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先祝各位女同胞节日快乐。
同时,2022农历新年后的精彩放映,也将由此开启。让我们与影同行,共同徜徉美好光影世界。
3月特别策划:女性世界
作为开年之后第一个重磅专题放映,“女性世界”分为“新时期女性导演群像”、“女性题材新作精粹”和“外国女性题材精粹”3个小单元,共包含国片15部,外片13部。
在“新时期女性导演群像”中,我们将会在大银幕看到10部活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界的女性导演的精彩代表作。
这些作品或聚焦女性成长命运,如陆小雅的《红衣少女》(1984)、张暖忻的《青春祭》(1985)、胡玫的《女儿楼》(1985)、黄蜀芹的《人·鬼·情》(1987)、凌子的《原野》(1988)等;
《女人的故事》
或描摹女性情感选择,群像式展现彼时女性的人生风采,如史蜀君的《女大学生宿舍》(1983)、彭小莲的《女人的故事》(1987)、刘苗苗的《马蹄声碎》(1987)和鲍芝芳的《金色的指甲》(1989)、董克娜的《女性世界》(1991)等。
《女人的故事》将于3月16日(周三)19:00在艺术影院小西天1号厅放映,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部研究员周夏将从女性电影研究学者的角度与大家进行映后交流。
《马蹄声碎》将于3月30日(周三)19:00在艺术影院小西天1号厅放映,影片导演刘苗苗将亲临现场参与映后活动。
导演刘苗苗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最年轻的女导演,从影40年创作了许多精彩的作品,《马蹄声碎》《杂嘴子》《红花绿叶》等杰作广为国际影展、影迷和批评界认可。
导演刘苗苗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时代的印记,回顾新时期女性导演和女性题材作品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映照当下,在女性力量愈显的现在,期冀未来女性题材电影的创作可以更攀高峰。
本专题的国片新作部分,汇集了《过春天》(2018)、《送我上青云》(2019)、《掬水月在手》(2020)、《又见奈良》(2020)和《“炼”爱》(2021)等5部近年来女性题材新作精品。
《“炼”爱》真实记录了五位都市单身女性当下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态度。正式公映之前,影片将于3月14日19:00在艺术影院小西天1号厅与观众朋友们见面,届时导演董雪莹将出席并参与映后交流。
《“炼”爱》海报
非常特别的青春题材电影《过春天》将在3月22日晚上放映。导演白雪也将亲临映后与观众交流,期待大家的热情参与!
*感谢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对本次放映的特别支持。
《过春天》
由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发行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再现艺术影院1号厅,让我们在大银幕上与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和她的诗歌相会。
《掬水月在手》
由河濑直美、贾樟柯监制,鹏飞执导的中日合拍片《又见奈良》则从3月开始正式上线艺术影院日常放映,让我们跟随吴彦姝奶奶的脚步共赴这段温情的寻亲之旅。
《又见奈良》
女性世界主题中的海外影片部分,既有影史不容错过的经典,也有备受各大电影节青睐的最新影片。
女性的解放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内在基因,让-吕克·戈达尔与安娜·卡里娜的才华结晶《随心所欲》(1962)将在这个月再次上演。
《随心所欲》
沃尔特·塞勒斯摘下柏林金熊奖的《中央车站》(1988)讲述了一个封闭已久的灵魂如何逐渐苏醒,去接纳另一个灵魂的感人故事。
《中央车站》
荷兰代表性女导演玛琳·格里斯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杰作《安东尼娅家族》(1995,又名《不靠男人的日子》),是一部在五代同堂的家族中上演的女性时代史诗,是了解荷兰电影的必看作品。
《安东尼娅家族》
3月将有多部新作在艺术影院首次亮相。
安德里亚·阿诺德的《奶牛》(2021)与瑟琳·席安玛的《小妈妈》(2021)分别入选去年戛纳与柏林电影节。
两部在电影技法与内容表达上成功保持鲜明个人风格的影片,是过去一年最炙手可热的电影节佳作。
《小妈妈》
基蒂·格林自编自导的《助理》(2019)立足真实资料调查,是以冷峻写实的手法逼近女性职场遭遇的话题之作。
《助理》
柏林真是洪常秀的福地,他在过去三年,连中三元。摘下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的《逃走的女人》(2020)与陈哲艺在平遥国际影展备受肯定的《热带雨》(2019)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来到艺术影院。
《热带雨》
春本雄二郎导演的《由宇子的天平》(2020)聚焦了摄影机背后,身为创作者与记录者的女性。
还有《百元之恋》(2014)、《野马》(2015)、《惊慌妈妈》(2017)、《肉与灵》(2017)、《海莲娜:画布人生》(2020)、《汉娜·阿伦特》(2012)等影片,题材、类型,风格各不相同,主题五光十色,但都经受住了观众的检验,展示了女性故事不可忽视的多样性潜力。
《百元之恋》
青年影人推荐计划:周全
3月19日,“青年影人推荐计划”将会放映周全导演的长片《西小河的夏天》(2017)以及三部短片《沉默的拥抱》(2014)、《花的游吟》(2020)和《游水》(2021)。
周全导演将和影片《游水》的主演孙阳共同亲临现场与观众朋友们进行映后交流,期待与观众朋友们相约小西天。
新片现场
影片此前曾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主竞赛单元,实力可见一斑。
作为青年导演李亘的处女作,《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不仅有金牌监制王红卫、庄丽真保驾护航,也有艺术指导文念中、声音指导杜笃之、摄影执导姚宏易、剪辑指导马修·拉克劳等一众王牌班底加持,艺术呈现令人倍加期待。欢迎影迷朋友在3月10日晚到艺术影院先睹为快。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定档海报
法语活动月
作为3月的惊喜,“法语活动月”主题活动——“法语电影荟萃”通过5部新作向我们展示法语电影蓬勃的创作态势与广阔的国际视野。
五部影片包括在电影节上收获大奖、一票难求的《童一个世界》(2021)与《加加林》(2020),历史古装美食浪漫大戏《美味奇缘》(2021),以及青春成长题材佳作《爱情和欲望的故事》(2021)和法国资深导演、国际电影节常客罗贝尔·盖迪吉昂的最新作品《巴马科的扭转》(2021)。
《美味奇缘》
其中,《巴马科的扭转》将作为开幕影片,拉开“法语活动月”的精彩序幕。
《巴马科的扭转》
银海戏苑
3月,让我们一同在《碧玉簪》(1962)、《红楼梦》(1962)和《祥林嫂》(1978)等经典越剧电影中欣赏她的精彩表演。
《碧玉簪》
焦点影人
在这部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西蒙细腻、不着痕迹的生活流叙事以及浑然天成的影像风格。每个人都能在《九三之夏》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西蒙用镜头记叙着生活中每个脆弱敏感的时刻。
《九三之夏》
怀念影人
3月,怀念影人专题我们将特别放映楚原、阮玲玉、莫尼卡·维蒂、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四位影人的作品。
为纪念刚刚去世的楚原大师,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3月将为大家带来成龙动作经典《警察故事》(1985)4K修复版特别放映,楚原在片中饰演大反派。
这也将是本片今年最后一次在艺术影院放映,不要错过。
楚原
楚原编导演俱佳,作品极多,横跨国粤语各种类型,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数字修复版本面世,供影迷重温怀念。
中国电影史上极富盛名的演员阮玲玉一生短暂,但却在银幕上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3月8日妇女节这天恰是她的忌日,让我们本月一同在大银幕重温阮玲玉的光影人生,谨以4K修复版《阮玲玉》(1991)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演员。
《阮玲玉》
意大利国宝级演员莫尼卡·维蒂于2月初逝世,享年90岁。
作为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的缪斯,莫尼卡的脸庞和身影组成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形象,俨然现代社会女性精神世界的符号与银幕化身。
莫尼卡·维蒂
3月即将放映的数字修复版《奇遇》(1960)和《红色沙漠》(4K,1964)是她与安东尼奥尼的代表性杰作,是莫尼卡留给电影的魅力财富。
《奇遇》
1月6日,好莱坞著名“影痴”彼得·博格丹诺维奇离开了我们。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博格丹诺维奇是一位编剧、导演、策划、制作,表演都各有所长的全能型电影人。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他孜孜不倦的痴迷研究,对电影历史的书写做出了宝贵贡献。《了不起的巴斯特》(2018)就是一部他对经典好莱坞致敬的心血之作。
重温这部充满惊喜的影片,可以了解博格丹诺维奇的创作方式,进入他的迷影世界。我们也深深缅怀好莱坞的宝藏——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了不起的巴斯特》
大师回顾
埃里克·侯麦的《绿光》(1986)、《双姝奇缘》(1987)、《女友的男友》(1987)、4K修复版费德里科·费里尼《大路》(1954)都可以在3月的艺术影院一饱眼福。
《双姝奇缘》
不容错过的还有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朽名片《两生花》(1991)4K修复版,以及“蓝白红三部曲”全新4K修复版的中国内地首映!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值得着重提及的是,肯·洛奇的社会批判杰作《折翼母亲》(1994)将迎来首次放映。本片改编自真实人物经历,以粗粝直接的影像风格记叙了一个底层母亲的绝境挣扎,有着压迫性的视听感染力。
克里希·洛克爆发力十足的表演帮助她收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折翼母亲》
肯·洛奇的金棕榈经典,基里安·墨菲主演的《风吹麦浪》(2006)和最新近的口碑之作《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2019)也将继续在艺术影院放映。
环球精粹
《拯救拍立得》(2020)讲述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帮助破产倒闭的宝丽来胶片制造公司起死回生,避免宝丽来照片的“灭绝”。
《拯救拍立得》
滨口龙介是毫无疑问的影坛当红炸子鸡。日前公布的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中,他的《驾驶我的车》入围了四项重量级大奖,证明了他正在不断提升的国际认知度。刚刚结束柏林电影节评委工作的他,新作已经提上日程,实力与活力都不容小觑。
让我们及时来体验他荣获柏林评审团大奖的《偶然与想象》(2021)。
《偶然与想象》
一票难求的4K修复版《薄荷糖》(1999)、备受影迷喜爱的《最后探戈》(2015)等影片将在新年大幕开启的艺术影院继续陪伴大家。更多精彩影片,请关注具体排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