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侯建国
吴朝晖
孙也刚
周 琪
汪克强
丁赤飚
何宏平
孙晓明
王 华
文 亚
王大同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诗 歌
书 画
摄 影
散 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这是木星吗?”“哇!月亮表面看得好清楚!”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沙漠中,游客围着望远镜兴高采烈欣赏天文之美。这个被专家认定为适合观测天文的地方,目前正在打造沙漠天文观测基地。
该基地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腾格里沙漠腹地。这里晴天多,光污染少,夜晚可裸眼观测到澄净的星空。
近几年,民勤县依托独特的沙漠自然景观和优质的暗夜星空资源,着力打造天文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
2018年10月,沙漠天文观测基地启动建设。国家天文台工程师邱鹏介绍,该基地建设了600 mm口径的专业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配备4k×4k专业天文制冷相机、Johnson滤光片系统、望远镜控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可以开展太阳系外行星证认和观测研究、超新星证认、伽马暴后随观测、近地小行星搜寻、空间碎片监测等科研课题。
目前该基地公共天文平台建设已完成,配备了专业深空摄影望远镜系统、专业太阳望远镜以及科普望远镜,可以拍摄深空天体,目视太阳、月亮、大行星、彗星、较亮的星云星系。
2018年民勤县同步启动了“沙漠天文科普特色小镇”计划,此特色小镇命名为“摘星小镇”,与沙漠天文观测基地相连。小镇以“沙漠之星”观测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支持,结合实际场地条件、各种建筑功能和特色要求,在沙漠戈壁上打造4000平方米的“太空基地”,融合了28颗星和具有中国传统天文特色的星系概念。预计2021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
邱鹏说:“这里还可以作为科学实践基地,供大学生、中学生开展科学实验,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科研兴趣。同时在重大天象观测方面,将可采用专业直播方式,成为今后我国西北高纬度天文科普观测的重要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