnj1|kpwnpi1:1;:;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