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罗布泊就已经是干涸的状态,而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植物死亡,沙漠逐渐蚕食罗布泊。但是在最近几十年中,路坡不破逐渐恢复成原来的模样,那为什么罗布泊会从干涸逐渐恢复成往日模样呢?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
什么原因导致了罗布泊干涸?
提起罗布泊,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科学家彭加木的失踪,或是位于丝绸之路咽喉位置的楼兰古城,又或者是核试验等等。自从罗布泊出现干涸现象之后,附近的沙漠中缺少水源和植物的存在,吸引了很多冒险爱好者的目光,即便是专业人员,一不小心也会在其中迷失,有去无回,罗布泊也被称为“死亡之海”。
罗布泊曾是我国最大的盐湖,在1921年的时候,塔里木河发生改道,水源向东流去,然后全部注入了罗布泊中,而罗布泊也是在1958年的时候,成为了最大的盐水湖,在1958年的时候,曾进行过详细的测量,其面积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350平方公里,那罗布泊的干涸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是人为因素,从1950年之后,塔里木河两岸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用水量也随之增加,做什么都需要水的参与。由于对水的需求量过大,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中,附近就修建起多达130座的水库,这也导致了塔里木河下游出现干涸情况。
第二就是出现的自然因素,由于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在持续增加,生产需要也在持续上涨,罗布泊水源的流入越来越少,再加上本就干燥的气候,水的支出一直大于水的流入,最终导致了罗布泊出现干涸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复活”
这要从钾盐开始说起了,钾盐其实就是含有钾的矿物质,钾盐矿是制作钾肥的最主要材料,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95%的钾盐都被用来制作肥料了,其主要制作产品以硫酸钾和氯化钾为主,是农业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
而我国身为农业大国之一,肥料的使用量自然是少不了,但是我国当时的已经发现的钾盐资源剩余不多,钾肥的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其中大部分的需求都靠进口。
而在1998年之后,我国的钾肥进口量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在最高的时候,钾肥进口量甚至占世界钾肥进口量的23%。若是我国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钾肥资源,那么如此大的消耗量将会导致我国在国际地位上处于劣势。
而从5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地质勘测者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钾盐资源的痕迹,1958年的时候发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钾盐。之后便在全国各地寻找钾盐的踪迹,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科研人员们就想起了被遗忘的罗布泊。
在这10年中不间断的对罗布泊进行探索研究,克服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对罗布泊东北部的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超大型钾盐矿床,其中钾盐资源的储量足足有2.5亿吨。
那钾盐和罗布泊水源恢复有什么关系吗?钾盐矿是以卤水层的形式存在的,喜爱那个要对钾盐进行提炼,那么必须要考虑对卤水的提取和存放,而罗布泊就是一个储存卤水非常好的地点。
也可以这么说,罗布泊之所以会“复活”全都是因为这些卤水的存在。罗布泊集中了所有提取出来的卤水,而即便是在高温环境下,得益于卤水的高浓度,水分在其中也会以缓慢的速度蒸发。所以伴随着钾肥的不断产出,罗布泊也逐渐向咸水湖转变。
结束语:罗布泊钾盐的发现,我国出现的钾肥供应不足情况得到了解决,我国从此以后不用再从国外进口。我国的钾肥生产量在不断的上升,我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话语权逐渐变得更加硬气。让更多农民用得起钾肥。也让这片“死亡之海”重新焕发生机,慢慢变成了“希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