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海 曲阜市市政公用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作为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尼山文化片区以山水自然生态为基础,以孔子文化为主导,以园林绿化为切口,打造出了契合时代潮流、融合传统文化、符合大众审美的现代化儒家文化风景区。本文立足尼山文化片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提升工程,从文化策略角度进行了剖析与研究,以期解读“山水与美学”的关系、联系、体系,为文化策略融入现代化古建园林、山水园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关键词:尼山文化片区;园林景观;文化策略
一、尼山文化片区、园林景观工程概况
近年来,伴随尼山文化片区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更好营造其园林景观氛围,烘托儒家文化气息,山东曲阜积极建设片区内园林景观工程,取得了优质效果。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尼山圣境以山、水等自然风景地貌为基础,以植物为装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融于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尼山文化片区环湖路景观提升工程一期项目共完成景观绿化土回填38万方、建设景观彩色沥青慢道5.2公里;种植乌桕、雪松、垂柳、广玉兰等苗木共6000棵,地被21万平方米,将景观绿化与山水自然紧密结合,突出乡村野趣,避免城市化;不破坏自然山体水系,主以植物造景合理增加绿化节点,以小景布置体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文化内涵;形成了曲线自然、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四季花开的自然景观带,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环湖路景观提升工程(二期)主要是改造提升21.19公里环湖及配套道路,围绕尼山水库进行绿化提升,是当前尼山文化片区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对于带动尼山文化片区发展、提升整体文化形象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二、尼山文化片区园林景观蕴含的儒家文化探究
(一)折射出“天人合一”
山水相依,苗木相映,天人合一。尼山文化片区园林景观以尼山山脉和尼山水库作为规划设计的基底,以儒家文化为基调,以生态自然为依托,描绘道法自然、师从孔子的生态和文化底色。尼山圣境,坐北朝南,北依尼山,怀卧平原,南面圣湖,地势沿尼山向尼山水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走势。景观植物据地形走势、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北部片区采用丛生植被绿化整个山体,以常绿苗木为主,如景观松、侧柏等,辅以黄栌、乌桕等色叶苗木进行点缀,最大程度呈现出自然山林的生态分布特征。尼山主山上多山石,据此相应地种植刺槐、云杉、榆树、狼尾草、铺地柏等本土苗木,保证该地植被的易活、成活、常活,通过本土植物成片群植的设计模式,还原尼山本来的植被生态系统,正所谓“道法自然”。步入尼山圣境风景区内,绿植与学堂建筑、园林小品、中心广场、亭台楼阁、假山水池等基础设施合理搭配、相映成趣,根据不同的场馆、场所、场地的布局构造、具体用途、环境特征、氛围特点巧妙搭配绿植的品种类型、面积分布。大雅湖、小雅湖及圣水湖(即尼山水库别称)的水岸边坡上植种合欢、鸡爪槭、山桃、榆树、枣树等多种苗木,在水湾植种鸢尾、荷花、芒草、矮蒲苇、香蒲等多种湿生植物,全面呈现出一个依据地势起落高低有序、环湖滨水、错落有致、层次鲜明的观赏植物生态群落布局。同时,在尼山圣境南部片区的园林绿化苗木规划设计是根据水岸面积、长堤位置、观景台布局、栈道走势布置,打造出一个舒朗开阔的水岸园林景观氛围。尼山圣境风景区内的丛生群植的园林景观布景完美体现了儒家文化对自然的敬仰和尊崇,彰显了儒家崇尚“天人合一”的先贤智慧。
(二)体现礼制与仁智
科学配植,合“礼”布置,体现礼制与仁智。尼山圣境风景区由北边孔子立像到南边观川台之间形成一条鲜明、规整的中心线,园内主要的大型楼体建筑、广场、步阶、小品等均围绕该线延伸布局、层次展开。相应的,沿中心主线两边的绿化种植也同样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设计方案,乔木、灌木围绕楼体、广场、步阶循序开展,看上去给人一种行列齐整、统一、有序的感觉。围绕中心线路以象征孔子思想万古长青的常绿植物景观松为主进行对植,“列树以表道”,搭配以银杏、国槐、元宝枫等色叶树木为点缀,常绿与落叶苗木局部平衡互补、整体又和谐统一。紧贴中心主线两边的主要乔木种植严格按照规格一致、树形相似布局,强化了整个园区景观的轴线设计规律。朝拜大道两侧的绿化遵循传统古典园林中序列种植之法,呈现出强烈的次序感、等级感。景区还通过植物类型常绿与落叶嵌合、绿化分布行列式与自由式交叉、苗木规格大与小层次搭配等多种设计模式,呈现出鲜明的主次关系,充分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等级、礼制的思想。尼山文化片区的绿化种植整体上呈现出疏密结合、错落有致、一步一景的设计思路,尼山环湖路绿化带在景观松旁点缀石景营造“仁者乐山”的意境。尼山圣境内水岸择姿态优美的湿生植物以营造出“智者乐水”的意境,无不体现着“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内涵。
(三)彰显品格与和谐
文化选种,生态育植,彰显品格与和谐。尼山文化片区内的园林景观植物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地被、水生四种,具体又可细分为常绿上层乔木、常绿下层灌木、落叶上层乔木、落叶中层乔灌木、落叶下层灌木及地被、水生等多种植物。园内绿植仿生态群落进行设计,形成有景观松(坚韧不屈)、侧柏(正气高尚)、大叶女贞(高贵优雅)、梅花(傲骨之风)、竹子(高风亮节)、迎春(坚强勇敢)、合欢(阖家欢乐)、石榴(多子多福)、国槐(吉祥安宁)、艾草(平安美好)等多文化寓意、多植物品类的植物生态群落。夫子长堤承接四海宾客的朝圣之路,是园区进出口,其两边种植了景观松(“迎客松”,开门迎客)、栾树(“大夫树”,象征身份高贵)、柳树(“折柳”,惜别怀远)、垂丝海棠(富贵吉祥,美好祝愿)等苗木,与旁边的圣水湖景搭配形成自然的映衬,给人以亲近之感。尼山文化片区通过具有文化寓意的景观植物,结合环境场地营造出文化内涵丰富的观景点,使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受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