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不可不知的中国古代典籍!你读过哪些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智慧的结晶,这些古代典籍至今都为人们所用,你知道古代重要的典籍有哪些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永乐大典》——百科类

《永乐大典》在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2、《四库全书》——百科类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13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约8亿字。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3、《梦溪笔谈》——科学类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尤以其科学技术价值闻名于世。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有世界性影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4、《天工开物》——科学类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18篇,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五金》)。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状况。

5、《齐民要术》——农学类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

《齐民要术》包含了贾思勰重要的生产理论,即强调在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认为农业生产要按照不同的季节、气候、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所谓“地利”,就是指要考察土壤的质量,根据土地的情况来种植适宜的农作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管理;所谓“人和”,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顺天时,量地利”,才能既节省人力,粮食收获又多。反过来,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就会劳而不获。

6、《农政全书》——农学类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

由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农政全书》全书60卷,50万余字,书中汇集了有关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各种农具制造以及水利工程等农业技术和农学理论知识,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这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7、《九章算术》——数学类

《九章算术》,算学书,作者不详。西汉早期丞相张苍、耿寿昌等增补删订,三国曹魏时期刘徽注释,唐初李淳风注,作为通行本。全书分9章,246个例题,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在数学上有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提出了方程问题及勾股问题。它于隋、唐时传入朝鲜和日本,被定为教学书籍,现已译成英、日、俄等国文字。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本《九章算术》。

8、《本草纲目》——医学类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李时珍的长子李建中在任蓬溪知县期间,帮助李时珍编辑修订了《本草纲目》,并助该书出版。

《本草纲目》内页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

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其主要成就包括:集中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又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374种,并附方11096则。显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并在每一药物下列释名、集解等项,又有以一物为纲,而不同部位为目。特别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

全面阐述所载药物知识,对各种药物设立若干专项,分别介绍药物名称、历史、形态、鉴别、采集、加工,以及药性、功效、主治、组方应用等;同时引述自《本经》迄元明时期各家学说,内容丰富而有系统。对中医药理论有所发明,书中强调对中药应该辨证应用,其中亦有前人所未论及之名言和精辟理论。

李时珍

9、《黄帝内经》——医学类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书,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的内容十分广博,除医学外,还记载了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并将这些知识和成果渗透到医学中,遂使该书成为以医学为主体、涉及多学科的著作。

10、《千金要方》——医学类

《千金要方》由唐代孙思邈撰于永徽三年(652年),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30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校正,后列《禁经》二卷。

11、《甘石星经》——天文学

《甘石星经》是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经、石经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两书的合称,作者为当时的齐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中当属《甘石星经》最大,同时该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齐人(一说楚人或鲁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他们观测了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发现了这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

12、《周髀算经》——天文学

《周髀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证明了勾股定理,明确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周髀算经》上卷二)

《周髀算经》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含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13、《史记》——史学类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比《淮南子》多39万余字,比《吕氏春秋》多28万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14、《资治通鉴》——史学类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

全书分为294卷,约300多万字,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据《四库提要》记载,《资治通鉴》引用前人著作322种,可见其取材广泛,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之后的史官创作、中国的历史编撰、文献学的发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15、《孙子兵法》——军事学

《孙子兵法》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古典的军事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兵书。作者是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

孙子兵法园

16、《奇门遁甲》——玄学类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术数著作,最初创立时,共有4320局,风后改良为1080局,是中国古代很多代人共同研究的结果,它包含有天文学、历法学、战争学、谋略学、哲学等。

按照功能划分,奇门遁甲有“理数奇门”和“法术奇门”两种。它被称为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最高预测学。古代使用奇门遁甲之术的贤圣们大多是治国平天下的军师,如姜太公、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国事、兵法方面。

17、《徐霞客游记》——地理学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18、《氾胜之书》——农学类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作者氾胜之,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比如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13种。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THE END
0.美食相关书籍:北魏《齐民要术》卷七、南北朝《食珍录》、隋代中国首部专论饮食的著作是东汉末年曹操撰写的《四时食制》,但该书已佚失。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资料较多的农书主要有东汉崔宴的《四民月令》、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三国吴末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虽属农书,但内容“起自耕农,终于醋酸”。就是说jvzquC41yy}/lrfpuj{/exr1r1hg3lh7:4j4hB
1.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___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o 《齐民要术》 o 《农桑辑要》 o 《王祯农书》 o 《农政全书》 答案: 【A 】 以上是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___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学习强国题库,学习强国试题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jvzquC41jc4iwjyw0eun1;5431632?4429645?3jvor
2.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196、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 )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A 以上是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 )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学习强国试题,知识竞赛试题快讯信息敬请关注郑州人事考试网频道。jvzquC41|jkoiƒmqw0nvc}z0eqs04974127398765496:7mvon
3.全民科学素质知识普及(第十二期)16、北魏时期贾思勰写的农书是下列哪一部? 正确答案:a a、《齐民要术》 b、《氾胜之书》 c、《农政全书》 d、《王祯农书》 e、不知道 17、首次进行环球航行的人是谁? 正确答案:b a、哥伦布 b、麦哲伦 c、郑和 d、库克船长 e、不知道 jvzquC41yy}/dsieh{4dqv4skvg0iƒis{f€tv44247.786643:887mvon
4.北魏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农书。()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搜索 判断题 北魏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农书。() 答案: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在线练习手机看题jvzquC41yy}/rypcq0ipo8|cpiqf1mfcp1l22l>5h:7b5>9462g34A
5.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题目: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出题:山东科技报社推荐:山东学习平台)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参考答案:A 以上是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jvzquC41cj4iwjyw0eun1;5431693@4425;74?3jvor
6.秉承农为邦本理念践行教民稼穑使命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华农耕文明是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其传承一部分是通过历代农书的援引,但更多的是有经验的老农通过言传身教传授农业技术与经验,由此产生诸多广泛流传的农谚与歌谣。贾思勰提到《齐民要术》的成书过程是“爰及歌谣,询之老成”,据统计,全书有30多条农谚和歌谣,如借用农谚强jvzquC41yy}/v~fplkkxcwl0ep532;8/255398hqpvkovh=;74>347mvo
7.《齐民要术》:农书之首中国古代共有五部重要的农学著作,被誉为“五大农书”。 第一部是《氾胜之书》,由西汉时期的氾胜之所著。该书通常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农书,但遗憾的是已失传,我们只能从其他文字记载中窥见一斑。 第二部是《齐民要术》,作者是北魏时期的贾思勰。该书堪称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也是现存第一部保存完整的农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hl~{o1vbf8hqpvkov87247651991eqtugwya5267;<=80jznn
8.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正确答案:A 扫码关注:湖北华图人事信息网 回复:每日一练,查看答案及解析jvzquC41o0nc0qzcvw4dqv4ejcthuqn137756;<0jvsm
9.549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549、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___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549、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___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出题:山东科技报社推荐:山东学习平台)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AjvzquC41o0nb0qzcvw4dqv4424702?7514754>920jznn
10.贾思勰与农学巨著《齐民要术》有了这些经历后,他便萌生了撰写农书的想法,于是开始了《齐民要术》的潜心编写。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民间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认真分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最终完成了《齐民要术》。 内容丰富涉农林牧副渔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11万余字(其中小字夹注4万左右),内jvzquC41u|h/upsgv0id1|ltd1yhtk4rcf5dqw442491487:1euovnsva362:B=0jvsm
11.旧中国古代历史章节练习A.《尚书》B.《天官书》C.《甘石星经》D.《天文志》 57.中国最早的农书是西汉晚期成书的(),记载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和耕作技术。 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桑辑要》D.《农书》 58.北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早期农书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jvzquC41yy}/ys}0ep5y|88556=69=>0cuvy
12.古代五大农书书名2 齐民要术 作者 〔北魏〕贾思勰 书名3 陈敷农书 作者 〔宋〕陈敷 书名4 王祯农书 作者 〔元〕王祯 书名5 农政全书 作者 [明]徐光启 目录 1 概述 2 简介 3 综述 ▪ 《氾胜之书》 ▪ 《齐民要术》 ▪ 《陈旉农书》 ▪ 《王祯农书》 ▪ 《农政全书》 概述 《氾胜之书》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A;835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