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山体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粗线为雪线。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为北半球
b.该地为南半球
c.该地不可能为热带
d.该地有可能为热带
e.该地南坡为迎风坡
f.该地北坡为迎风坡
A.ace B.bdf C.bce D.adf
【解析】
试题分析: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北坡分布高度高于南坡,说明北坡的热量条件好于南坡,北坡属于向阳坡,该山地位于南半球。北坡为向阳坡,但是雪线分布更低些,说明该坡降水更多,故北坡一定为迎风坡。只要山体海拔高,在热带地区山体也能有积雪分布。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10~12题。
10.①②自然带仅分布于沿海的狭长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11.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的规律是 (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2.对③地和⑤地两地降水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皆属于全年多雨区 B.两地皆属于全年少雨区
C.两地多雨季节同期 D.两地多雨季节不同期
图9为某山体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粗线为雪线。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为北半球
b.该地为南半球
c.该地不可能为热带
d.该地有可能为热带
e.该地南坡为迎风坡
f.该地北坡为迎风坡
A.ace B.bdf C.bce D.adf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