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上比例尺为1:_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千米。
(2)甲山在乙山的______方向。
(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厘米,而实地距离是_______米;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高度,表示高出______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
的相对高度是_____米。
(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________。
(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1)50000 0.5
(2)西南
(3)1.5 750
(4)海拔 海平面 4.8
(5)F
(6)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解析】
试题分析:
(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比例尺有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三种表示方法。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本图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0.5千米,表示成数字式是1∶50000。
(2)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据图可知:甲山在乙山的西南方向。
(3)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本图比例尺为1:50000,用直尺量算的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5/1: 50000=750米。
(4)海拔就是超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据图可知:甲山顶的海拔为273米,乙山顶的海拔为268.2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73-268.2=4.8米。
(5)利用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坡度的平缓和陡峻,一般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据图可知:E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F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峭。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据图可知:A为鞍部;B为山脊;C为山谷;D为陡崖。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地球是个球体 D. 地球的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东盟的6个自由贸易伙伴中,地广人稀的国家是( )
A.澳大利亚 B.印度
C.日本 D.中国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壳最活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某日小亮随父母去原始森林探险,突遇大雾,不慎将随带指南针丢失而迷路.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小亮一家迷路的准确地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2°N,101°E B.22°N,101°W
C.22°S ,101°E D.22° S ,101°W
2.小亮位于求助站什么方向?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每年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B.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辨方向
C.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D.各种彩色地图上的绿色部分都表示平原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⑥位于北极圈以北,它属于____ _(热、温、寒)带的气候。
(2)写出气候类型名称:⑤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其中,全年温和多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下表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 )