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漠已经变绿洲,为何塔克拉玛干沙漠却无法被消灭

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名字听着像古代武林门派,其实是块谁都不想惹的狠角色。毛乌素沙地早就被咱们收拾成了绿洲,风沙停了,牛羊多了,连卫星拍下来都绿得耀眼。

可塔克拉玛干呢?四十多年过去了,还在那儿横着躺,活像一个不服管教的“大爷”。面积顶仨江苏,风大、沙细、水少,治它跟驯一头暴躁的野骆驼一样难。

问题来了:一个变绿了,一个还在喘沙子,同样是沙漠,差距咋就这么大?得说清楚,那得从“水滴”和“草方格”的血泪史讲起……

毛乌素沙漠已经变绿洲,中国治沙成绩确实亮眼。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全国绿化面积快速扩张,这可不是吹的。但是远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规模大得吓人。

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达到33.76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占比高达76%。

一年降水量最多80毫米,蒸发量倒是凶猛得很,每年2500到3400毫米,可以说水刚来就被蒸干了。别说建绿洲,就是养几棵草都困难。

塔克拉玛干这个地方,四周都是高山和高原:南边有昆仑山,北边是天山,西边就是帕米尔高原,东边暖湿气流根本到不了这里,千百年来成了个天然“干燥箱”。

沙丘个头可不小,最高的居然能到300米,也就是差不多一栋100层楼的高度,这玩意儿,风吹一晚能移动几十米。

每年大风天数也特别多,一年平均145.6天沙尘暴天气,风速动辄8级以上。沙尘飘到附近的村镇,遮天蔽日,造成交通堵塞,农田埋没。

历史上策勒县被迫搬迁三次,村庄一点点被风沙吞没,到1997年,英阿瓦提村最后一次搬迁后,老村址已经成了黄沙一片,几乎看不到过去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了。

面对如此困难的自然条件,4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当地群众建起了一条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防护带。

但仅仅建好防护带,还远远不够彻底消灭沙漠,因为沙漠内部缺乏稳定水源,根本无法大规模改造为绿洲,生态修复只能沿着边缘展开,深入腹地基本没有可能。

这是现实,不是说咱们没干好,而是这片土地先天条件就是如此。一个水滴在这里的寿命,比昙花一现还短,想象一下,要把塔克拉玛干彻底变成绿洲?简直难上加难。

策勒县的治沙先锋老李,就是被塔克拉玛干狠狠上了一课。2009年,刚从塔城退休的老李,主动申请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阿日希村,立志要做点真正能防沙致富的事业。

阿日希村每年沙尘天260天以上,漫天黄沙,环境恶劣,地里树苗种下去,刚长出来的叶子立马被沙子覆盖,全部枯死。

老李决心要种红枣树。起初推平了好几座沙丘,挖渠灌溉,但仅仅一个月,数万棵树苗全部被沙子吞没,几乎颗粒无存。

为了解决树苗成活问题,老李不断请教专家,反复试验后采用了先改良土壤,再挖渠引水灌溉的方法。

这种方法耗资巨大,2010年,他把乌鲁木齐的房子卖了,筹得资金,把90岁的父亲也接到了村里。

2017年,地方政府帮忙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发放退耕还林补贴,老李带领着200多名村民,扩大规模,才逐渐让生态屏障成型。

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在阿日希村种下了5万棵杨树和80多万棵枣树,彻底解决了这个风口村庄的生存难题,也带动了村民们的就业致富。

治沙过程步步艰难。沙漠移动性太强,每一次树苗种植之后的第一年,必须多次补种,成本不断增加。

每次遇到大风,老李和村民们就彻夜值守,手动挖出被埋没的树苗。一个十多厘米的小苗,常常被两三米厚的沙层盖住,挖出来的时候树叶已经焦枯。

在老李和当地群众的不断努力下,阿日希村绿洲终于初具规模,沙漠在这个地方暂时停止了扩张脚步。可一旦稍微放松警惕,风沙立即卷土重来,绿色屏障就有被沙丘覆盖的危险。

沙漠治理,稍有懈怠,就是重头再来。

同样是与风沙斗争,且末县的治沙故事也不轻松。2018年,退伍老兵田野和两个战友,组建了一个小型治沙队,专门在沙漠腹地种梭梭树。

且末县沙尘天气一年超过100天,沙丘流动性极强。治沙队第一天就吃了大亏:一天种了200亩树苗,第二天清晨再看,地面竟一株树苗也找不到。树苗全部被连夜大风吹走,沙地恢复如初。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田野不断摸索,发现必须先打稳固的基础,防止流沙移动,然后再种树苗,才可能成活下来。他们采用工程固沙的方式,用草方格和高立式沙障来固定沙丘,之后才种梭梭树。

同时,老兵们还在这些树下面种植中药材,比如肉苁蓉和板蓝根,这不仅固沙,还带来了经济收益。

这些梭梭树种植不容易,每一棵树苗的根部都要紧挨滴灌带,否则一棵也活不下来。且末县年降水量极少,只有几十毫米,每年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几十倍。

当地水源极为紧张,只能靠高山雪水融化流入地下,形成少量地下水源供滴灌使用。

尽管困难重重,老兵们还是把这些树苗一棵棵扎扎实实地种下来了。

几年过去,沙丘移动终于减慢,沙地渐渐有了生机,周围的村民看到老兵们治沙有效,也开始加入进来,学习经验,扩展种植规模。

老兵们的方法有效,但沙漠腹地治沙成本过高,水资源难以长期保证,这样的努力只能逐步推广到边缘地区,沙漠内部深处依旧难以彻底绿化。

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到现在为止,依旧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斗争,咱们能做的,就是坚持,慢慢扩大绿洲规模,一点点遏制住沙漠扩张的脚步。

THE END
0.23年他只做一件事——让塔克拉玛干沙漠变绿洲记者极目远眺,满眼沙漠中稀稀拉拉的红柳虽然只有10厘米高,但已然有不少新芽在慢慢生长,很难相信那个曾经“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在被图尔洪·买提塞地和他的团队征服。记者不禁发问,是怎样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了23年时间来实现“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 “你们要是再晚几个月来,村里的桃子jvzq<84yyy4uno|0pgz0uq4424:158y424:15:7a3;=19<;70jznn
1.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雨网友:沙漠要变绿洲?未来沙漠是否会变绿洲?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9月25日,新疆尉且沙漠公路尉犁段迎来一场强降雨天气。 塔克拉玛干沙漠越来越“湿”了。 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远离大海,因此受到湿润气流的阻挡,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极少有降水,特别是沙漠深处。白天沙漠表面的温度能高达70到80摄氏度。 jvzquC41yy}/ctxzy0ipo8x{1tjyy8}l146379>1v46379>4:a91:@=;;74ivvq
2.塔克拉玛干的奇迹:绿锁流沙丨新华深读  2024年11月28日上午,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被填补了最后缺口,沿着沙漠边缘蜿蜒成链,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全面锁边“合龙”。由此,这道柔软而韧性十足的绿篱,能够强力制止流沙肆虐,将绿洲与黄沙、生命与死亡分隔。   从空中俯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仿佛围上一根丝带,为沙漠勾勒了一条漂亮的绿色轮廓。卫 jvzq<84yyy4ykwmwcpku0lto14636:752161:;i9cg?37o9e9dh43k;6ggk4::<9585d0qyon
3.西北独有的苍茫!这片秘境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这就是兵团#我的西北独有的苍茫!这片秘境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这就是兵团 #我的宝藏新疆 #飞阅绿洲 编辑:张力心 审核:姜小薇 来源:团炬 发布于:北京市 平台声明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抢首评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更多内容了…… 抢首评 jvzquC41o0ypj~3eqo5b1B:535;55
4.沙漠“爆改”绿洲看塔克拉玛干穿上“格子衫”在不断的探索中,一支支绿色“植物大军”被当地百姓布局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让这里从2014年的瀚海千里,变成现在的片片绿洲。 近年来,民丰县4万多名群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植树造林5.6万亩,建成农田防护林2.4万亩,种植治沙植物1065.6万株,足以覆盖住整个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绿进沙退”的奇迹正在上演。 jvzquC41yy}/d}z0eun0ls1ygh0497613703=4CTVO29<679;68;985366/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