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一 沙丘
思考:除了阻沙防护带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理风沙?
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
典型例题:
(内蒙古·1月适应性考试(八省联考))风是影响沙丘形态的关键因素。在准噶尔盆地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和西南部,受西风、西北风、东北风、南风等多种风的影响,广泛分布着某种形态的沙丘。完成下面小题。
1.该种形态的沙丘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 影响该种形态沙丘的局地风是()
A. 西风B. 西北风C. 东北风D. 南风
【答案】1. D 2. D
【解析】1.
2.
3.(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
【详解】沙丘发育原因类问题需要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阻挡因素三方面考虑。结合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可以看出,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提供沙源;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最后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风力携带沉积物过程中不断减速堆积在山前。
【答案】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山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
知识回顾:1.沙丘
河岸、湖畔地区沙丘的形成过程
物质条件:河流中上游地区含沙量大,且该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于河流、湖泊地区。
水文条件:枯水期,河流、湖泊沿岸地区泥沙裸露且干燥。
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泥沙出露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再经过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在河岸、湖畔形成沙滩或沙丘。
风沙活动
1.风沙活动的条件
(1)沙源
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
①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2.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安全与室外作业等。
3.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命题预测: 考向01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沙丘类型
风和水是干旱地区的两种主要作用力。和田河是塔里木河的一级支流,自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域地处极端干旱区,以流动沙丘为主。西辽河为辽河南支主流,自西向东穿过科尔沁沙地,流域地处半干旱地区,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景观丰富度反映风沙地貌景观的多样性。下图示意和田河和西辽河流域沙丘景观丰富度随距河道距离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距河道近的地方沙丘景观丰富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沙丘发育经历了()
A.冬季的流水侵蚀和夏季的流水沉积交替作用
B.冬季的风力沉积和夏季的流水沉积交替作用
C.冬季的风力侵蚀和夏季的风力沉积交替作用
D.冬季的风力沉积和夏季的流水侵蚀交替作用
2.和田河流域沙丘景观丰富度始终大于西辽河流域的主要原因是和田河流域()
A.风力较小B.降水更少C.河网更密D.蒸发量较小
3.两条河流对沙丘类型也具有影响,具体表现在随距河道距离的增加()
①西辽河流域固定沙丘比例增加,流动沙丘比例减小
②西辽河流域固定沙丘比例减小,流动沙丘比例增加
③和田河流域固定沙丘比例增加,流动沙丘比例减小
④和田河流域固定沙丘比例减小,流动沙丘比例增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D 2.B 3.C
【解析】1.当地位于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河道附近需考虑流量大小,即补给。冬季,河流水位低,冬季的风力沉积形成沙丘;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河流水位高,河水的侵蚀使沙丘消失,使靠近河道的沙丘景观丰富度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材料“和田河是塔里木河的一级支流,自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域地处极端干旱区,以流动沙丘为主”可知,该流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土湿度低,加上风力大,容易被搬运和堆积,沙丘景观丰富度高,B正确,A错误;沙漠地区,河网少,C错误;降水少,蒸发量大,D错误,故选B。
3.和田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区,距离河道越远水分越少,植被覆盖明显减少,固定沙丘减少,流动沙丘增多,④正确,③错误;西辽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地区,靠近河道的地区,由于河水季节性的涨落,两侧的沙丘以流动沙丘为主,随着距离河道距离增加,植被以草地为主,固定沙丘比例增多,流动沙丘减少,①正确,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拉萨附近的山南宽谷中存在着风成沙丘等沉积地貌,采样点甲地为风成沙丘,乙地为坡积物,两地沉积物分选性总体较差。研究小组认为河床堆积物是风成沙丘的主要物质来源,该地河沙、风成沙丘及坡积物沉积物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附近冈底斯山脉的岩浆岩。下图为该地枯水期河流沉积及风沙地貌示意图。
(1)分别说明甲地和乙地沉积物分选性较差的原因。
(2)简述河床堆积物为风成沙丘提供物质来源的主要过程。
(3)研究小组认为该地河沙、风成沙丘及坡积物沉积物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附近冈底斯山脉的岩浆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答案】(1)甲地:河谷风力较大,搬运能力强(大小沙粒均可搬运),搬运距离短,搬运时间短。乙地:为坡积物,山地岩石风化后,经流水搬运,顺坡移动,受重力影响堆积而成。
(2)冈底斯山基岩被风化剥蚀直接形成风化物,洪水期,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进入宽谷,流速减慢,碎屑物质在河岸和河漫滩大量沉积;宽谷河流水位浅,枯水期河岸和河漫滩大量出露形成河床堆积物;经过蒸发,泥沙变得干燥、疏松,河床堆积物经过风力搬运受不同风向和地形阻挡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堆积形成沙丘。
(3)河沙、风成沙丘及坡积物沉积物质空间分布与冈底斯山脉临近,且位于冈底斯山脉附近河流下游河段;夏季洪水期,山地降雨量增大,流水侵烛和搬运能力增强,风化后的冈底斯山脉岩浆岩碎屑物质被搬运;河沙、风成沙丘及坡积物沉积物质年龄与冈底斯山岩浆岩年龄十分相近。
【详解】(1) 甲乙两地中甲地为风成沙丘,河床堆积物是其主要物质来源,河谷由于狭管效应,风力较大,对堆积物搬运能力强,大小沙粒均可搬运,搬运距离短,搬运时间短,形成的堆积物分选性较差;乙地为坡积物,是山坡上物质在山脚下堆积而成,山地岩石风化后,经流水搬运,顺坡移动,受重力影响滑落堆积而成,重力无分选性,故分选性较差。
(2)青藏高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岩石易风化,冈底斯山基岩被风化剥蚀直接形成风化物,容易被外力侵蚀,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携带大量碎屑物质进入宽谷,地形展宽流速减慢,河水携带能力下降,碎屑物质在河岸和河漫滩大量沉积;宽谷河流水位浅,枯水期水位下落,河岸和河漫滩大量河床堆积物出露;经过蒸发,泥沙变得干燥、疏松,在吹经河谷的风的作用下,河床堆积物被搬运,受不同风向和地形阻挡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堆积形成沙丘。
(3)从位置上看,河沙、风成沙丘及坡积物沉积物质空间分布与冈底斯山脉临近,且位于冈底斯山脉附近河流下游河段,具备物质搬运条件;夏季洪水期,山地降雨量增大,河水上涨,能侵蚀到的范围变大,流水侵烛和搬运能力增强,风化后的冈底斯山脉岩浆岩碎屑物质被搬运,有形成河沙、风成沙丘及坡积物的可能;河沙、风成沙丘及坡积物沉积物质年龄与冈底斯山岩浆岩年龄十分相近,相关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