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球”飞播造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施

近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首次尝试在沙漠荒漠化区域进行5万亩“树种球”飞播试验造林工作。这是全国首次运用“树种球”在荒漠化地区进行大面积飞播造林,试验成功后,将对改善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植被覆盖、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周边生态环境恢复提供重要实践依据。

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欣鹏介绍说,“树种球”是一种绿化技术,把胡杨、红柳等耐干旱、耐盐碱树种和草籽,通过使用红土、椰糠和有机质土壤等进行包衣处理,制成几厘米大小、重量不超过50g的种球。其中,红土可为种子提供较好的土质环境,椰糠发挥蓄水保水功能。遇到下雨,便可快速吸收并锁住水分,为种球内种子萌发提供有利条件,提高种子成活率。据了解,飞播造林在我国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作业区域精准等优势特点。

在十团蓝泊湾通用机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忙着把从山东基地加工好的成品“树种球”称重,随后转运到负责飞播任务的运输机上。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面积达到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在当地语言中,意为“进去出不来”,又被称为“死亡之海”。此次飞播造林,是大面积造林、修复沙漠区域生态的一次大胆尝试,可以为师市综合治理恢复荒漠化区域植被积累经验。

王欣鹏表示,为保证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负责飞播造林工作的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从今年5月起,通过和陕西理工大学校企合作,以“树种球”飞播方式提前开展了6000多亩前期飞播试验造林工作,确保5万亩飞播造林工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高效率、高质量地实施,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我们撒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哪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有1%的成活率,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王欣鹏说:“通过试验,‘树种球’工艺有所改进,体积和密度也小了,相对更轻,从飞机上播撒的时候,覆盖面大很多,总体效率比五月份提高了将近3倍。今年我们计划到年底之前,完成5万亩的飞播任务,未来计划五年之内,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周边完成大约30万亩的飞播造林任务。”

为了保证“树种球”飞播效率和质量,阿拉尔市鼎疆通航有限公司承担了此次全部的“树种球”飞播试验造林任务,挑选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进行保障,并对执行作业的飞机进行全面维护,随时根据飞播情况进行飞机架次调整。

“我们现在每天播撒效率能达到几千亩,整体效率远远高于人工植树造林,非常适合在荒漠化区域作业。截止目前,已经飞了30多个架次,整个面积也在2万亩左右。未来,将逐步把这种模式复制到整个新疆。”阿拉尔市鼎疆通航有限公司负责人仲志勇表示。

据了解,2022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共完成绿化面积27.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5万亩,退化林修复12.6万亩、封沙育林1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万亩,取得了人进沙退的“历史奇迹”。(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慧 尚杰 赵明昊 王艺钊 通讯员林国强)

THE END
0.新疆行之塔克拉玛干沙漠大环线之二为了保护沙漠公路不被沙丘掩埋,在公路两边种植了大片的绿化带。为了维持绿化带的生长生存,每隔5公里就有一个水站。 中国沙漠第一村亚通古孜,下沙漠公路之后还要走18公里才到。 村子里的爷孙。 这是村子里的学校。 00:32 00:18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难得的一片绿洲。这也是亚通古孜村得以存续的必备条件。 出了亚通古孜村之后,我们继续东行,去到安迪尔乡政府所在地。jvzquC41yy}/onnrkct/ew44dd8{n96
1.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生产向“绿”而行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发展看能源”网评引导活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沿着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公路,探访中石油富满油田富源联合站、塔里木沙漠公路第12号水井房与西气东输第一站。 在广袤的沙漠腹地,“生命禁区”建起了公路,植被灌溉告别柴油机发电,油气开发用上jvzquC41yy}/d}z0eun0ls1ygh0497618561JWVK3=29>:676>46B>420nuou
2.绘就生态新画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见闻天山网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小东说,经现场抽检统计,罗布麻和梭梭的总体成活率达85%以上,这项工程是尉犁县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一部分,对改变塔里木河生态环境、保护尉且沙漠公路和附近数万亩农田、草场起到重要作用。 2023年11月13日,自治区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召开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jvzquC41yy}/v|3ep1~x|4ujz}049762;5u49762;6:a;88728:37xjvor
3.西域之旅(二十三):民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轮台沙漠公路防沙工程采用“芦苇栅栏”加“芦苇方格”等固沙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从而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治沙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移动沙丘的生成。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绿化带,全线采用滴水灌溉技术,每约2公里设立一个浇灌增压站,长年有护林员管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786c6><82363{s{h0jznn
4.绿“锁”塔克拉玛干“采用林草带工程、光伏治沙等措施‘锁边’,让流沙固定起来,使沙源不向外扩散、流沙不再蔓延,从而达到保护绿洲、基础设施不再遭受沙漠危害等目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专家组组长雷加强表示。 作为防护带的一部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被喻为新疆版的“塞罕坝jvzquC41yy}/kƒntcp4og}4pgyy/j}rnAcoe?>8879:6
5.塔克拉玛干的绿色希望塔克拉玛干的绿色希望 2024年11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成功合龙。这标志着新疆人民在“死亡之海”边缘筑起了一道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创造了人类防沙治沙史上的绿色奇迹。jvzquC41yy}/ensgyu4dqv3ep1tfy|3jvor@cri?34628:8
6.新疆:从“死亡之海”到“幸福绿洲”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风沙活动最为强烈和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年均降水量不足80毫米,沙尘暴频发。正如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所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沙治沙是‘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jvzq<84yyy4oopxly0io1mo{f1814>551v814>5549e48=<90jznn
7.沙海巨变新作品四十年来,沧海桑田说家国巨变,塔克拉玛干是个好代表。 若找见证者,我可称得上一个。 一 那是1979年秋天的一天,为了写一本说古道今的《丝绸之路漫记》,我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的莎车县采访。那时的莎车,是名头响亮的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古丝路上看变化,莎车是个好地方。 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2:864345d69923;342=;29::/j}rn
8.“绿色长城看兵团·环塔行”大型主题采访综述:植此青绿润泽边疆二师铁门关市的14个团场,散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从成立起,便以构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和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工作为重点,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构建出绿洲外围天然荒漠林、绿洲边缘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绿洲内部农田防护生态经济林、人居绿化防护林四级生态防护林体系,jvzquC41yy}/j~~cpitfv7hp1euovnsv146356641280exsvgpz`3A94:7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