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漠边缘万亩连片耐盐碱水稻实测高产

13日,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在新疆阿拉尔市对耐盐碱水稻公开实收测产。经测产专家组现场评定,最终理论亩产结果为573.8公斤/亩。这是新疆耐盐碱水稻首次实现万亩连片高产。

这是10月13日拍摄的新疆阿拉尔市测产田块现场画面(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测产田块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十一连万亩水稻种植区,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为新复垦(撂荒多年)盐碱地10694亩连片种植。新疆农科院测量数据显示,该地块土壤含盐量3‰以上,PH酸碱度8.5以上,属重度盐碱土地。

新疆阿克苏地区及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稻区面积40万亩左右。在这里,水稻除了用来食用,还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洗盐压碱、实行水旱(棉花等)轮作倒茬,改良盐碱地和次生盐碱地、防止土地荒漠化,降低土壤盐碱及减轻病虫害。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主任、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奉斌介绍,此次测产稻种采用新稻36号耐盐碱水稻品种,比一般耐盐碱水稻平均单产提高了近150公斤。

“耐盐碱水稻种植技术世界一流。”测产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参与测产后说,盐碱地改良的第一年就能实现水稻连片高产,相关技术措施将在现有水资源和土壤条件下,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化方案。

10月13日,新疆阿拉尔市测产田块旁肉眼可见的白色盐碱。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2021年由科技部批复成立,已审定多类型耐盐碱水稻新品种12个,此次测产配套推广耐盐碱水稻丰产栽培技术,形成以耐盐碱水稻品种为核心,集成生物修复、节灌控盐、调理改土、栽培调控等关键技术措施配套的标准化方案。

测产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飞虎表示,今年水稻的成功种植,不仅水稻实现高产,改良后的盐碱地可用来种植棉花、果业等经济作物,耐盐碱水稻与经济作物的轮播耕作可实现盐碱地长期开发利用,这将进一步挖掘新疆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让盐碱地变良田,低产田变高产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记者高晗)

THE END
0.乡村振兴看新疆特色水产养殖沙漠腹地鱼肥蟹美央广网墨玉8月13日消息(记者 罗成)“投入鱼苗的时候要投入两三种鱼类,主要投入花莲,草鱼,白莲这些鱼类。”近日,在新疆墨玉县乌尔其乡喀热克村如孜麦麦提·亚森投入鱼苗的时候正在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随着墨玉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当地人依托水域资源大力发展鱼、螃蟹、小龙虾等水产养殖,促进养殖户jvzquC41yy}/eww0ep5ylo|1iuzkzs442481::81v46349=35a;37B;4387/uqyon
1.黄沙披绿衣,戈壁滩变成“杏”福地沙海植绿看新疆⑤在沙雅县盖孜库木乡沙漠边缘,一眼望不到头、不断向沙漠腹地延伸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目前,中国电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已完成光伏组件安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办理并网手续。 据介绍,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4.2亿千瓦时,可供42万人使用一年,节约能耗约13.71jvzquC41yy}/ensgyu4dqv3ep1tfy|3jvor@cri?34;12B;
2.锁绿洲战沙海天山网石榴快播丨中国最大沙漠完成锁边合龙 11月28日上午,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最后空白区完成锁边合龙,这也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迎来新的历史时刻,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3046公里完整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已经形成。面对“死亡之海”,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锲而不舍,在沙漠边缘边缘筑起了jvzquC41yy}/v|3ep1zprrh42460uqv1uhiokq|1vqmopg{|l€0kwigz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