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新一代塞罕坝人开启“二次创业”续写绿色奇迹

中新网承德10月7日电 (记者 张桂芹)今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60周年,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大面积造林任务已经完成,林场人正在开启“二次创业”,在茫茫林海续写新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以下简称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这里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自1962年建场以来,一代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建成了百万亩人工林海,成为守卫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

金秋十月的塞罕坝万亩林海色彩斑斓,远远望去,层林尽染,异彩纷呈。眼下正是林场的防火关键期,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资源股股长邹建明每天都忙着到各个防火点巡查。

2021年9月拍摄的塞罕坝月亮山石质阳坡攻坚造林部分区域。(资料图) 张桂芹 摄

1989年出生的邹建明是塞罕坝“林三代”之一,2010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考入塞罕坝林场。11年来,邹建明扎根大山,先后获得塞罕坝机械林场优秀施工员、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先进基层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被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记功奖励一次。

为更加有效地筑牢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十年来,新一代塞罕坝务林人不断探索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新思维、新理念,开启了包括石质陡坡攻坚造林、针阔混交林建设、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内容的“二次创业”。

“今年我们大唤起分场完成攻坚造林1500余亩,大部分位于土层贫瘠的石质陡坡处。”邹建明说,在土壤贫瘠的石质阳坡造林,就好比在石头山上种树。

在塞罕坝林场大唤起分场的西太峪,一株株小樟子松挺拔茁壮,排成行、连成片,沿着陡峭的山坡向山顶延伸着。2019年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

“西太峪偏远无路,苗木运输难,土层厚度不到10厘米,下面全是各种不规则的石块,最大坡度达到30多度。”邹建明说,在土壤贫瘠的石质阳坡攻坚造林,存在坡陡栽植施工难、少土保墒难、贫瘠成活难的等实际困难。

赛罕坝林海秋色。(资料图) 张桂芹 摄

对此,邹建明和同事们转变造林思路,探索出包括苗木选择与运输、整地客土、栽植技术、幼苗保墒、防寒越冬等在内的一整套造林技术,全力提高造林成效。

“运苗车上不去,用骡子驼上山,骡子上不去的地方就人工背苗上山;平整坡地,清出大的石块,乱石坡缺土,就在树坑里垫点客土;浇水、覆土防风、覆膜保水……”邹建明说,树苗只要成活,根须会顺着石缝生长,水可通过覆膜保墒、拦蓄雨水解决。

据了解,2017年以来,塞罕坝林场在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的石质荒山和秃丘沙地上攻坚造林10.1万亩。其中,去年完成6600亩。

作为耕耘在大山里的新一代林业工作者,他们同样也有生活的苦与累。邹建明说,记得2015年春,大唤起分场有1200亩造林任务,两个月之内必须完成。“天亮上山,天黑下山,每天走十几公里,查看造林质量。中午只能在山上吃泡面,整整吃了两个月,体重掉了13斤”。

谈及新一代务林人的使命,邹建明说,“牢记使命、艰苦创业是对老一代务林人工作的肯定,绿色发展是对新一代务林人提出的要求。”

塞罕坝秋色。(资料图) 张桂芹 摄

受高寒、高海拔、土地沙化等因素影响,塞罕坝过去几十年造林主要围绕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三大树种展开,但树种单一对防虫、防火、防病害等方面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了保证林场健康、持续、优质发展,近年来,塞罕坝林场引进花楸、元宝枫、红松、水曲柳、红松、冷杉等树种,推动针阔混交林建设。

2018年水曲柳试种的第1年,由于没有阔叶树种的栽植经验,邹建明熬了好几个通宵,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多次上山实地踏查、选址。栽植之后,他每天都要到实地去观察苗木的缓苗、长势、秋季存活、越冬等情况。在他和同事们的悉心照料下,水曲柳长势喜人,取得了良好的引种驯化效果。

“2019年,我们又培育了蓝靛果、钙果等1000余亩林下灌木,今年还栽种了3000多棵东北人参。”邹建明介绍说,目前看效果不错,驯化好后可以大面积种植。不但提高植物多样性,促进林下灌草生长和诱导异种进入,又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据介绍,预计到2030年,塞罕坝林场森林面积将达到12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6%。也就是说,除了道路、河流、湿地和防火隔离带,塞罕坝全被绿色覆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在接力传承的基础上,守护好这片林海,创造属于我们的生态服务价值。”邹建明说。(完)

THE END
0.第一节植被新课程能力培养2025黄海(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入侵植物种数/种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300250200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150100南海诸岛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D.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679=940jznn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启示录王尚海、刘文仕、张启恩、王福明等组成的首任林场领导班子踏遍了塞罕坝每一片山地,每一座沙丘,带领大家绘制出了细致详尽的造林规划图。哪一片适合机械造林,哪一片适合人工造林,哪一片适合机、马、犁同时作业,都了然于胸。 因地制宜,技术攻坚,精选引进树种、改进传统育苗法、优化种植方法……在1964年早春背水一战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2965:1290exsvgpz`8><;478/j}r
2.向绿深行,塞罕坝这四年新闻频道近四年,塞罕坝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科副科长常伟强的感受是人工林的密度下降了,林下的乔灌草增多了,塞罕坝正在形成稳定的、复层的、与天然林相仿的生态系统。 “塞罕坝林场以人工林为主,人工造林树种单一,极易形成病虫害。”常伟强说,当年造林时,是按照每亩300多棵的高密度栽植落叶松、樟子松jvzquC41pg}t0qjdgk4dqv3ep1yzu}jo146338641560395:6;6467xjvor
3.河北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52年艰苦造林纪实新闻报道原标题: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 制图:杨震 塞罕坝金秋。资料照片 林场创业者当年住过的土坯房。资料照片 塞罕坝创业初期人工造林现场。资料照片 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532:9125791l=52:9.4=;872?10qyon
4.遮天题目答案解析,遮天题目答案解析1【3】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灌木 D.针叶林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塞罕坝汉语意思为“美丽的高岭”,海拔在1500-2067米之间。20世纪60年代起,三代造林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3'CK&G>*C6'G:0qyon
5.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一周年之际也正是在这种伟大精神的引领下,塞罕坝林场继续在新发展阶段攻坚克难。 一方面,塞罕坝林场造林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继续造林只能选择在土层瘠薄的石质阳坡上,需要更过硬的技术、更科学的模式、更精心的管护。另一方面,现有林的结构优化和树种改造要克服高寒、大风等不利环境影响,需要反复科研、试验、监测。新时期塞罕坝这jvzquC41yy}/ejk0ce4dp8nphq528:5167;147mvo
6.中国人工林建设:全球增绿的中国贡献新闻频道2.科学造林,彰显尊重自然发展理念 【案例】 提到人工林,就不能不说塞罕坝。自1962年塞罕坝林场设立起,经过50多年的建设,塞罕坝人在曾经林木稀疏、风沙肆虐、高寒干旱的冷僻高岭上,建起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筑成一道兼有阻沙、防风、涵水功能的“绿洲”。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集体获得联合国环jvzquC41pg}t0lhvx0ipo8723;51:85:1CXUKsF7DvSyHKo8kNiZlN|3|3?1:9=0ujznn
7.世界最大人工林!走进塞罕坝看如何混交造林经过两年的小范围实验,今年五月到六月造林季,塞罕坝机械林场8000亩实验造林地将全部采用混交造林模式,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复合式的森林结构。 曾经,塞罕坝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如今,这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百万亩人工林海,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并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 jvzq<84yyy4djrscpg}t0lto1unjrrs1epy.f872455186551pkxuB;2;6:/uqyon
8.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鸿雁教授研究团队历经三十余年,系统开展塞罕坝及周边地区植被地理与植被生态研究,揭示了这一地区植被格局的成因,重建了这一地区过去植被演化过程,提出了区域林草植被覆盖的合适承载力。尤其是对多个造林树种固碳和耗水过程连续多年的观察,揭示了三北防护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小叶杨出现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提出了未来区域植被jvzq<84yyy4vg|3rmw4ff~3ep1~zz€457:6e39hd73755n>d72?7dk>674878970jvs
9.塞罕坝机械林场:守护绿色续写传奇冀时客户端报道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新一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守护绿色,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八月的塞罕坝一碧千里,茫茫林海间,林场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样地监测,一亩地适合多少棵树生长?一棵树每年胸径增长多少?负责这项jvzquC41yy}/jngvx0ipo86;13?ku8z1nhil86342?3:;3ujvsm
10.中国塞罕坝河北日报07版:布谷但由于气候条件过于恶劣,各家林场难以立足,奄奄一息,几欲下马。 1962年,国家再次调集数十名干部、专家和140多名大学生,专门成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带领二百多名职工,雇用数万名(累计)农民,开始在这一片并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高寒地带植树造林,向极限挑战。 jvzquC41jdxc0qjdpg}t0ls1re5qcyjt1e532;62:1891ltpvgtuaB=:984ivvq
11.塞罕坝林场:由绿向优点“碳”成金林海这片2400多亩的尚海纪念林,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百万亩人工林海的起源地。61年前,塞罕坝第一代建设者在这里打响“马蹄坑大会战”,创下造林成活率超90%的奇迹,开启了荒原变林海、沙漠变绿洲的传奇。 如今,尚海纪念林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成为混交造林试验田。红松、樟子松、云杉、白桦等多树种在这里和谐共生,打破了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837::<9a95<7fA6c24613nno20nuou
12.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就是我们的战场新闻中心即便“啃骨头”的任务业已完成,塞罕坝林场未来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如今塞罕坝林场的三大主要树种是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记者在塞罕坝林场分场之一的第三乡林场苗圃中看到了美国红杉、白桦以及由樟子松嫁接的樟武松等多种正在培植的树种。据介绍,提高树种的多样性,是塞罕坝未来的关键攻关方向。 jvzq<84pgyy/gwttvj4dqv3ep1yzu}jo1463386413<02>7374;1: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