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殇,沙之兴

说起沙漠,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贫瘠和荒芜,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沙漠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截至2019年,中国的沙漠化面积已经达到168.7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58%。

在普通人印象中,沙漠除了干旱、荒凉和贫瘠之外,没有任何值得描述的地方,更不用说为动物、植物和人类提供一个自由的家园了。然而,真实情况或许并非如此。202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对“沙”的生态价值给予了肯定。随后,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沙”字与“山水林田湖草”一起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因此,我们对沙漠的固有认识可能是片面的。

实际上,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沙漠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能产生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第一,沙漠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虽然沙漠在表面上似乎是一片死气沉沉的荒地,但它们实际上是充满生机的多样生态系统。沙漠中栖息着众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典型的植物当属“沙漠三剑客”--梭梭、红柳和胡杨;动物则包括哺乳动物、爬行类、鸟类和昆虫多个种类;一些物种甚至只能在沙漠中繁衍生息。这种多样性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沙漠具有水文调节功能。沙漠一般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或者高山阻隔的内陆,水汽很难到达。但是,沙漠不是没有水,只是水都在地下暗河里,这些暗河可以提供淡水储量。沙漠还拥有丰富的矿物质,沙尘暴将其中大量矿物质带入海洋,让真菌、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之为食的海洋动物也会大量繁殖,从而起到海洋“铁肥”作用;此外,尘土、磷和其他营养物质被热风带走,扩散至丛林,为丰富多样的天然植物生长提供土壤。更重要的是,沙漠具有固碳作用,可以收集和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其每年可以吸收16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约1000平方公里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也相当于每年吸收我国1.5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沙漠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地之一,是典型的净碳汇;保护沙漠环境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并维持全球碳平衡。

第三,沙漠有着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沙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从类型来看,包括:沿海沙漠、炎热干燥的沙漠、半干旱沙漠和寒冷沙漠;每种沙漠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地理特点。事实上,全球近6%的人口生活在沙漠地区,发展了适应这种环境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沙漠还为旅游业和生态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为人们提供了与自然和文化互动的机会。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4年后,将“草”纳入这个体系;2021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要素增加“草”和“沙”,反映出对自然生命共同体构成的理论新认知,更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中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沙”作为一直以来被忽略的要素也逐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三大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周边等重点治理区,已由昔日“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

在严格保护和治理的基础上,我国积极推动沙产业发展,利用沙区光热、物种、土地等资源充足优势,适度发展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推动沙区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并且,经过长期实践积累,锻造了伟大的治沙精神,涌现出了多位“治沙英雄”和“时代楷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成现实。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统一的自然系统,其中的要素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观点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共同体”的责任意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THE END
0.听!内蒙古大地奏响激越的防沙治沙进行曲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为集中、沙害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沙化土地遍布全区12个盟市92个旗县。 三大标志性战役 有“jvzq<84yyy4oq{yjpg}t0ls1r183:B9430nuou
1.沙漠化防治沙漠化治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从西到东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 沙漠化土地总面积4.7亿亩,潜在沙漠化土地70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2.8亿亩,沙化退化草原面积5.8亿亩。内蒙古是京津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屏障,所以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生态建设格局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jvzquC41yy}/eq}uuv4dqv4rtqjve}x1uong|7mvon
2.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jvzquC41kpkxu7soipkxu7hqo0io1|~uvgs0497513702;4235;16B>3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