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说确切否——韦应物出身名门,起家右千牛备身,何为“右千牛备身”——《博览群书》第四期来了

《博览群书》,1985年创刊,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刊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撰写发刊词,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砺思想,宁静心灵”是我们的追求,“知识人写给知识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这本杂志坚守37年。

因疫情,2022年《博览群书》杂志送达部分地区读者出现延迟。《博览群书》编辑部特向读者致歉并采取措施:一是商请北京市报刊发行局迅速向读者推出相关数字版,具体浏览方法请留意文后二维码;二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把杂志目录和文章陆续送达读者,请读者通过留言、私信、邮件、电话等方式联系我们“点题”。

黄河不仅调节着气候,灌溉着大地,滋养着流域内的人民,而且还深刻地哺育了中华文化,塑造了民族精神,与华夏文明同根同源。所以,我们习惯于称黄河为“母亲河”。以前常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不够确切;因为早期的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遍发于中华大地,而不仅仅是黄河流域;但是,中华主流文化形成于黄河流域,则是不争的事实。

在工具发达、文明程度较高的时代,人们对河流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而在工具欠发达的早期文明时代,人们对河流的依赖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能看到,早期文明遗址的分布基本都在依山傍河的二级台地。从这个角度来说,黄河对中华文化影响更大的时段,还是更早的历史时期。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

因此,溯源华夏文明,就必须考虑到黄河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在我们看来,黄河文化不仅包括黄河支流、干流的成长发育、丰枯灾涝、地形地貌、气候物产等与黄河直接相关的内容,还包括黄河流域内的人文、历史和思想等与黄河间接相关的内容。黄河文化与黄河本身一样多姿多彩、气象壮阔。凡是关涉这些内容的研究,都属于黄河文化研究。

对于研究者而言,这样的研究任务,显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短时间内仅仅靠几个课题、几篇文章或几部著作就能完成。为此,我们将较为系统地推出关注黄河文化,尤其是黄河中上游文化的文章(黄河中上游与早期华夏文明的关系更为密切),寻觅历史脉络,挖掘文化内涵,分析文明肌理,以期收散点透视之效。

——杜志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杜志强:关于黄河源头的争议与认知——“黄河与华夏文明”之一

黑金福:西王母的华夏母亲地位——“黄河与华夏文明”之二

兰蓓蓓:周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源——“黄河与华夏文明”之三

张存良:流沙遗坠简 春风度玉关——“黄河与华夏文明”之四

延娟芹:不要被刘勰的“秦世不文”带偏了——“黄河与华夏文明”之五

对谈

胡 平:听登顶珠峰者说商战——读黄怒波小说《珠峰海螺》

黄怒波:在人类的顶峰受难并悲问

书人志

赵勇:一部《红楼梦》 三位学者情

序与跋

宁稼雨:从《文史知识》专栏到《魏晋名士月旦评》

文化视点·解密韦应物

韦应物乃中唐大历时期的重要诗人,放在整个唐代诗人中考量,也是个重量级诗人。时人白居易在他著名的《与元九书》中指出:“近世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而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则说:“李、杜之后,诗人继出,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馀子所及也。”

因此,东坡有“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之誉。后人对其更是赞美有加,将其与陶渊明并称,谓之“陶韦”,将其与王维并提,谓之“王韦”。韦应物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文学史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诗风澄澹精致,恬淡高远,影响深远。

其实,韦应物的五百余首诗中,纯粹意义的山水田园诗也没有几首,他的那些山水田园诗里,往往多与其为政所联系,不少诗中反映民生疾苦,而有居官自愧、忧时悯民的愧疚感。我们从白居易与杨万里的诗里清晰地看到这种写法的影响。

“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李肇《唐国史补》)其为官清正,也非常勤政尽职,坚持原则,多次顶撞顶头上司而遭受打击,这与他少年行事判若二人,有人说他人格转换很是突然,用“浪子回头”来溢美。韦应物出身名门望族,个性雄放不羁,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15岁即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豪横放浪。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后中进士。他曾任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贞元七年(791年)初,韦应物在苏州去世。学界流行说法,即谓韦氏于贞元六年冬罢职,贫无所归,寄居于永定寺内,赁地耕作,后病殁于寺中。此专辑中秦兆基文章里对此说存疑。而陈冠明先生的文章则从“秀句”切入,广搜博罗,考订辨析,以确证韦应物诗歌的深远影响。另一篇文章则比较陶韦而论述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与高度。

——王志清(文学教授、唐诗学者、王维专家)

秦兆基:韦应物牧守苏州的行迹——“解密韦应物”之一

陈冠明: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演绎而来——“解密韦应物”之二

黄立一 吴亿燊:“后人学陶,以韦公为最深”之“最”——“解密韦应物”之三

THE END
0.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9月13日,“金牌导游”翟嵩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到武陟县嘉应观黄河文化博物馆游览参观的游客。 “来到嘉应观,游客通过参观古建筑文物、制作黄河泥埙、体验‘黄河号子’、了解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等,能够深入了解黄河的人文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作为武陟县嘉应观黄河文化博物馆馆长,翟嵩峰每天都向游客讲述着黄河故事。jvzq<84yyy433h0eqs0exsvgpz049762;5268h7459::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