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程在新疆丨锁住“死亡之海”!这条“绿围脖”,织了多年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

锁边任务最后种下的10万株玫瑰,

盛夏时节,如约绽放!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看中国这份“世界级答卷”——

系统谋划 “死亡之海”变“希望之海”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荒漠化治理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横卧在塔里木盆地中心,被称为“死亡之海”,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千百年来,它不断侵蚀着周边绿洲,人与沙的博弈从未停止。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更需要科学思想的引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1978年,我国启动实施“三北”工程。这项工程从东北、华北贯通至西北新疆,在万里风沙线筑起一道绿色屏障。自此,新疆也逐步拉开了一场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持久战的序幕。

2023年6月,我国提出要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就是其中之一。

同年11月,新疆全面打响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吹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冲锋号。

然而,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涉及范围之广、投入人力物力之多、复杂程度之大,都是新疆防沙治沙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需要治理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更重、立地条件更差。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无疑是对新疆广大干部群众一个艰巨的考验。

从拓荒沙海的治沙老兵,到扎根大漠的林草专家;从扛着坎土曼植树,到机器人种罗布麻;从草方格防沙绿化,到光伏发电取水治沙;从沙海种玫瑰,到沙漠养“海鲜”;从柯柯牙全民植树“大会战”,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40多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

持续攻坚,植绿缚沙,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变了模样。

科技赋能 破解“卡脖子”戴上“绿围脖”

要想给33.76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绿围脖”,绝非易事。

新疆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防沙治沙新路子:在水资源条件相对好的区域,优先采用生物治沙方式;在水资源条件相对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以工程治沙为主。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激发了各地积极探索治沙新模式,涌现出于田县“梯田”治沙、沙雅县光伏发电抽水治沙等典型,带动了企业、社会、农民积极参与,推动了沙产业发展,治沙又致富。其中,“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绿草成茵”更是被中外媒体广泛报道。

过去,由于没水没电,即便想通过治沙发展种植增加收入,也只能“望沙兴叹”。而治沙新技术的出现,让农户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投资低、使用灵活、管理方便,机器人植绿、戈壁设施农业、分布式光伏发电取水等新技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绿色科技赋能下,新疆的千里荒漠不再贫瘠,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在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与沙共舞 打造绿富同兴的发展样本

防沙治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生态任务,还是一项惠及民生的经济工程。在人与沙的较量中,新疆不仅取得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胜利,也打造了绿富同兴的发展样本。

正值盛夏,金色的麦浪在沙丘间涌动,粒粒饱满的枸杞缀满枝头,越来越多的生长作物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你能想象沙漠丰收的场景吗?

板蓝根、杜仲、油莎豆、土豆、枇杷、石榴、黑加仑等已经不稀奇,还有螃蟹、龙虾、珍珠……近些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农业奇迹源源不断,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除了小规模生产,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肉苁蓉、沙漠玫瑰、甘草等特色种植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同时带动了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产业链不断延长。

新疆将生态环境治理和沙漠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一项项沙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道道令人瞩目的亮丽风景线。

行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人们艰苦奋斗、向沙漠要效益的创举令人目不暇接。

人沙和谐,塔克拉玛干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荒凉的沙漠了!

延伸阅读:塔克拉玛干“绿的答卷”

1978年,我国启动实施“三北”工程。

1986年,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启动;于1996年,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1995年,新疆第一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轮台-民丰公路全线贯通。

1998年,且末县河东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启动;目前治沙造林18万亩。

2000年,新疆第一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

2003年,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开工建设,于2006年竣工。

2007年,新疆第二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阿和公路通车。

2012年,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启动实施。

2019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首块海水稻试验田获得丰收。

2022年,世界首条沙漠环线环塔铁路正式通行。

2022年,新疆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尉且公路通车。

2022年,新疆首次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

2022年,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2023年,新疆全面打响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吹响锁边“合龙”冲锋号。

2023年,新疆第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图昆公路通车。

2024年,新疆首个罗布麻草种基地在尉犁县建成。

2024年,《关于自治区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实施措施》发布。

THE END
0.23年他只做一件事——让塔克拉玛干沙漠变绿洲记者极目远眺,满眼沙漠中稀稀拉拉的红柳虽然只有10厘米高,但已然有不少新芽在慢慢生长,很难相信那个曾经“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在被图尔洪·买提塞地和他的团队征服。记者不禁发问,是怎样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了23年时间来实现“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 “你们要是再晚几个月来,村里的桃子jvzq<84yyy4uno|0pgz0uq4424:158y424:15:7a3;=19<;70jznn
1.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雨网友:沙漠要变绿洲?未来沙漠是否会变绿洲?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9月25日,新疆尉且沙漠公路尉犁段迎来一场强降雨天气。 塔克拉玛干沙漠越来越“湿”了。 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远离大海,因此受到湿润气流的阻挡,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极少有降水,特别是沙漠深处。白天沙漠表面的温度能高达70到80摄氏度。 jvzquC41yy}/ctxzy0ipo8x{1tjyy8}l146379>1v46379>4:a91:@=;;74ivvq
2.塔克拉玛干的奇迹:绿锁流沙丨新华深读  2024年11月28日上午,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被填补了最后缺口,沿着沙漠边缘蜿蜒成链,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全面锁边“合龙”。由此,这道柔软而韧性十足的绿篱,能够强力制止流沙肆虐,将绿洲与黄沙、生命与死亡分隔。   从空中俯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仿佛围上一根丝带,为沙漠勾勒了一条漂亮的绿色轮廓。卫 jvzq<84yyy4ykwmwcpku0lto14636:752161:;i9cg?37o9e9dh43k;6ggk4::<9585d0qyon
3.西北独有的苍茫!这片秘境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这就是兵团#我的西北独有的苍茫!这片秘境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这就是兵团 #我的宝藏新疆 #飞阅绿洲 编辑:张力心 审核:姜小薇 来源:团炬 发布于:北京市 平台声明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抢首评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更多内容了…… 抢首评 jvzquC41o0ypj~3eqo5b1B:535;55
4.沙漠“爆改”绿洲看塔克拉玛干穿上“格子衫”在不断的探索中,一支支绿色“植物大军”被当地百姓布局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让这里从2014年的瀚海千里,变成现在的片片绿洲。 近年来,民丰县4万多名群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植树造林5.6万亩,建成农田防护林2.4万亩,种植治沙植物1065.6万株,足以覆盖住整个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绿进沙退”的奇迹正在上演。 jvzquC41yy}/d}z0eun0ls1ygh0497613703=4CTVO29<679;68;985366/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