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地球上的“死亡之海”,也是“地球之耳”。上世纪60年代开始,罗布泊以“两弹一星”而名于世界。罗布泊虽然名为泊,其实熟知它的人都知道,其实这里荒无人烟。
但是在2021年,罗布泊却出现了大量的水源,碧波荡漾、动人心魄,展现出妖异的美,无人知道在这片荒漠之中,是如何冒出如此多的水源的。那么,罗布泊的水源究竟从何而来?
罗布泊为什么会干涸?
罗布泊因蒙古语翻译而来,意思是水源汇集之河流,从这里看,罗布泊当时的水源应该是极其丰富的,那么,为何到了近代,罗布泊却逐渐呈现出干涸的景象呢?
一、洋流气候的变化。
罗布泊的水源从何而来,答案一定是来自于海洋的,多数为北冰洋以及印度洋的水汽,海面上的水汽到达地面之上,形成湖泊,最终汇聚成罗布泊。
但是后来气候逐渐开始变化,从而导致内陆的气候逐渐发生变化,运送过来的水汽却越来越少。而罗布泊地势低洼,周边少不了高山环绕,水汽被阻挡在外,本身为旱地,水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干旱的发生。
二、人为使用。
西部大开发时期,国家大力发展耕地,罗布泊地区的水资源成为了灌溉农田的首选,洋流气候的变化导致,水资源的储量变少,而人为的使用水资源,使得水资源逐渐走向枯竭。
三、塔里木河的断流。
除却洋流气候的变迁能够提供相对应的水资源,罗布泊的水资源,还能够从西部地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补给。但是,人为使用的水资源过于庞大,冰雪消融的速度,根本无法保证罗布泊的蓄水量。
冰雪消融补充罗布泊的水资源,是通过塔里木河下游而来。上世纪6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出现断流,加上塔克拉玛干沙漠乘虚而入,也就导致罗布泊逐渐荒漠化。
20世纪70年代,12年的时间中,罗布泊的荒漠化速度每年都会向前推进5米左右,受到荒漠化的影响,罗布泊周边的草本植物迅速枯竭而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也是“死亡之海”的由来。
为何干涸的罗布泊,突然死而复生?水资源从何而来?
其实罗布泊的状况,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有过短暂回暖的现象。塔里木河下游又开始为罗布泊注入新的水源,使得这片区域曾经恢复了短暂的生机。
而现如今,罗布泊越来越有起死回生的前兆,而此次出现的情况,与之前20年代不尽然相同,此次出现的水资源为天然卤水,也被称之为含盐水体。并不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淡水资源。
罗布泊地势低洼,虽然罗布泊的水资源因为地质的变化,或者因为人为的因素,水资源已经逐渐枯竭。但是,水中残留的盐分,并不会随着水资源的变化而逐渐流失。
反而是残留在地面,而现如今,出现的天然卤水,其中的主要成分正是钾盐。罗布泊地下的钾盐矿以卤水层的形式存在,而我国对于钾盐的需求非常巨大。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钾盐对于农业大国的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钾盐至少90%之上,都能够用于肥料制造,而剩下的能够转头使用到农业中。对于我国来讲,钾盐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罗布泊的钾盐如何开采?
2000年,国家对于罗布泊钾盐的开采正式提上日程。20年过去,罗布泊已经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钾盐开采基地,现在依旧有国家专门的开采部门在此地工作。
从近些年罗布泊的现状中我们其实也能够看出一二,尤其是当地人工湖的面积在逐渐增多,这也是抽出卤水层的必要结果。只有通过抽出卤水层提纯,才能够得到应有的钾盐。
随着罗布泊钾盐的逐渐开采,网络上也不乏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卤水层的逐渐开采,不会影响罗布泊的地质结构吗?开采过度会不会出现地质塌陷的后果?
其实,这些担心不无道理。普通开采其实并不会影响其地质结构,因为卤水层被逐渐抽调走,会被其余的层次的液体填补而上,这也就不会出现地质塌陷的结果。
而过度开采,使得大自然的修补跟不上开采的节奏,完全有可能导致地质塌陷的产生。所以国家明令规定,对于罗布泊地下卤水的开采,不能够过度,否则会影响整个矿体的生态平衡。
其实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下的卤水开采逐渐变成了必要的事情。依照现在的科技手段,完全能够将提取出来的卤水,经过一系列的提纯,变化成可以饮用的淡水,而且还能够得到相应的钾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