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东又双叒叕挖出文物了?
继2023年东风东路小学老校区以及市二幼改建工程工地挖出文物以后,最近,周边这个位置因为修造地铁也挖出了宝贝。
本次地址为越秀区东风路13号线农林下路站建设工地(靠近东风东路695号),距离上次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直线距离仅1公里。目前仍处于考古前置工作阶段。
公示于2023年2月的东风路小学本小区及市二幼改造工程,原计划2023年7月暑假开工。因此,原本在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就读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均调整至已经完成改造的锦城校区就读;市二幼当年小班招生也因此缩招5个班(23年9月开学的小班由9个班降为4个班)。
没想到刚开工,就勘察出地下文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2月、3月、10月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发现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并于2023年11月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目前,据群友一线反馈,相关考古工作已于2024年初结束,出土文物已封存转运,项目现场已正常复工。新校区改扩建工程由于考古原因推迟了1.5年,目前来看,预计最快可于2026年9月完工启用。
连续挖出两处文物,群友们不禁感慨,看来这寸金寸土的老城区,真不能说挖就挖了。千年商都广州,这些如今都是市中心成熟居民区的地方,古代竟都是可进行大型墓葬的城郊野地?
自秦末赵佗、任嚣建番禺城至今,广州城的边界不断拓展,人口不断增加。
从前面的古地图可以看到,出了东边城门后,除了东山口,其他基本都是农村:农林大队(归属于沙河公社)、杨箕村、天河村、石牌村、冼村,再往东就是东圃公社,再往东北就是沙河公社。建国后,五山、石牌一带城市化程度较高,建成了一片大学城,但仍然归属郊区管理。
随着1980年改革开放,大城市纷纷扩容,当时市区面积只有63.5平方公里的广州市也获得同意,建立新区。然而,广州城南面是河南,是大片的工业区,且毗邻番禺(当时还是独立的市县)、紧靠佛山;城西面是西村河;城北面又是工业区与花县(当时还是独立的市县)相联,均无发展余地。而东郊可发展空间最大。
适逢全国第六届全运会即将于1987年广州举办,当时的主会场天河体育中心选址民国旧机场天河机场原址。1985年,国务院批准新的广州市总体规划,同意设立天河区和芳村区,在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里,天河区是广州市向东发展的第二组团,广州的老城区为第一组团,黄埔区是第三组团。
1984年底,同意把沙河区原未划入天河区的长湴、元岗、岑村、龙眼洞四个乡划入天河区;紧接着,又增加登峰、西坑、杨箕、寺右、农林,以及渔沙坦、柯木塱、新塘三条代管村。
1985年,又全面接管沙河、五山、员村、车陂4个街道办事处,以及沙河区、东圃区两个区公所及其下属剩余28个乡(其中5个代管乡)。
至2000年,天河区的面积已经达到了147.7平方公里,比原规划大了3倍,也是原来广州市市区面积的2倍多。
六榕寺花塔-九百年广州天际线
广州曾有18座城门,其实你每天都路过
开街:近代广州西关空间史笔记 | 肖旻 唐颖晋 周冰鸿 | 时代建筑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